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引擎。2012年7月,重慶市教委出台《重慶市義務教育“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開啟了基於課堂變革的教育內涵升級之路。三年來,重慶各區縣“卓越課堂”建設風起潮湧、姿態各異、成效斐然,而沙坪壩區的“學本式卓越課堂”則是時代大潮中一朵獨具特色、持續綻放的浪花。
2012年10月,沙坪壩區在全市率先出台《沙坪壩區中小學“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創造性地提出“學本式卓越課堂”的概念,行政、業務、學校聯動,管理、研訓、行動一體,以課堂變革為突破口撬動區域教育整體變革。
他立意高遠,卻起筆微言。回歸“學生學習為本、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變革理念,為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找到了落地課堂的抓手——從人性的視角,指向學生創新培養的無限可能性;從文化的視角,培育師生合作共享的課程文化;從課程的視角,構建基於個性發展的課程體係。
他仰望天空,也腳踏實地。一年達標、兩年補短、三年強基、四年提檔、五年蛻變——從規範課堂到高效課堂,再到精品課堂,每一步都走得沉穩堅定。
他立足課堂,卻功在課外。欲變革課堂,必先變革教師;欲變革教師,必先變革研訓——科研統領、培訓跟進、教研主攻,形成教師專業指導的持續推動力。
三年來,沙坪壩區以教育行動哲學為指南,立足“學本”,以課堂創新觸摸教育的高度,推動區域教育“靜悄悄的革命”,走上了課堂教學優質化、教師隊伍專業化、教學管理科學化之路。自2013年以來,沙坪壩區連續兩年高考重本率提升30%以上,學生更加主動活潑健康成長;2013年,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合格區評估驗收,保持重慶市區縣教育綜合考評第一;2015年,在“一師一優課”評比中,沙坪壩區教師課例獲特等獎比例占全市20.2%,一等獎獲獎比例占全市11.6%。重慶市“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還剩最後兩年,各區縣“卓越課堂”建設的進展,決定了全市“卓越課堂”建設所能達到的高度。
站在2016年的起點,回望沙坪壩“學本式卓越課堂”行動這三年所走過的路並展望其未來走向,或許能為行進中的“卓越課堂”建設,尋覓新的啟示。
問題導向,理念先行
一場科學規劃的區域課堂整體變革之旅
沙坪壩區是重慶市文化名區、教育大區,教育人口占全區人口的近1/3。
2009年,沙坪壩區出台內涵發展三年規劃,確立了以推進中小學教學質量高位均衡為重點的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道路。2012年秋,沙坪壩區又啟動了新三年“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規劃工作。區教委主任肖長樹表示:“教育內涵發展需要一個牽一發而動全局的抓手,而建設‘學本式卓越課堂’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抓手。”
沙坪壩區在繼承區域傳統、研判課改趨勢、借鑒課改經驗的基礎上,在重慶市率先製發《沙坪壩區中小學“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對這場改革做出了高起點、高標準的頂層設計。
理念創新。明確提出“學本式卓越課堂”這一核心概念,倡導“學生發展為根本、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以學論教、先學後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的改革方向,指向學生自由自主地發展和創新素質的培養。
“‘學本式’課堂就是針對‘教本式’課堂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沙坪壩區進修學院院長龔雄飛告訴記者,“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是以對學生主體地位的不信任和不尊重為前提的,剝奪了學生充分發展的自由,是對大多數生命發展權的漠視。新課程視野下,課堂教學改革正致力於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我們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使全區中小學課堂實現由教師講授為中心向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全麵轉型。”
模式建構。為將“學習”真正置於課堂的“中心”,沙坪壩區建構了“先學後教、互助展評”的區域性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突出“自學”、“互學”、“展學”三個環節,以此規範中小學的“卓越課堂”行為。
