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平時和孩子的交流最多,而你在交談中采取什麽樣的問句方式,對孩子的財商培育很有關係。

總的來說,多多采用啟發式問句,會有助於孩子開動腦筋,變得越來越聰明。不用說,這不僅是財商教育的事,還與孩子的學習、智力開發有密切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當孩子提出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後,你不能說“不可能!”或者反問“這怎麽可能?!”而可以改成“想想看,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很簡單,前者是讓孩子“泄氣”的話,會阻斷孩子的大腦思考;而後者恰恰相反,會開動孩子的腦筋,讓他從積極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而把自己當作一個積極而堅強的人,時時處處以這樣的姿態來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困難。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怎麽還要鼓勵孩子“開動腦筋”呢?沒錯,科學講求的是實事求是,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但你千萬要記住,科學是在不斷發展的。過去、現在一致公認為“不可能”的事,將來就很可能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

回顧人類的發展曆史,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孩子正因為年齡小,沒有這方麵的“認識負擔”,才會敢於創新、異想天開,這其中就不但包含著他難能可貴的睿智,而且很可能蘊育著巨大的財富機會,甚至能徹底改變他的命運。

河南項城市有位名叫付坤的孩子,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從小父親就鼓勵他仔細觀察事物、逆向思維,養成了他喜歡開動腦筋的好習慣。

他看到鼠標會在屏幕上動,感到不解,所以想拆開來看看;看到複讀機能發聲,又感到好奇,所以想解體瞧瞧。

難能可貴的是,付坤的父親不像其他父母那樣對孩子一通訓斥,而是進一步啟發說:“光拆算不了什麽,拆了能裝上,那才叫能耐呢!”

就這樣,好強的付坤漸漸地從“拆卸工”變成“組裝師”,一有空就拆拆裝裝,動手能力大大提高。

隨後,付坤的發明創造也層出不窮。從把空牙膏盒的一麵粘上雙麵膠,固定在牆壁上,變成“壁掛式筆筒”;到看到有的小朋友看書或寫作業時會把頭壓得很低,慢慢地變成近視眼,所以發明了一種“預防近視耳機”,戴上它後隻要看書做作業時離書本太近就會發出蜂鳴聲;再到在公用電話打電話時看到有許多辦假證、假文憑的小廣告,所以發明“數碼防偽學曆卡”,隻需把它插進讀卡器個人信息就會一目了然,假文憑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等等。

在別人看來難於上青天的發明創造,在付坤眼裏最平常不過。他輕描淡寫地說:“搞發明其實很簡單,隻要對生活多觀察、多動手、勤思考,人人都能成功。”他的理想是,將來要得諾貝爾獎。

發明創造成果不斷,說明什麽?一方麵表明這個孩子很聰明,另一方麵也說明他財商高。要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造就意味著有豐厚的專利收入。

事實上,伴隨著他先後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第21屆尤裏卡萬國發明博覽會獲得金獎、在我國舉辦的第6屆中國國際發明展上獲得銀獎,國內外企業要求重金購買他專利的意向書就紛至遝來了。

回過頭來看,付坤的成功與其父母在他小時候多問啟發式問句的“作業”就分不開。雖然這種“作業”可能是在有意無意中進行的,但絲毫不影響對孩子財商和智商的啟蒙。2009年,付坤順利考取空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