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很忌諱說“創業難”,以為這樣會嚇壞一批原本有誌於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其實,這不但是杞人憂天,而且是曲解了作者的好意。
這實在不是想要嚇唬誰,而隻是多一道提醒;同時也是為了強調所謂創業並不是指“起步”,更重要的是“成長”。就像俗話所說的“‘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一樣。尤其是我國2000年頒布《個人獨資企業法》後,理論上說“一元錢就能當老板”已經成為事實。換句話說,如果你有10元錢,就可以注冊10家公司,當上10個總經理;可是,如果要你讓這10家公司都賺錢,或者也不用說每家都賺錢了,就連做到總體上保本也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才是問題的實質。
一個有趣現象是,成功的創業者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你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這表明,提問者最關心的是你為什麽會放棄原來的飯碗,也就是他們最關心的是你為什麽會踏出這第一步的,或許是以此來參考自己能否也做到這一點。可是,這些成功的創業者心裏更清楚,提問者更應該關心的不是踏出這第一步,而是後麵的路怎麽走。當他們回答這些問題時,就知道你的提問不得要領,或者可以說本末倒置了。
因為誰都知道,創業最困難的時候不是開頭,而是在創業起步後的幾年內,這時候能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更重要。雖然創業的開頭也很艱難,但這時候創業者有一股子**在支撐著,甚至夢想著創業成功後馬上就會如何如何,於是興致高昂。更不用說,哪怕是創辦一個小小的項目,如開個網站、開個小店,都會有親朋好友幫忙,任務相對簡單。可是等到你開業後,前期投入用得差不多了,這時候要想從市場上獲取回報了,才會發現市場並非你想象的那麽簡單、容易。
從我國小微企業的平均壽命看,平均生存期隻有2.5年;能夠活過3年的不到10%,活過5年的更是隻有可憐的3%!換句話說就是,這些企業中的大多數還沒有到收回投資時,就已經倒地不起了。為什麽?就是因為開業後沒有站穩市場腳跟。不是他們不想站穩,而是實在站不穩,尤其是在開業後的第一年。
按理說,企業開業後的第一年就應該收回初始投資、樹立形象、打開市場,第二年開始就要正兒八經地賺錢了。但事實是,絕大多數企業就倒在這個關口下,怎麽也跨不過去。就好比人的青春期,個子一下子就竄高了,原來的衣服、褲子甚至鞋子都太小不能穿了,這時候要花錢買(追加投資了),卻突然發現資金跟不上了;青春期的孩子求知欲強,可是發現市場滿足不了需求,許多問題越來越看不清楚了。
這時候,如果創業者經驗豐富,渡過難關的勝算就會大了許多;如果創業者是缺乏經驗的大學生,就可能會步履維艱。
據鞍山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創業指導部掌握的數據,該市3000多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中,成功率隻有1%至3%。[1]該中心認為,直接影響創業成敗的關鍵,在於是否具備風險意識和規避風險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一開始把創業想得過於簡單,就很難度過這個難關。
例如,許多大學生從事的項目不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出發,而是憑借所謂的興趣和想象,甚至是心血**,這就注定他們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他們的這些項目通常集中在高科技領域和智力服務領域,如軟件開發、網絡服務、網頁製作、家教中介等。可是他們最大的缺點在於不了解市場,甚至缺乏起碼的市場調研;再加上資金實力差,一旦後續資金跟不上,就會成問題。而即使解決了資金問題,把企業搞起來了,也會遇到不了解相關政策法規、缺乏實踐經驗的問題;如果原本對創業的期望值過高,這時候就會像泄了氣的皮球。
有鑒於此,從大學生創業角度說,最好是選擇從啟動資金不多、人手配備要求不高的項目做起,慢慢地積累經驗,這樣更容易成功。如果能去企業實習或打工幾年,先積累相關的管理和營銷經驗就更好了。
