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威

理征衣鞍馬匆匆[1],又在關山,鷓鴣聲中。三疊陽關,一杯魯酒[2],逆旅新豐[3]。看五陵無樹起風[4],笑長安卻誤英雄。雲樹濛濛,春水東流,有似愁濃。

[注釋]

[1]征衣:旅人之衣,比喻奔波之意。

[2]魯酒:薄酒。春秋時魯國所釀酒味薄。

[3]逆旅新豐:新豐,漢代京城長安附近縣名,在今陝西臨潼縣東。逆旅,旅舍。唐代名臣馬周未做官時客遊長安,住在新豐旅舍中,受盡店主人白眼。

[4]看五陵無樹起風:語出杜牧《登樂遊原》:“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五陵,西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長安一帶。

[賞析]

阿魯威(約1280—約1350),字叔重(一作叔仲),號東泉,人亦稱之為魯東泉。蒙古人,其名漢譯又作阿魯灰、阿魯等。他的蒙、漢文都有相當高的水平,是元代蒙古族散曲家的優秀代表。

這首小令抒寫了作者於羈旅行役中懷才不遇的慨歎。整理齊行裝騎乘,匆匆跨上了征程。又親曆了關山的風塵,又聽到了鷓鴣“行不得也”的啼聲。送別的歌曲已經唱罷,一杯薄薄的水酒壯行,寄居在新豐客舍,不見知遇之人。看五陵荒蕪,再無墳樹惹起秋風,帝王的霸業也那樣無憑。笑長安的事業功名,把多少英雄誤盡。遠方的雲樹濛濛一片,難辨難分,那滾滾東流的春水啊,就像我心中濃重的愁情。

小令共四小段。第一小段突兀而起,如天風海雨,奄忽而至。作者行色匆匆,一次次地整頓行裝,穿越重重關山,耳畔鷓鴣聲聲。“征衣鞍馬”言長途跋涉,公務在身,暗示不得不行之勞頓。“匆匆”言行速之疾,仿佛讓人能聽到馬蹄的得得聲。“又”,言身似浮萍,行蹤飄忽,是作者的自傷、自嘲、自解、自歎。這裏的“鷓鴣聲中”,不一定是實指。在唐宋詩詞中,常用鷓鴣鳴聲喻不如意事、羈旅之愁。此處的鷓鴣聲暗喻受官身所驅,輾轉行役,心中明知是徒勞,卻又無可奈何地不斷踏上征程,表達了作者心與身的矛盾與苦悶。滿目異鄉山水,滿懷離愁別緒,滿耳鷓鴣聲聲,使曲子一開頭就透著慣曆風霜的沉鬱悲壯。第二小段三句寫旅途下榻時的愁緒滿懷。“三疊陽關”是作者在孤館中自己唱給自己聽,在這支離別歌的反複哼唱中,把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渲染得特別濃鬱。“一杯”,反襯作者愁緒滿懷,心事重重;“魯酒”淡薄,反襯鬱悶之深、愁思之濃。作者的愁思、鬱悶、牢騷、失意、潦倒、孤寂、落寞,用故作灑脫的“一杯魯酒”言之,更顯得惆悵、無奈;更見辛酸、落魄。“逆旅新豐”用馬周客鄉受辱的典故,表達落魄風塵、懷才不遇的感慨。這三句運用了倒置法,營造了可巡回詠唱的效果,抒寫作者下榻新豐旅館後,欲歸不得,欲罷不可之苦。第三小段寫到京城後的感受。前句是對曆史的睥睨,後句是對時世的牢騷。“樹”是表示墓主地位和後人紀念的標誌,“五陵無樹起風”,表示漢家事業不名一文,當年的豪傑身後寂寞,他們所謂的功業盡成空。“笑長安卻誤英雄”既表達了作者獵取功名的自信、看淡功名的曠達,又含有書劍飄零、功業無成的自嘲和無奈。這兩句把曆史和現實熔鑄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在此也是目空古今,卻又難以實現抱負的惆悵、落寞。結尾三句借景抒情,“雲樹濛濛”從空間角度描寫作者的愁之廣漠,“春水東流”從時間的角度寫愁之深長,這種“濃愁”包含曆史、現實,身世、家國之慨。全曲縱橫捭闔,悲壯蒼涼,激越鏗鏘,大似詞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