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過去被稱為“象牙塔”。象牙塔的出處是在《聖經·舊約雅歌》第七章第四節的一首詩歌中,新郎讚美新娘的頸項如同“象牙塔”一般“很美麗”。後來它才被逐漸運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指“與世隔絕的夢幻境地、逃避現實生活的世外桃源”。換句話說就是,這裏非常美好,看不到現實生活中的醜惡現象。

由此可見,稱大學校園是“象牙塔”,並不見得是什麽好事。既然這裏“看不到”現實社會了,也就意味著與現實社會的脫節。所以,當年魯迅先生就號召革命的文藝家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隻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反映現實生活的好作品來。而今天我們用在大學生自主創業當老板上來,同樣強調不要死讀書,而要時刻關注現實社會需求。

不過話說回來,大學生是不是上了大學就進了“象牙塔”,關鍵還是事在人為。在大學裏讀書的學生似乎彼此彼此,可是走向社會三五年後,就會開始發生巨大的改變和差別,為什麽?很重要的一點,就取決於你在大學裏做些什麽。從這個角度看,大學既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對於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來說,大學裏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可以盡情抒寫自己的青春豪情,方方麵麵,不隻限於自己的專業;而對於放縱自己、玩物喪誌的學生來說,要想混個畢業並不難,但這可能會毀了你一輩子,至少白白荒廢四年最美好的時光。

網上流傳著一位大學生給李開複的一封信,信中寫道:“開複老師:我就要畢業了,回頭看自己所謂的大學生活,直想哭。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什麽都沒學到。我不知道簡曆該怎麽寫,若是以往我會讓它空白。最大的收獲也許是對什麽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1]可以說,這封信說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學生的心聲。也難怪這些學生畢業時感到迷茫、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想創業一籌莫展了,實在是底氣不足哇。

作者以自己一位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因為長得黑矮瘦弱,綽號叫“蚯蚓”的同學為例。他說,自從兩人十八歲那年高中畢業分開後,他因為沒有考上大學,就出去四處漂泊了;而蚯蚓因為考上了大學,一切看上去都非常順利。蚯蚓大學畢業後,他們每隔兩三年都會遇見一次,現在已經10年過去了。每次見麵他都會問蚯蚓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將來的目標是什麽?但每次得到的答案好像總是不一樣。

例如,在18歲那年的高中畢業典禮上,蚯蚓發誓“要當李嘉誠第二!當中國首富!”口氣雖然不小,但當時並沒有人敢懷疑。到了20歲那年的春節同學聚會上,他就改成了“我想創立自己的公司,到30歲時擁有2000萬元資產。”23歲時,蚯蚓大學畢業在某企業當助工,業餘時間炒炒股,所以他提出的口號是,“正在為離開這家工廠而奮鬥,因為這裏的工作太沒有前途了;我將全力炒股,三年內要用5萬炒到300萬!”當時的股市行情確實不錯,似乎這種理想確實也有實現的可能。到了25歲時,蚯蚓的炒股越炒越虧,正應了“商場失意、情場得意”這句老話(實際上是到了該戀愛結婚的年齡了),他談了個女朋友,並且正在籌備婚禮,所以目標變成了“一年後希望能有20萬元,讓我風風光光地結婚。”這想法倒挺實在。在蚯蚓26歲的婚禮上,他的目標是“早點生個胖小子,爭取35歲前能當個車間主任,別的已經不想了!”可是無奈天不遂人心願,兩年後工廠步入低穀,開始大批裁員,這時候正是蚯蚓妻子懷胎十月的時候,所以他的想法隻有一個:那就是“這次下崗名單中千萬千萬不要有我!”

看看,人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變得現實起來的。

容易看出,蚯蚓的問題主要在於對自己沒有合理的人生規劃,總是走一步看一步。也或許是不懂得如何規劃,或許是規劃脫離實際,最終變成了一場遊戲。如果說他大學畢業前對這一點還懵懵懂懂的話(許多大學生正是如此),那麽,大學畢業後他就一定要補上這一課了,可是事實證明沒有。

現在回過頭來看,他23歲大學畢業後在廠裏當助工,可是並沒有去仔細研究技術員、工程師的那些“應知應會”,而是把時間都用在了炒股上,一門心思想盡快賺到300萬。可是,當後來發現炒股並不是這麽容易,不要說用5萬炒到300萬了,說不定三年下來能保住原來這5萬元本錢就不錯了,所以才回過頭來確定人生目標是以後當個車間主任。可是當車間主任也是要有真本事的,如果沒有一定的本領,或者本身技術不過硬,也就隻能擔心會不會被提前下崗了。

