天珠變中文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
1973年秋石油危機爆發以後,社會上對豐田生產方式開始表現密切的關注。
應該說,石油危機對政府、企業以及個人生活等各方麵的影響都是很大。第二年,日本經濟一落千丈,增長率降到零,當時整個產業界都有萬劫不複之感。
由於經濟蕭條,各家公司一籌莫展。這時,豐田盈利雖然有所減少,卻仍較其他公司為多,所以頗引人注意。人們說,豐田這家企業的結構是經得起衝擊的……
遠在石油危機之前,我就經常講,什麽叫做豐田式的製造技術和豐田生產方式,但當時卻沒有引起人們多大興趣。
石油危機之後,1975年至1977年,豐田的盈利逐年增加,逐漸拉大了同其他公司的差距。於是,豐田生產方式便開始引起了注意。
在1973年之前,日本處於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時代。當時企業的生產采用美國方式還是可行的。但是,到了高速增長停頓下來、增長率下降的時期,美國的有計劃大批量生產方式便行不通了。
二戰後1950年至1951年,我們對於現在這麽大的汽車產量真是不敢想象。而遠在此以前,美國為了降低成本,開發出了“少種大量”生產汽車的方式。這個方法已深植於美國的社會之中,但在日本則顯得水土不服。
而我們的課題就是如何在“多種少量”的生產方式下,開發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日本從1959至1960年到以後十五年間,為了在經濟上達到相當的高度成長,很多企業曾采用與美國相同的“少種多量”的作法,因此產量效果處處可見。但是,如果一味模仿美國這種大產量方式是相當危險的,從1950年以來我們一直對此種觀念深信不疑。用“多種少量”的生產方式製作較便宜的汽車,除非是日本人,否則不能開發出來。因此,由日本人開發的生產係統,始終一直被認為能夠超越所謂的大產量生產方式。
豐田生產方式是以“多種少量”方法,製造出便宜的產品。“多種大量”的生產方式固然是相當不錯,但是因為在石油危機以後的低成長時代,大家都要努力去降低成本,所以豐田生產方式才被人們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