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化社會雖然在20世紀60年代就被提出來了,但在我國成為熱門話題還是近幾年的事。自從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提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各地政府都在探討如何建設學習型社會,學術界也不斷深入研究學習型社會的理論、內涵、實施的條件因素、指標體係、政策措施,等等。應該說,在這方麵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和係統,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還有脫節的地方。

學習化社會、學習型社會應該是同一個概念,我簡單地理解,就是“以學習求發展的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是知識創新的社會”,即以個體的學習追求個體的發展,以組織的學習追求組織的發展,以社會的學習促進社會的發展,最終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人的全麵發展是人類追求的理想,但是人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發展相聯係。人的發展取決於生活方式、環境和社會分工,因此人的發展的內容是動態的、發展的。學習化社會,這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是生產的第一要素,這就要求人的全麵發展。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遠程教育、互聯網、數字化的普及更給世界帶來無窮的變化,也為人們學習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和極大的便利,為人的全麵發展創造了條件。

如何具體推進學習化社會的發展呢?這是全社會的係統工程。最重要的是要給社會每一個成員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提供學習的機會和條件,也就是要建立一個終身學習的體係。從教育內部係統來講就是建立終身教育的體係。這個體係包含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從正規教育來講,應包含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但各級各類教育在人的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把各級各類教育納入到終身教育體係中,就要研究各級各類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高等教育是終身教育體係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在精英高等教育階段,它隻起到人才職前培養的作用,很少考慮職後培訓和終身學習的使命。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習化社會的到來,以及隨之而來的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等教育要肩負起終身教育的責任。半個世紀以來,各國高等教育在實施終身教育方麵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從國際比較教育的視野來研究學習化社會各國高等教育使命就很有意義,對於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會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馬健生、孔令帥編著的《學習化社會高等教育的使命》一書,就做了這方麵的研究和比較。該書首先對學習化社會的理論發展做了係統的梳理;討論了高等教育在建設學習化社會中的使命和作用;然後用大量的事實來介紹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俄羅斯、中國高等教育的經驗。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為我們清晰地描繪了各國高等教育實施終身教育的藍圖;通過比較分析,給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經驗,啟發了思維。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階段。但是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們似乎並不理會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形成學習化社會的意義,高等學校存在趨同化的傾向,大家都想辦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這種傾向不改變,不僅不利於學習化社會的形成,也會自我作繭,限製自身的發展。特別是在當今全球金融海嘯帶來諸多問題的時候,我國高校的領導者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辦學的理念和使命?

2008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