推而廣之,現在許多大學生對前途感到迷茫,實際上也是因為沒有這種合理的人生規劃造成的。這又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完全不知道以後自己適合做什麽(就業?創業?創什麽業?),而是想到什麽說什麽、做什麽,太隨意;二是雖然也有或者也想有人生規劃,但這種規劃目標過於急功近利,違背客觀規律,所以注定難成功。

具體到自主創業上來。許多大學生畢業後想自己當老板,這本身並沒錯,甚至說是一件好事。可是他們想當老板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適合幹這個,而是覺得當老板“賺錢多”、“神氣”、“社會地位高”,可以娶到自己夢寐以求卻久追不得的“校花”,可以把其他同學“比下去”等等;也有的是因為多次找工作碰壁,轉而一想隻剩下了自主創業這一條路,於是隻好自己給自己打工,匆忙而上。

可想而知,這些“投機一把”的想法又怎麽會真正勝任要求極高的自主創業呢?這樣的創業當然是不容易成功的;即使成功了,也是屬於誤打誤撞型,不會走得太遠。守株待兔的故事你一定聽過吧?

綜上所述,讀大學和自主創業之間沒什麽必然聯係。既不是說沒讀過大學的人就不能創業,也不能說讀過大學的人就可以創業,這完全是兩碼事。除了個人秉性、誌向和社會環境外,創業不創業更取決於你在大學裏是如何規劃人生目標並為之付出努力的。對於自主創業來說,大學既可以是天堂,助你成功;也可以是地獄,讓你迷失方向!

案例

重在規劃並付諸行動

前麵提到,大學既是天堂也是地獄,關鍵看你如何把握。換句話說就是,你想把它變成什麽都是有可能的。下麵說一個正麵的故事。

付宗菊是河南南陽農村的一位女孩。因為家庭貧困,14歲那年就輟學了,離開農村到城裏去打工。農村與城市的巨大差別,深深刺痛了她的心,於是,16歲那年她開始第一次思考人生之路,發狠自己今後一定要自己當老板,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就這樣,她開始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高考上,創業的夢想根本就來不及發芽。直到6年後她考上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這萌芽才有機會露頭。

上大學後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太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可是付宗菊隻要聽到哪裏有與創業有關的講座或課程,就會想方設法積極去聽,甚至有一次,她居然花1000多元跑到廣州去參加一個網絡營銷培訓。後來聽人說一篇文章講幾乎所有創業的人都擺過地攤,她硬是逼著自己去采購了1000多元的玉石瑪瑙來練手。結果,當然是輸得一塌糊塗。

雖然付宗菊有著明確的創業目標,可是她感到在學校裏聽這些創業課幾乎一點作用也沒有,後來連報名參加沙盤演練也取消了。她先後參加過一個又一個創業大賽,結果發現這些實際上都是作秀而已。她自己開設的一個“誠信通”網站,也因為沒有好的貨源而半途而廢。最後她又搞了個影像工作室,製作策劃了100多本畢業紀念冊,結果因為機器連續出故障,弄得身心俱疲。接下來,在好心人幫助下,她自己貼錢包裝策劃了一個項目,銷路雖然打開了,可是質量無法保證,最終無貨可發,自己賠進去幾千元才算做了一個了結。再後來又花近2萬元代理一個項目,忙了很久才發現那個公司停產了,自己遇到了騙子。

反複遇到這些挫折,換了其他人也許早就不想幹了。可是在擁有創業目標的人看來,這正是人生的一筆筆寶貴財富,花錢也買不到。

痛定思痛,付宗菊覺得之所以會是這樣的結果,關鍵在於大學生創業隻有**,沒有平台,沒有資源,沒有好的導師,所以走了一段又一段彎路。她想,這樣的大學生太多了,既然如此,為什麽自己不就從這裏著手、為其他大學生的創業就業做點實事呢?

就這樣,她2010年大學畢業後自己創建了鄭州寰宇英才教育谘詢有限公司,手把手地幫助其他學弟學妹們在自我創業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接下來,又在2011年一鼓作氣創辦了寰宇校企網、寰宇校團網;2012年又創辦了愛尚美DIY休閑俱樂部,終於趟出一條自主創業之路,初步實現了過去的人生規劃目標。

1 石太峰:《蚯蚓的目標階梯》,載《視野》,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