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主創業,刻意而為不如順其自然。如果說刻意而為是“強扭的瓜不甜”;那麽,順其自然就是“瓜熟蒂落”,其甜無比。

重慶西南大學對近萬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表明,廣告業是所有大學生自主創業中的首選。無論在校學生還是剛剛畢業的學生,自主創業中從事廣告行業的占一半以上。在西南大學校園內,就有近20家在校學生自己創辦的廣告公司。

這是為什麽呢?分析認為,一方麵是廣告行業的前期投入較少,經營風險較低;另一方麵是校園裏的廣告業務很瑣碎,盈利少,校外廣告公司不怎麽願意做。這樣,兩者一拍即合,那些曾經擔任過社團和學生會幹部、具有較好人脈關係的學生,就忽然間找到了創業方向。他們整天忙於製作學生活動展板、海報、宣傳單,推廣電話卡、教育培訓和銷售眼鏡等,一年下來每家公司的營業額也能達到幾十萬元。

西南大學是這樣,重慶工商大學也是如此,大學生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廣告業。隻有到了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大學生的創業項目才重點轉向IT、建築設計、家庭裝潢等方麵。

這種順其自然還反映在,所有大學生中藝術類專業的創業者最多。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身優勢,這不是資金等外部環境可以相比得了的。例如在重慶師範大學,音樂、美術、體育專業的學生比其他專業更熱衷於自主創業。他們中許多人在大二時就開始在校外做鋼琴、古箏、小提琴、聲樂等培訓;然後一半以上學生會選擇繼續開工作室,或者銷售樂器、專業輔導學生音樂高考。在四川美術學院,學生創辦的動漫、藝術牆紙、美術培訓、工藝品設計工作室至少有100家,這些都與學生的專業優勢密不可分。例如幫助酒店製作雕塑等,就不是其他專業學生能勝任的,他們在這方麵擁有絕對的市場競爭力。[1]

順其自然的創業並不僅僅局限於在校讀書或剛剛畢業時,實際上體現在整個人生階段。也就是說,隻要條件成熟了,你任何時候想創業都是可以的,正如俗話所說的那樣:“六十歲學打拳也不晚”。

這方麵眾所周知的肯德基老板哈蘭·山德士(他的頭像就用在肯德基招牌上),從部隊退伍後,首先在保險公司賣保險,然後開過一家汽艇輪渡,還開過燃氣燈廠,在鐵路局上過班,也當過保安。他的足跡幾乎遍及美國的整個中南部,可是沒有一件事情算是真正成功的。直到1930年他40歲時,當時美國發生經濟大蕭條,他很難再找到滿意的工作,才在一家加油站旁,和老婆、孩子一起開了家僅有一張桌子、六把椅子的快餐店。實際上,這不過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路旁燒烤攤。直到65歲時,他才最終創立肯德基快餐品牌。

所以說,創業是一輩子的事,用不著太著急,得講究火候。

話說一位我們身邊的例子。出生在武漢的王漢榮,畢業於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做過10年的軍醫(內科),乍一看與創業完全不搭界。可是後來由於機緣的關係,她最終還是走上了創業之路,並且很成功。這就既有她過去的人生閱曆積累,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2]

王漢榮生育後,轉業到當時的國家計劃委員會。恰好這時候國家計劃委員會要準備解散了,所以隻好分到下屬的國家開發銀行。而這時候國家開發銀行正在進行最後一批福利分房,所以不讓進人,要等分房結束後才行。王漢榮想,這個單位既不是她當初想要去的單位,以後又沒有福利房分了,去了也沒多大意思。

打定主意後,她很偶然地去一家外資企業麵試,結果被錄取了。當時的規定是,三個月之內可以不轉人事關係。也就是說,如果去這家外資企業後感到不滿意,她可以在三個月內回來。可最終結果是,她在這三月內幹得很好,收入要比原來高許多,所以就把關係轉過來了。

她在這家公司的職務是學術專員,說穿了就是產品推廣,就是每當有新藥上市後,向臨床醫生、藥劑科介紹這種新藥都有哪些功能、特質和優點。沒過多久,就有競爭對手來挖她了,這讓她看到了自身價值。後來,她每年都在升職,與過去老單位那種論資排輩完全不同,工作充滿**和動力。就這樣,她在醫藥行業一直幹了七、八年。

本來覺得這樣做下去也很好的,根本沒想到自己去創業。因為這時候她參加了北京大學亞太首屆醫藥行業EMBA課程,於是有朋友找到她說,他有資金,但他不是醫藥行業的,問她能不能合作做些事?她想自己正好有朋友在代理國外一家很知名的醫療器械,缺少資金,過去也談起過合作的事。一個是錢在找項目,一個是項目在找錢,如果把兩者對接起來不就行了嗎?於是她就去注冊了一家公司。因為她知道,國外品牌尋求合作都是要找公司談的,隻有公司能證明實力,不可能與你個人談;如果你隨便找個殼公司,談成了也不可能是你的。尤其是醫藥器械公司需要許可證,至於注冊資金多少、成立時間長短倒是次要的。

出乎預料的是,就在她把公司辦起來後,外方老板在中國的投資策略變了,所以項目流產了,這讓她有些措手不及。怎麽辦?她想必須去找替代產品,結果還真的很快就找到兩個。唯一不同的是,因為這兩個項目比較少,所以運作資金隻需700萬元,用不了太多。所以她對合作夥伴說,如果你覺得這不是你要的初衷,可以把資金撤走;如果你繼續支持我,那我一定會好好幹。