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張晗2009年畢業時,正好遇到全球金融危機,於是他在創業與就業之間毅然選擇了創業。他們的尤米時代文化傳播共有8名成員,剛開始時還以為辦執照是最大的困難;可是執照辦完後才發現,沒有客戶才是最頭疼的。沒辦法,這群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充滿**卻沒有資源,隻好一個個打電話尋求同學父母的支持,同時也找老師幫忙。到當年年底,公司已經難以為繼,唯一能讓他們堅持下去的,就是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的一句話:“當你撐不下去的時候,如果你堅持一下,總會有機會的。”說到底,靠的隻是一種信念。[2]
2009年畢業的深圳大學梁同學,一畢業就在深圳大學創業園創辦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他本身是學創意設計的,所以公司的主要業務定為動畫交互設計、產品廣告。可是由於缺乏客戶資源和管理經驗,團隊合作也不夠,公司經營乏善可陳,員工隻好被遣散回家。到了2010年上半年情況更糟糕,兩個月沒接到業務,幾乎所有員工都被清退回家,梁老板自己也是靠刷信用卡度日,根本不敢告訴家裏人。要知道,他有五個兄弟姐妹,上大學時就是申請的助學貸款,所以再也不敢給家裏添堵了。2010年5月梁同學不得不關了公司,進入一家交互設計公司上班。畢竟先解決生存問題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並且在其他公司打工也能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他說:“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相信我會做得更好。”
案例
作繭自縛的管理困境
雖說萬事開頭難,可是企業的成長比起步還是要困難得多。就好像一個人到了青春期給父母帶來的煩惱也多一樣。許多企業一旦發展壯大,就會出現作繭自縛的管理困境,自己把自己給搞死了。
在一次國有企業幹部培訓班上,老師出了這樣一道測試題:有A、B、C三家公司,A公司具有極其嚴格的會議製度、考勤製度、財務製度、檔案製度、接待製度、就餐製度、員工培訓製度、精神文明守則等,如果某人遲到一分鍾、上廁所超過五分鍾、說話聲音超過五十分貝、辦公桌上的廢紙超過三張,都要罰款100元;違反其他製度輕則罰款50元,重則取消月度獎、年終獎。B公司具有詳細的員工培訓計劃,嚴格的學習製度、技術質量管理製度、財務製度、作息製度。工作期間沒有完成任務絕對不能自由活動,否則罰款100元;而完成任務後則可以到公司健身房和咖啡廳去小憩一會。C公司具有嚴格的學習製度、工作考核製度、員工激勵製度、新老員工幫扶製度,但可以自由上下班,也可以帶著貓狗寵物或放假在家的小孩一起來上班。請問你認為哪家公司最有前途?結果,幾乎所有學員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A。
這時候老師微笑地說:A公司是一家國有大型企業,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已於2003年在市場競爭中破產;而B公司是微軟公司,C公司是雅虎公司。[3]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企業來說,必要的規章製度尤其是財務、人事製度必不可少,但所有製度的本質都應該為員工創造一個寬鬆、激勵的工作環境,而不是要捆住員工手腳,活生生地把人框死。
所以,如果當你聽到某個老板說自己“能夠看穿下屬各種心思、誰也逃不過我的手心”時,你就應該擔心這家企業還能不能留得住人、能不能繼續向前發展了。任何一家企業的老板,如果不把重心放在如何研究市場、而是整天琢磨著如何整人時,員工還會有信任感和歸屬感嗎?員工沒有了工作積極性,背後時時處處好像有一雙眼睛在盯著,就必定會留不住;留下來的也是沒地方可去的,這樣的企業會發展才怪。
所以說,企業為什麽難以發展、難以成長,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是否能凝聚人心、形成企業特有的相對穩定的主流文化。製度是必要的,但任何製度都不能束縛員工的思想和能力。企圖用繁瑣的製度來管理企業,往往會步入作繭自縛的管理困境。
1 叢妍:《自主創業成功率相當低,大學生當老板三處最難》,載《北方晨報》,2007年4月13日。
2 羅莎、張菁菁等:《大學畢業生創業難在哪?創業遭遇兩大問題》,載《南方日報》,2010年8月18日。
3 朱玉增:《企業如何正確對待作繭自縛的管理困境》,中國營銷傳播網,200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