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變中文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

“徹底杜絕浪費”是豐田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貫穿其中的兩大支柱就是:

(1)準時化(JUSTINTIME,簡稱JIT);

(2)自働化

所謂“準時化”,就是在通過流水作業裝配一輛汽車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時刻,以需要的數量,不多不少地送到生產線旁邊。如果公司上下都能做到這一點,起碼在豐田汽車工業公司內部,就能把在物資和財務上給經營管理造成負擔的“庫存”問題幾乎給解決掉。

從生產管理方麵來看,這也是理想的狀態。但是,像汽車這樣由幾千個零部件組成的產品,把它的全部工序加起來,就會得到一個龐大的數字。要使這一切工序的生產計劃都保持一絲不亂的“準時性”的狀態,那是極其困難的工作。

生產現場的計劃好像是為了改變才製定的。造成生產計劃出現變動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估計上的錯誤、業務管理上的差錯、出次品、返工、設備故障和出勤變化,等等。

因此,一旦前麵的工序發生問題,後麵的工序就必定出現停工待料的狀況。不管你是否願意,仍不得不讓生產線停止或變更計劃。

如果對這種狀況置之不理,仍把生產計劃按各道工序去執行,前一道工序所生產的零部件就會同後一道工序脫節;另一方麵,還會發生某些零部件短缺,而倉庫裏卻有一大堆用不上或不急需的零部件。這樣,生產效率就會降低,最後導致企業效率下降。

更糟的是,在生產現場的各條生產線上,無法區分正常狀態和異常狀態。或者對異常狀態處理遲緩,或者實際上由於人多而零部件製造過多,卻無從下手改進。

因此,如果要滿足“準時化”——將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數量供給每一道工序——的條件,采用過去那套管理方法,即把生產計劃下達到每一道工序,由前一道工序把零部件送到後一道工序的老辦法,那就絕對無法很好完成工作。

●打破常規,產生“看板”

究竟怎樣才能做到“準時化”——在需要的時間供應需要數量的、需要的東西呢?我喜歡逆向思考問題,生產的流程就是物的移動,於是,我試著逆向考慮物的傳送問題了。

傳統思考方法是“前一道工序向後一道工序供應工件”。在汽車的生產線上,材料經過加工成為零件,然後再將零件組裝成一個部件,在朝最後的組裝線移動的過程中,就是說,隨著前一道工序向後一道工序前進的過程中,汽車主體就逐漸成形了。

我倒過來觀察了生產流程。我想:如果“由後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時刻去向前一道工序領取需要數量的、需要的東西”,行不行?那樣做的話,不就是“前一道工序隻要生產後一道工序所需求的數量就行了”嗎?不是隻要明確提出“某種東西需要多少”,就可以把許多道工序聯係起來了嗎?

於是,我就設想:是否可以通過一種在各道工序之間輪流傳遞的“看板”來控製生產量,即需求量呢?

我們進行了種種試驗,最後確定出以下做法:以生產工序的最後一道“總裝配線”為起點,開始給裝配線提出生產計劃;而裝配線上用的零部件的運送方法,也從過去由前一道工序向後一道工序運送的方式,改為“由後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時刻到前一道工序去領取需要數量的、需要的東西,而前一道工序則隻生產所需領取的數量”。

根據上述情況,把生產計劃下達給最後的組裝線,指示什麽時間、生產多少什麽類型的車,這樣組裝線便依次向前一道工序領取所需求的各種零部件;用這種倒過來運送的管理方法一步一步逆著生產工序向上推進,一直上溯到原材料供應部門,並給以連鎖性的同步化銜接,這樣就可以滿足“準時化”條件,管理工作量便可減到最低限度。在這一過程中,用於領取工件或傳達生產指令的就是我們所講的“看板”。

關於“看板”,後麵將詳細描述。這裏,我想讓讀者了解豐田生產方式的基本狀況。豐田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核心是前麵講過的“準時化”和後麵要講的“自動化”;“看板”方式則是順利推行豐田方式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