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撬動區域教育大變革,需要找尋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抓手”。
沙坪壩區的選擇是:“學本教學”。
圍繞一個“學”字做文章,區域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中小學校組成行動共同體,把握國際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站在國家繁榮和民族複興高度,立足學生創新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實施研訓變革、課堂轉型與課程重構等改革舉措,促進區域教育轉型升級,讓學校成為陽光燦爛、靈性生長、創新萌生、青春飛揚的舞台。
沙坪壩區“卓越課堂”行動曆時兩年,就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合格區(縣)評估驗收,保持重慶市區縣教育綜合考評第一,成為全國課改聯盟理事單位、全國目標教學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市課改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市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實驗區,市級及其以上教師賽課獲獎數量和等級全市領先,高考重點本科上線連續兩年以30%的增幅攀升,學生更加主動活潑健康成長,教改項目獲市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由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舉辦的“全國目標教學與卓越課堂”研討會將於12月7—9日在沙坪壩區召開……區域教育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變革之一 從“研教”到“研學”研訓變革改變教師行走方式
何謂“學本教學”?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龔雄飛指出,“學本教學”是符合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的現代教育觀的教學。從教育價值上看,表現為學生的學習權力得到極大的尊重,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由的意誌、合作的精神、開放的心態、創新的能力獲得充分發展;從教學結構上看,突出了教師、學生、知識這三個基本要素的組合關係——以學定教的關係;從教學程序上看,優化了教學過程中各階段、環節、步驟之間的相互聯係,表現為一定的程序:自學——互學——展學。
從“以教為中心”的課堂向“以學為中心”的課堂轉型,猶如給改革的杠杆尋找到了一個理想的支點,撬動了沙坪壩區教育的大變革。
20世紀90年代,沙坪壩區就因區域實施目標教學管理而在全國獨樹一幟,為大麵積提高中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創造了寶貴經驗。新課改10多年來,沙坪壩區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成果頗豐。但從整體來看,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尚未在中小學課堂大麵積常態化呈現;從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比較而言,差距依然不小,區域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麵臨待解難題。正當此時,重慶市教委出台了《義務教育“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
在這一重大契機麵前,沙坪壩區教育人給予了強力響應。在沙坪壩區教委的堅強領導下,這一設計第一時間得到區領導的首肯。2012年10月,沙坪壩區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沙坪壩區中小學“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對這場改革作出了高起點、高標準的頂層設計。
沙坪壩區教委主任肖長樹說,為了促進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實現“率先建成重慶市現代化教育強區”目標,需要一個牽一發而動全局的抓手,而建設“卓越課堂”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抓手。
沙坪壩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彭剛說,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也要關注學生當下的幸福,努力去追求教育過程品質化和教育結果的優質化,讓學生輕輕鬆鬆地學習、快快樂樂地成功、健健康康地成長,這正是沙坪壩區“卓越課堂”行動的美好夢想。
轉型,大勢所趨!
轉型,迫在眉睫!
作為重慶市首批教師進修學院、市級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全國示範性區級教師培訓機構,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肩負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同時也麵臨著鳳凰涅槃式的艱苦抉擇。
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以“進德修業、革故鼎新”為辦學理念,提出堅持以教學轉型推進教研轉型,以教研轉型引領教學轉型,在教學轉型和教研轉型的良性互動中實現區域教育的整體變革。教研方式轉型首先必須由“傳統課堂”背景下的“研教”轉向“卓越課堂”背景下的“研學”,真正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供更先進、更專業的引領。
圍繞課堂變革主題,沙坪壩區聚合教研力量,科研、教研、培訓、評估聯動促使教師行為改變。
——科研統領。以市級課題“區域性構建‘卓越課堂’的實踐研究”為龍頭,下設31個區級規劃課題和300多個區級教師成長課題,在課題研究中提高參研教師的課程能力。
——培訓跟進。圍繞課堂變革,密集開展各類專題培訓,進一步提高學校幹部的課程領導能力、骨幹教師的學術引領能力、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和教師群體的課程實施能力。
