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是投機,甚至也不是投資。許多大學生一聽這話就犯迷糊了,一定會問:那是什麽?答案是:創業的本質是要尋找行業機會加自身優勢。也就是說,無論你抱著一種投機或投資心態去創業,對你的成功都不會有什麽大的幫助;唯有你把尋找行業機會和自身優勢結合起來,這時候無論你把創業看作是投機還是投資,不成功都難。
明確了這一點就知道,在目前眼花繚亂的創業機會中,或者你根本找不到有什麽好的創業機會的時候,就知道怎樣去選擇創業機會,或者尋找值得你投入的創業機會了。
也就是說,你要問一問自己:你有沒有找到這樣的行業機會,你的自身優勢是什麽,兩者有機結合的時候有沒有到?從這個角度看,創業當老板不是你自找的,而是有天意的,是自然而然的。一旦這個機會來臨,你的創業就容易成功;機遇沒到,成功又從何談起呢?
就好比打麻將。會打麻將的人都知道,麻將中每一張牌的分量、作用、地位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高低貴賤之別,並不是說“九條”的地位就一定比“一條”重要。即使是“一條”“九餅”等邊張牌,也是缺一不可,否則你就是一副“相公牌”了,根本沒有“和”的可能。每張牌之間的區別,隻在於它摸到你手中的時機,不能早也不能晚。
例如,同樣的一張“三萬”,你過早摸到手不見得是好事,如果你一旦把它打出去,很可能就銃給了別人,輸了;相反,如果晚一圈摸到手也沒用,很可能別人已經和牌了,這時候這張牌的姍姍來遲作用再大,對你來說也不再起作用;最好的當然是就在你恰好已經聽張、需要“三萬”時,這張牌橫空出世,為你奠定江山。這一進一出,來去要相差好幾倍。憑什麽?就是憑“三萬”這張牌的出現時機(如期而至)和你的自身優勢(這時候你已經聽牌),否則即使它來了也不起任何作用。
這裏容易看出,對於有誌於創業的人來說,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具體到你個人來說,你可能會成為某一行中的狀元,但決不會成為每一行中的狀元,否則也就不會有“男怕入錯行”一說了:在這個時機投入這個行業,你可能會成功,投入其他行業隻會招致失敗;可是在另一時機你投入這個行業,就隻能招致失敗,而選擇另一行業則容易取得成功。看起來這中間有點雜亂無章,好像無規律可循,但實際上這就是行業機會和自身優勢的結合在發揮作用。
這就是俗話所說的“選擇大於努力”。聽起來有點像“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翻版。“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初看起來好像有點“那個”,但實際上正好說明了“借力而行”的智慧。
所以當創業者在和別人探討“幹什麽好”時,首先要從行業機會和自身優勢結合點上去考慮,這樣才不會做無用功。具體到不同的創業者來說,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在他們眼裏的行業機會是各不相同的。選對了這種行業機會,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最得巧,最容易取得成功。就像你要把一顆鐵釘釘在牆上,找對了容易進入的地方,當然就是舉手之勞,甚至不用敲打,輕輕地用手按一按就能釘入;否則,任憑你怎麽敲打,它寧死不屈,你就會前功盡棄。道理是一樣的。
具體到某個大學生來說,如果剛剛畢業就全然進入一個非常陌生的行業,雖然不能說他不可能成功,但這種情況下要取得成功,難度會大許多;相反,最終失敗的概率卻非常高。
那麽,自身優勢在哪裏呢?這個問題最重要。這裏的自身優勢,指的不是你學什麽專業,也不是你的家庭背景,而是要看你個人什麽東西可以駕馭得了、而又有市場,其他方麵也合適?決不能看到別人做什麽賺錢了、成功了,就依葫蘆畫瓢。
《小馬過河》的故事小學二年級就已經學過。說是馬棚裏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有一天老馬叫小馬把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結果路上遇到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它不知道河水深淺,就問一旁的老牛,老牛說河水很淺,剛沒過小腿,可以趟過去;而樹上的小鬆鼠則告訴它說,水很深,會被淹死的。這就使得小馬感到非常為難了,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所以便跑回去問媽媽老馬。
過去的書上說,老馬要小馬不要光聽別人怎麽說,而是要它親自去試一試,河水是深是淺,試一試就知道了。這樣說並無不妥,因為小馬要把麥子馱到河對麵去,否則就無法完成任務。這篇課文強調的是“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但這裏有個問題,這種性命攸關的危險動作,最好還是不要通過“實踐”去嚐試,因為這是一種絕對冒險行為。如果小馬走到河中趟不過去又無法回頭,淹死在河中,馬媽媽要痛苦一輩子。
所以,現在的教科書上出現了另外一則“思考題”,說,如果你是一匹聰明的小馬,這時候該怎麽做呢,至少要想出兩種方案來?參考答案是,凡是符合邏輯的想法都算對,例如可以看看附近有沒有小橋和渡船,從橋上和船上渡過去。容易看出,這更符合事實。
