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上次皇帝病重,一病不起之後,靖王就幫助他處理朝政,但是朝廷之中的局勢非常不穩定,邊境擾亂。

朝廷之中,文官武官紛爭迭起,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果這次皇上的病再不好的話,那之後皇位應該就是傳給靖王了,但是朝中除了靜文,還有其他王爺想要爭這個皇位,那麽就免不了要給靖王找一些明裏暗裏的麻煩。

很多時候,一些沒有必要的麻煩靖王也都要親力親為的去處理,其實他自己心裏是清楚的是誰做的事情。

他心裏一清二楚,隻是不能明擺著說出來,而且在朝堂上一定要做到讓每一個人心服口服,那麽他自己就一定要吃很多苦頭。很多時候一件麻煩事,本來有最簡單的辦法可以處理,但是文官進諫,武官上書,偏要把這件最簡單的事情弄得最麻煩,偏偏不讓靖王得一點清閑。

不過自從靖王處理政務以來已經有三個多月了,這些事情他早就習慣了,見怪不怪,反正他能穩穩的坐在朝堂之上處理各種事情,那就一定有他的果斷和手腕。就是為什麽他能夠把控得住朝局的原因。雖然會花費很多心力,是哪一個?坐在龍椅上的人能夠不憂心呢?

當然要把控朝局,穩住文武百官。是一定要依靠底下大臣的支持的。所有的大臣當中有支持靖王的,就一定有反對靖王的。雖然他處理朝政三個月以來,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易泰富為代表了一些新貴族勢力的支持。但是他們對於靖王的支持隻是有限的一部分。而短短三個月淨網也並不能夠完全取得所有人的信任。

太傅是一個明白人,他明白靖王的城府和心思,也知道他是一個正直果敢的人。如果把朝廷交給她讓她來治理國家,那一定不會錯。但有時候太富也會憂心,因為憑自己目前在朝中的影響和勢力,並不能夠完完全全的去幫助靖王做一些事情。靖王私下裏也經常和太傅說很感激太傅為他自己為朝廷所做的一切。太傅時常恨自己能力有限,年老體衰,總恨不能把自己所有的時間,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朝廷大事中去。

朝廷之中反對靖王,並且有實力的人也不在少數,尤其以左右丞相為主的舊勢力。他們本身就看不慣靖王處理朝中事務,若是以後讓他登上了皇位,那後果對他們來說更是不堪設想。所以說在目前皇帝病重但是卻還沒有讓出皇位之前他們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撓靖王登上皇位。

又在今天軍機處大臣剛剛呈報上的軍務,朝中軍隊大敗入侵外族勢力,俘虜的士兵和將軍將近千人,軍機處大臣不知該將這些俘虜做如何處理,特來上報朝廷。按照以前皇帝的做法,一定是將所有的俘虜該殺的殺,該發配的就發配。按照進網的想法,他一定是不願意將這些俘虜們全部處以死刑。

以太傅為首的大臣紛紛上書請求靖王江這些人妥善處理。王鑫,你知道這其實也是在為他自己坐穩皇位鋪路。因為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天下百姓,以及周圍的邊疆勢力都會臣服於一個心係民生的好皇帝。

太傅上書道:“以老臣之見,所有服務六的人,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應給予妥善的安置,甚至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給予豐厚的待遇,以安民心。”

靖王點頭,剛要應聲批準請求,隻見丞相聞聲說道:“靖王,老臣為不妥。本就是外國進犯我國邊疆大敗之後的俘虜,斷然沒有理由給予他們厚待必要的時候,應處以極刑,以儆效尤。如果您因為一時仁慈免了他們的死罪,一定會助長邊疆勢力的氣焰,如果周圍四方勢力輪番進攻我國,那我們的兵力是招架不住的。”

靖王聞言良久沒有說話。這件事情實在是難以決斷,而且他自己心裏明白丞相說的這番話,明顯就是針對自己,如果自己真的按照他說的那樣,把所有的俘虜全部殺掉,以儆效尤,那麽即便他日後登上了皇位,也會不得民心,並且這樣做無疑是侵犯了邊疆的勢力。無論怎樣做,隻要外族入侵國家,那就一定是生靈塗炭的結局。

丞相手下的人建盡亡許久沒有說話,大概是無法做決斷,並且也可能覺得丞相所言極為有道理,於是紛紛上數競盟,一時之間朝廷上文武百官爭口相變,得不出應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