要求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程度、合作學習的效度和探究學習的深度,呈現“當堂自學、同伴助學、活動展學、互動評學、教師導學”的課堂形態。在規範的基礎上,鼓勵各中小學結合學段、學科、課型、師生的不同特點,積極主動構建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百花齊放的區域課堂教學模式群。
係統設計。以“學本”理念為導向,沙坪壩區對“卓越課堂”五年行動進行了科學設計。確立了以建設學校課程為核心,以變革教學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課程能力為重點,以加強教學研究為動力,以優化教育技術為手段,以強化學校評估為保障,整體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全麵提升的工作思路和實施策略。
——整體推進。建立了區教委“主管”、中小學校“主辦”、區教師進修學院“主導”、區政府教育督導室和區教育評估與監測中心“主評”、家庭和社會“主助”的組織機構和推進機製。在區教師進修學院設立“卓越課堂”工作小組辦公室,負責總體策劃,統籌實施。
——研究引領。充分發揮教學研究的引領作用,區教師進修學院設立“學本式卓越課堂行動研究”專項課題,組建區、片區、學校三級研究共同體,采取科研、教研、培訓、評價一體化推進策略。
——分步實施。采取“3+2”推進模式,“3”指前三年為全麵達標階段:建立“卓越課堂”行動共同體,采取點上突破、以點帶麵、重點幫扶、捆綁考核等策略,普遍達到“規範課堂”標準;“2”指後兩年為鞏固提高階段:鞏固“規範課堂”,培育“高效課堂”,追求“精品課堂”。
正是因為有了科學的頂層設計,三年來,沙坪壩區的“學本式卓越課堂”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前行,有效推動了全區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
研訓一體,上下聯動
一次文化引領的區域課改共同體再造
科學係統的頂層設計是推進課程改革的前提。然而,從區域性的課改設計到各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的理念認同和自覺實踐,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作為連接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教師的中間環節,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龔雄飛院長敏銳地意識到,“學本式卓越課堂”要實現創新培育從理念向實踐的轉換,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超越傳統的預成性教學,轉向“以學為本”的生成性教學,需要培植有利於創新的文化土壤。這個文化土壤就是適宜於創新教育生長的新的研訓文化與教學文化。而實現課改文化再造的理想載體,就是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提出的“學習共同體”。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沙坪壩從區域、校際、課堂三個維度構建區域課改共同體。
建設研訓共同體。區教師進修學院提出構建“研修行一體”文化,以科研為統領、教研為中心、培訓為主線,堅持以教學轉型推進教研轉型,以教研轉型引領教學轉型,促進區域教育的整體變革。
——科研統領。以市級課題“區域性構建學本式卓越課堂的實踐研究”為龍頭,下設31個區級規劃課題和1000多個區級教師成長課題。課題研究投入300萬元,為“卓越課堂”行動提供學術支撐。
——培訓跟進。圍繞課堂變革,密集開展各類專題培訓。三年來,區級層麵開辦了近百個專題培訓班。開設了“卓越大講堂”,區教委主任肖長樹三次開講,並邀請市內外知名學者、專家、校長傳經授道,不下300人次。所有的培訓都指向問題解決。
——教研主攻。教研工作從“學科單線製”調整為“學科、共同體複線製”,教研員聯係和指導校際共同體。自然片區教研重組為跨校共同體教研。學校圍繞行動中的實際問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在問題解決中主動提高教師的課程能力。
在區教委領導下,教師進修學院精心策劃並組織實施“卓越杯學科賽課”和“薄弱學科教師公開課展評”。前者側重“樹標杆”;後者旨在“補短板”。以賽課和展評課活動為引擎和載體,通過任務驅動下的研修跟進,督促每個教師積極行動起來,深入領會“學本式卓越課堂”的精髓,確保人人達標,個個過關。
建設校際共同體。將全區中小學組成13個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校際共同體,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每個校際共同體組建學科中心組和班主任中心組,發揮市區骨幹教師引領作用,促進所有教師共同成長。
