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昂夫
沛公[2],大風[3],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歎良弓,多了遊雲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4]。後宮[5],外宗,險把炎劉並。
[注釋]
[1]朝天曲:即《朝天子》,中呂宮常用的曲調,又名《謁金門》。原作共二十二首,前二十首均為詠史。
[2]沛公:指劉邦。他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號召沛縣父老殺沛令反秦,被推為沛公。
[3]大風:指劉邦所作《大風歌》。
[4]彀中:本指箭射出去所能達到的有效範圍,後來用以比喻牢籠、圈套。
[5]後宮:指呂後。
[賞析]
劉邦雖然以武力統一天下,他寫了《大風歌》也懂得文章的作用。可是卻讓韓信那樣的猛士有“高鳥盡,良弓藏”的感歎,又何必偽遊雲夢。他控製了英雄,既能收服又能使用,沒有人能逃出他的掌握之中。可惜呂後和外戚險些把大漢王朝斷送。
這首小令詠歎英雄豪傑的悲劇命運,感慨曆史弄人,讓人啼笑皆非的結局。小令共四小段,可以分為兩層。前三小段為第一層,詠劉邦一世之雄的形象。第一小段寫劉邦起自草莽,出身武人,文化水平不高,但也懂得文章的作用。“也”,一字褒貶,分寸感很強,有隱射當時社會現實的深意。第二小段寫英雄豪傑的悲慘命運。劉邦《大風歌》雲:“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時英雄豪傑盡入其“彀中”。但在得到天下後,為了統治和鞏固劉氏江山,劉邦忘恩負義,大肆誅殺昔日為他打天下的“猛士”,令這些英雄豪傑大興“狡兔死,良弓藏”的浩歎。這是天下英雄的命運悲劇,也是劉邦奸雄的一麵。第三小段寫劉邦善於駕馭群雄,讓這些英雄豪傑心甘情願、死心塌地地為他賣命,他可以控製、任意擺布天下英雄。這三句勾畫出劉邦八麵威風、集文韜武略於一身的英雄形象。最後一小段為第二層,歎劉邦的英雄末路。“炎劉”寫劉邦翦滅群雄;正當劉氏盛世熏天,不可一世之時,幾乎被後宮幾個女子和外戚吞滅。此曲前三個小段用大量筆墨寫劉邦橫掃天下,吞滅英雄無數的英偉形象,目的是第四小段做鋪墊,越是鋪寫劉邦赫赫煌煌的事業,越顯得他的英雄事業的可笑。這是英雄的命運悲劇。睥睨天下,自以為創萬世煌煌不朽之基業,誰知站在陰暗角落的曆史小兒,早已望著他的後背揶揄冷笑。收拾天下英雄的人,誰知又將被誰收拾去?不過是華美的袍子爬滿跳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