現實生活中,如果前麵有一條小河,河水齊大人的腰深,是沒有哪位父母會讓孩子單獨去試一試河水深淺的。沒有父母會傻到這樣做,當然孩子也不敢這樣做。既然如此,這匹老馬要求小馬“親自去試一試河水深淺”,就是脫離現實的,也是不該提倡的。
具體到創業當老板來看也是這樣。千萬不要鼓勵創業者對自己沒有把握、沒有信心的項目去盲目地試。看起來你是讓他去“實踐出真知”,實質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這種創業投資不但要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和精力,一旦投資失敗就可能血本無歸,甚至還會在他的心理造成陰影,影響以後的創業成功(如果他以後仍然準備自主創業的話)。
正確的辦法是什麽呢?還是上麵這句話,就是要把行業機會和自身優勢結合起來,一定要找到兩者的結合點;如果找不到,那就不創業也罷,畢竟沒有誰規定自主創業是你唯一的生路,別無選擇。
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既沒有多少資金,也沒有多少經驗積累,所以,從現有的行業大類中去進行細分,看這些細分了的傳統行業中有沒有通過適當創新就能開辟的新領域,並且這個領域又是你了解、能夠駕馭得了的;如果有,這裏就有創業機會,就是你的優勢所在。
大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曆不多,接觸到的更多是傳統行業而不是高科技。傳統行業有個特點,那就是創新度不夠,大家大同小異,誰也不敢盲目創新;所以,如果你能把這些傳統行業適當加以創新,很容易超越原有企業。這種創新當然有風險,但你不怕,因為你在這方麵本來就什麽都沒有。隻要創新成本控製在你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就值得去試。成功了,就給你提供了一個突破方向;失敗了,也不會傷筋動骨,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再決定是繼續搞下去還是改弦易轍就行。因為這種嚐試本來就建立在你有一定把握基礎之上的,所以成功率往往較高,失敗的可能性反而很小。
可現在有許多大學生不是這樣,他們的創業往往喜歡標新立異,追求高科技含量,追求各種連他們自己也搞不清的新概念。不用說,在一個完全陌生而又嶄新的領域搞創新,不是投機也是冒險。在大企業,每年都要進行新產品開發,但投入這方麵的資金是有一定比例、數額控製的,而且比例很小。為什麽?就是因為這種創新的風險太大。限製在一定比例內,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影響企業正常運轉。可是你現在作為大學生,一開始就把所有資金全部壓在這上麵,不是冒險、賭博又是什麽!
案例
薑子牙學創業的啟示
薑子牙(俗稱薑太公)是我國曆史上一位頗有謀略的人物,該是滿腹學問了吧?可是據《封神演義》第15回記載,薑子牙在72歲那年結了婚,婚後聽從妻子勸告,也去“創業”做生意了。
不過,他一共做了4回生意,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的。究其原因,書中把它歸於“運蹇時乖”,其實並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滿腹學問的薑子牙小看了自主創業。下麵我們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看他4次經商的經過究竟是怎麽失敗的,這對今天的創業者仍然不無現實意義。
第一回做生意,薑子牙自持會編笊籬,正好他家後園又有竹子,所以他選擇了從事編織業。自己編了一擔笊籬,挑到朝歌城去賣。結果半天下來一個也沒賣出去,正好肚子又餓了,所以隻好又挑回家來。一來一往,白跑了70裏路。
笊籬本是常用物品,薑子牙自產自銷應該具有較多優勢。這次他沒有賣出去,實在是他不會做生意,不懂得怎樣招徠顧客。如果他懂得並使用幾招推銷手段,生意不至於如此糟糕,至少不會一個也沒賣掉。
第二回做生意,他聽從朋友宋異人的建議,挑了一擔麵粉到朝歌城去賣,四個城門走遍了,也沒碰到一個買主。後來好不容易等到一個買主,偏又被一匹驚馬踢翻了籮筐,麵粉潑撒在地上,被風刮得精光,最後隻做了一文錢生意。
由此可見,薑子牙賣麵粉並不懂得怎樣選擇適當的地點,不懂得去“糧油交易市場”,而是到處遊走,疲於奔命。要不是他籮筐歇在馬路中間,至少也不會被驚馬踢翻、無端端造成損失吧?
第三回做生意,薑子牙又聽從宋異人的意見,在朝歌城南門開了家酒飯店,可是隻開張了一天。雖然這裏地段很好,但由於正值盛夏,那時候又沒有冰箱保鮮,一場傾盆大雨就把豬羊肉饌都悶蒸臭了、餿了、酸了,自然又是損失慘重。
由此可見,薑子牙開飯店也不懂得因時製宜。夏天飯菜容易餿,本應勤做快賣才是,可他卻“多宰豬羊”,犯了不合天時的錯誤。
第四回做生意,薑子牙在宋異人的資助下,做起了販賣牛馬豬羊的營生。不巧的是,那天他趕著牛馬豬羊進城時,正逢久旱求雨,皇帝貼出告示“禁止屠宰牲口”。由於信息不通,他違反了當時的“政策”,所以被罰得很慘,注定又要蝕本了。
不難想象,薑子牙做生意好像沒什麽主見,總是喜歡聽從朋友的建議。每次做什麽,都是宋異人怎麽說他就怎麽做。既不讀報,又不了解市場行情,全都是自作主張,“書呆子”一個。
薑子牙做生意的創業經曆,至少告訴我們有四忌:忌不會推銷、忌不因地製宜、忌不合時宜、忌信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