建設學生學習共同體。製定並實施了學生學習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引導中小學教師在課堂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育小組合作學習文化,在合作互學中培養學生民主平等擔當的公民意識,形成現代公民社會所要求的核心素養。
通過再造區域課改共同體的行動,沙坪壩形成了行政、研訓、學校、教師、學生上下聯動參與課改的機製,逐漸培育出以學為本、合作共享的課改文化。
評價導航,資源奠基
一條基於標準的區域課堂優化升級之路
龔雄飛院長認為:“課堂教學要從低效走向卓越,僅有理念和情懷是不夠的,還需要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構建規範多元的教學模式,開發豐富實用的課程資源。”
研製評價標準。沙坪壩區在“學本式卓越課堂”行動中逐步研製出學本課堂的“通用標準+學科標準”。各學科教研員和中小學根據“通用標準”,組織骨幹教師創造性研製學科標準和學校標準,並將其應用於研究課、競賽課和隨堂課的評價實踐中。目前共形成了24個學科標準,實現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所有學科的全覆蓋,成為國內少有的係統化、本土化的新課堂評價標準。“這套標準較好地幫助一線教師克服了課堂教學評價實踐中長期存在的‘跟著感覺走’的弊端。”
構建模式群。一是前麵提到的開放包容的基本模式。二是建構學科模式。如初中物理學科建構出了“自助——互助——師助”的“三助式”課堂教學模式。三是建構校本模式。經過“臨模——入模——出模——創模”四個階段,創造性構建高品質教學模式。以鳳鳴山中學為例,學校根據“群鳳和鳴,鑄魂育人”的辦學理念,提出了“四環導學魅力課堂”教學模式。重慶七中“168問題導學”,上橋中學的“雙主活力課堂”,實驗一小“樂學、勤學、會學”的“三學”課堂,巴師附小的“三學三疑”課堂,五星小學的“星光課堂”等,呈現出和而不同的發展態勢。
開發課程資源。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教學方式的變革,還涉及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課程體係的重構。為了提高學生當堂自學的有效性,沙坪壩製發了《學本式卓越課堂導學精要開發的指導意見》,開發出26本“導學精要”,引導教師對國家課程進行二度開發和校本化實施。“導學精要”按照“目標定向、學習探究、達標檢測”的基本結構進行編排。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科研部主任何曉波告訴記者:“它的價值在於給學生指引恰切的學習目標,並以問題為主線勾畫出最簡捷的思維導圖,引領學生直奔重點和難點,為互學、展學做好充分準備。”
為了深度推進“學本式卓越課堂”建設,促進學習從“怎麽學”到“學什麽”的深度變革,沙區教師進修學院牽頭製定了《沙坪壩區中小學課程建設指導意見》,組織全區所有中小學根據學校辦學理念與育人目標,製定學校課程建設方案,構建基礎型課程校本化、拓展型課程多元化、研究型課程自主化的中小學課程體係,構築起基於學習者個體發展、最終指向創新培養的“課程立交橋”。
沙坪壩區還建立了“學本式卓越課堂”行動計劃評估與資源網,開辟共同體、學校自主管理網頁,動態上傳更新“卓越課堂”行動的相關課程資源。
三載光陰漫漫,“學本”之心自巋然不動,“卓越”課堂已百花競放。走進沙坪壩區中小學課堂可以看到,同學們主動思考,小組成員互學、討論,妙語連珠;
展示學習成果,胸有成竹;老師們融入班級學習共同體,既是促進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的鋪路人,也是不斷提升自我的學習者。此時的課堂,是洋溢著生命**的課堂,是教學相長的課堂,是飽含著幸福感的生命體驗的課堂。
重慶市教委原副主任、市教育學會會長鍾燕認為:“沙區創造性地推出‘學本式卓越課堂’建設,區內各學校為彰顯學本特色各顯其能、百花齊放,在全市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
“卓越課堂”是一種很高的立意,但需要很紮實的立足點。三年來,沙坪壩區以“學本式卓越課堂”為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突破口,通過整體規劃、專業推動、行政保障、共同體構建等路徑,實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為本”的“靜悄悄的革命”,激活了區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新生態。
——重慶市沙坪壩區“學本式卓越課堂”行動進行時
文/本刊記者 孫曙 張磊
(載重慶市教科院主辦的《今日教育》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