不用說,她越是這樣講,朋友就越是相信她,最後終於把項目做起來了。從經營範圍看,她主要做醫藥器械、耗材,客戶主要是國有醫院,所以不會造成壞賬,但會經常有拖欠。產品出去時通常是賒銷的,而進貨需要現結,所以關鍵是看有多少資金用於墊付。針對這一點,為了確保有資金用於周轉,她寧可放棄一些可賺更多錢的項目,經營過程一直比較順利。

所以,王漢榮對創業的體會是,創業既難也不難。她說,“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士,我接觸過一些很成功的人士,你聽他們去講他們心路曆程的時候會發現,他們實際上都是你看似很容易。那麽在之前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積累,然後才做下來的。”

從她自己來說,實際上在此之前許多人都跟她說過可以開餐館、開商鋪,她也想過這些項目,但隔行如隔山,許多細節自己不熟悉,所以最終還是選擇做自己熟悉的醫療器械,為什麽?就是她對這個行業了解,這樣的成功率就高了。

還是這句話,創業要從自己熟悉、有把握的領域做起,順其自然。

從王漢榮的經曆看,她從第二軍醫大學畢業後當過10年內科醫生,然後先後在美國默沙東、美國西爾大藥廠、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南新製藥公司等公司任職,曆任業務員、學術專員、銷售主管、地區經理、大區經理、市場部經理等職,在這個行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關係。所以她最終創辦北京榮安思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實在是水到渠成的事。尤其是醫藥行業的門檻高,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如果貿然進入,恐怕就會凶多吉少。

案例

水到渠成

大學生自主創業應追求水到渠成。這樣會更有把握,更容易成功。

王建國出生在寧夏固原市一個貧窮而偏遠的小山村。作為全村第一個大學生,他依靠勤工儉學,艱難地完成了在西安交通大學的學習。2003年畢業後,他當然希望能留在西安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可是當他經曆了一次次求職無望的悲慘遭遇後,還是不情願地回到了家鄉。

在這個被他稱為“苦甲天下”的地方,王建國的求職範圍更窄。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在建築工地上抱磚、和泥,走街串巷搞推銷,跟著別人販賣蔬菜。他在工地上的打工收入是每月350元,扣除水電房租後隻能剩下200元。為了能多餘一點,他每天隻吃一頓飯,那就是鹹菜就著稀飯和饅頭。因為買不起一塊床板,整個夏天他都隻能用一條單薄的棉被裹著,直接睡在磚地上,這一睡就是六七十天。

中秋節的夜晚,王建國上街買書時不慎將身上僅有的500元錢丟失,頓時感到無比悲涼。回到住處時,門吱的一聲開了,他的父親站在麵前,哽咽著塞給他借來的300元錢。那一刻,他突然覺得再也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了,自己是堂堂的西安交大計算機係畢業生,得發揮特長才是。

第二天,他就用這僅有的300元錢上街買了台舊電腦。這電腦雖然故障不斷,但這對他來說不成問題。就在這時候,有個孩子說他想學電腦,王建國一聽非常興奮,主動提出願意教他。就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最終那個學生塞給了他200元。王建國幹脆趁熱打鐵,找了塊木板,印上“博遠電腦培訓部”字樣,正式開辦培訓班。

為了籌措資金,他一邊繼續打工,一邊節衣縮食,並且在區人事勞動保障局書記的鼓勵下,正式創辦了電腦培訓中心。就這樣,他一個人用3台電腦搞培訓,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11點三班連軸轉,兩年間培訓了300人,賺了3萬元。[3]

隨著辦學規模越來越大,2005年,25歲的他專門租了一個500平方米的院落,並且招聘了2名專業教師。2006年再次擴大規模,培訓用電腦也增加到100多台,員工12名,成立了博原電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並且引進了寧夏自治區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區科技信息培訓基金、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基地等政府扶持新項目。

與此同時,王建國進一步拓寬培訓學員的就業渠道,與該市28家生產企業、32家餐飲企業、68家廣告公司等建立安置就業合作關係,並且通過勞動部門、勞務中介組織與大中型企業建立定單式培訓協議,與銀川、西安、蘭州等五家專業培訓機構建立對口合作關係。目前,該校擁有5個教學點、30個專業,總麵積3500平方米,教學電腦500台,教師16名、在校學生1200名,已累計培訓2萬多名學員,就業率高達95%以上,有的學員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4]

而不用說,王建國的這條創業之路越走越寬,取得了個人和事業的雙豐收。而這是當初他大學畢業時再也不敢想象的。由此可見,路是人走出來的,對創業的成功不必抱有一種焦慮感,水到渠成最自然。

1 陳寒星、畢克勤等:《重慶大學生創業首選廣告公司,缺啟動資金是首難》,載《重慶晚報》,2009年2月6日。

2 《創業其實並不難:訪北京榮安思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漢榮》,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創業指導專家係列訪談(第25期),2009年5月20日。

3 袁慧:《三尺講台承載的夢想:記固原博遠電腦培訓學校校長王建國》,載《固原日報》,2008年12月21日。

4 王建國:《300元成就了我的夢想》,固原市博遠電腦培訓學校網,2008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