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比較教育在我國從恢複之日起發展到今天,已經近30年了。記得1980年,我在北京師大擔任教育係主任,聘請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胡昌度教授來係給學生開設比較教育課程,同時邀請九所大學從事比較教育的老師來聽講。三個月後,我們十多位教師商量,應該組織起來,編寫一本中國自己的比較教育課本。經過兩年多的努力,1982年,由王承緒、朱勃和我主編的新中國第一部比較教育教材出版了。我還記得,1981年,在河北大學召開了第三次外國教育學術研討會,與會代表一致決定,把1979年在上海成立的全國外國教育研究會改名為“全國比較教育研究會”。從此,我國比較教育蓬勃發展。1980年,我們首次參加了在日本召開的世界比較教育學會大會,1984年在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第五次年會上,我國比較教育研究會成為正式成員。從此,我國的比較教育也走向了世界。

這些年,比較教育研究出了大批成果。我們相繼出版了《外國教育叢書》《比較教育叢書》《比較教育論叢》《比較教育譯叢》。從簡單介紹外國教育情況,深入到國別研究、專題研究,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國際經驗和教訓。同時,中青年比較教育學者也成長起來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其中,對美國教育的研究是大家非常關注的領域之一。

有人說,美國教育發展是一個奇跡。從獨立建國至今不過兩百多年時間,美國卻一躍成為教育超級大國,其中必然有值得我國學習借鑒之處。也有人說,美國教育危機不斷,質量提高舉步維艱,其教訓是深刻的。實際上,對美國教育,用一種簡單話語去概括,都容易失之偏頗。美國教育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模樣,有曆史的原因,有文化的因素,更是他們現實努力的結果。對美國教育,不能停留在是好、是壞的議論上,不能止步於基本學製的介紹,而必須要認真觀察,深度分析,努力發現其內在邏輯。

研究美國教育,需要有一個由遠及近、由空泛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深入的過程。國內的報刊裏、圖書中、網絡上有很多關於美國教育的介紹,雖不乏深度的透視,但更多的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甚至有的以偏概全,以訛傳訛。麵對眾說紛紜,國人多麽想了解我們的旅美留美人士是怎麽看的、如何說的!究竟哪些是美國教育的本質屬性和發展主流,不設身處地或深入研究,焉能做到準確辨別和科學把握?前年,我應邀到中南海參加由溫家寶總理主持的教育問題座談會,我送給總理一本書——《我在美國讀中學》,作者雖然隻是一名中學生,但由於在美國學習,比較全麵地介紹了美國中學是如何進行教學的,因此該書很生動具體。這次王定華主編本書,作者都是在美國學習教育的,相比之下,本書的作者更為專業,陣容比較強大,他們是旅美留美教育學者的縮影。其中,有的是資深專家,出版過專著,已蜚聲中外;有的是後起之秀,剛嶄露頭角。有的在美學習、工作後回到祖國在各個崗位上發揮作用;有的仍旅居美國,參與美國教育;還有的是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穿梭,用辛勤勞動和智慧促進著中美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因此本書論述美國教育更有深度。

本書主編王定華同誌是搞比較教育出身的,曾受教於滕大春先生並獲博士學位。我與王定華相識多年,曾主持他的碩士學位論文答辯。他在中國駐美機構工作多年。他在繁忙的教育行政工作之餘,一直堅持比較教育特別是美國教育研究,具有較為廣闊的國際視野。

這本書不求麵麵俱到,卻抓住了美國教育的一些重要方麵。該書對美國的英才教育、高中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大學校長的選拔、大學教師的晉升等進行了介紹和分析。書的內容體現了旅美留美學人的真實感受和獨特視角。相信本書的出版一定會對讀者有新的啟發。

2008年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