——教研主攻。精心策劃並組織實施“卓越杯學科賽課”和“薄弱學科教師公開課展評”。前者側重“樹標杆”,全區約有半數教師參加學校、校際共同體和區三級賽課,其中800人次參加校際共同體複賽,360人次參加區級決賽,145名獲區一等獎的教師已成為區域推進卓越課堂的中堅力量;後者旨在“補短板”,全區共有1300餘名教師上“練兵課”,430餘名教師即將參加區級“展評課”活動,展評結果將與教師績效工資掛鉤。以賽課和展評課活動為引擎和載體,通過任務驅動下的研修跟進,實現教研的發展功能。
——同伴互助。建立“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13個校際研修共同體,每個校際共同體又組建若幹個學科中心組和班主任中心組,市區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擔任中心組成員,組織開展校際學科和班主任研修活動。
——評估導航。在進修學院設立評估中心,組織對各中小學開展“卓越課堂”月度自評與學期總評,並對各個校際共同體實施“捆綁評價”。建立“‘卓越課堂’評估與資源網”,作為“卓越課堂”專項評估與資源共建共享平台。
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充分發揮各部門教科研人員的專業引領作用,探索實踐送訓下校、課堂會診、案例分享、視頻會議等多種研修方式,深入教學一線,零距離接觸教師,將“學本”理念及“學本教學”操作範式牢牢植入教師的心田。
“‘學本教學’使我們經曆了自我蛻變的過程,逐步實現了真正的‘退位’,把學習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真實有效的發展。”老師們如是說。
沙坪壩區的“學本教學”行動從改變廣大教師的行走方式入手,讓他們帶著收獲去分享、帶著問題去探究、帶著感悟再出發。
變革之二 從“教本”到“學本”課堂轉型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轉變教師長期以來所形成的以教為主導的課堂組織形式與行為範式絕非易事,因此沙坪壩區提出了八字新教學範式:“先學後教、互助展評”。
按照新範式上課,必須將“學”置於中心地位,遵循“自學—互學—展學”的螺旋式推進結構,堅守“以學定教、先學後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生生互教”五條原則,真正讓“教”服務於“學”,使課堂上的“學”呈現出“當堂自學、同伴助學、活動展學、互動評學、教師導學”五大特征。
標準製定讓教師在課堂的迷途中找到“回家的路向”。
沙坪壩區采取“通用標準+學科標準”的架構研製“學本教學”課堂評價標準:從目標、過程、效果和特色四個維度,突出自學、互學和展學三種基本學習形式,從教的行為與學的行為兩個方麵共設置了36個評價要點,形成“通用標準”;各個學科在此基礎上根據本學科特點和學段特征求同存異,研製出“學科標準”。這套新課堂的評價標準一共有24個學科,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實現了所有學科的全覆蓋,成為我市新課堂“最係統的一套本土化的評價標準”。
走進沙坪壩區各中小學的課堂,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在窗明幾淨的教室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坐在一起,在老師的引導下組成“學習共同體”,一起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帶,共同進步。
沙坪壩區覃家崗小學二年級的牟俊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個陽光帥氣的小男孩,我生活在一個充滿歡樂的學校裏。你要問我為什麽這麽開心,還得感謝我的組長——冉詩焱同學。活潑開朗的他對自己很嚴格,對我們也一樣。我們合作學習生字的時候,他會一個一個耐心地教我們讀,教完還會說‘大家真能幹’來鼓勵我們。上書法課時,等我們都寫完了,他會仔細地審查我們寫的字,不好的會叫我們重寫,所以我們這個小組書法獲得的星星最多。上體育課跳繩時,他也會教我們怎樣跳得更好。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小組的成員不管是學習成績還是跳繩成績都提高不少。在這樣的小組裏學習,我們都很快樂!”
2009年8月在吉林省通化市一中講學
其實,學生的快樂時光常常更留駐在“展學”上。讓學生將自學、互學之所得彰顯出來以求得認同和強化,將自學、互學之所疑表達出來以求得指正或研討,思維的碰撞點燃智慧的火花,智慧的積澱帶來人格的升華,學生的生命活力在情智共生的課堂上得以無限綻放。因此,在沙坪壩區許多中小學的課堂上,“展學”仿佛是40分鍾裏學生所期待的一個“快樂節日”。傳統課堂是“隻有進氣沒有出氣”的呼吸不暢的課堂,“學本教學”則由於重建了“呼吸係統”而彰顯出生命的價值,因而才可能走向卓越。
變革之三 從“課堂”到“課程”課程重構助推學校內涵發展
曾經,教材就是我們的世界;如今,世界是我們的教材。
去年,作為學生家長,重慶大學劉衛紅教授曾到樹人小學開辦講座,講座開始前他特別說:“我今天來的首要目的是見一見讓我兒子丟掉遊戲機,捧起曆史書本的國史課王老師,向他鞠一躬,並說聲‘謝謝!’”
國史課是樹人小學“寬廣可選”課程設置的具體體現,家長稱讚,學生喜歡,孩子對學習的渴求得到個性化滿足。這也是沙區科學規劃課程體係,積極構建學本課程“立交橋”的縮影。
為了深度推進“學本教學”建設,促進學習從“怎麽學”到“學什麽”的深入變革,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牽頭製定了《沙坪壩區中小學課程建設指導意見》,組織全區83所中小學根據學校辦學理念與育人目標,製定學校課程建設方案,致力於實現基礎型課程校本化、拓展型課程多元化、研究型課程自主化的中小學課程體係。
把“教堂”變為“學堂”,自然要求把“教材”變為“學材”。
沙坪壩區首先著眼於國家課程的二度開發,搭建理想與現實的橋梁。根據“功能導學化、導學問題化”基本思路,區教師進修學院組織開發了30多個學科的《導學精要》。沙坪壩區的《導學精要》引起了全國各地不少教育同行的濃厚興趣。觀摩了沙區的語文課,成都市華興小學塗小琴老師這樣評價道:“《導學精要》對每篇課文采用主問題式導學,線條清晰、流暢,一改以往的課堂上老師不停地問、學生不停地答的情景,學生在每個主問題的引領下,通過老師設計的由淺入深的兩三個主問題,最後輕鬆解決整篇文章的重難點……”
“導學精要”隻是由課堂變革引發課程創生係列舉措中的一個點,像這樣的“點”還有許多。
前不久,沙坪壩區教委在高灘岩小學舉行了一場“自主識字與學校課程建設”現場研討會,來自全國識字教學各大流派的專家雲集於此。在觀摩了一、二年級自主識字實驗現場課後,李莉校長興奮地介紹,通過對自主識字實驗的引進創新,撬動了語文學科乃至高小整個課程體係的大變革,真正彰顯了“七彩花開七彩園”的辦學理念。
如今,沙坪壩區中小學課程建設正在形成一道道特色靚麗的風景線。課程重構猶如給學校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源頭活水,有效提升了學校的層次和內涵。
本報記者 周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