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小道消息

(??)

今天在皇帝駕前進言,搬倒了劉宇亮。現在,孫元不管會不會被治罪,他那個宣府總兵官肯定是做不成的。

楊嗣昌求我的兩件事,咱家都漂漂亮亮的弄得妥當。現在,是時候讓他還咱家這個人情了。

劉宇亮生了這麽重的病,本就該回鄉榮養,這麽強撐著做官,說不定哪一天就死在任上,咱家今天這麽做,其實是救他。

至於孫元……倒是可惜了。

同王承恩一樣,曹公公也是侍侯崇禎皇帝多年的來人,並深得天子信任。對於崇禎的性格脾氣,自然摸得極熟。

這個萬歲爺啊,別看性格剛強,為人精明能幹,可卻是一個容易被人糊弄的人。等到以後醒悟過來,也隻能打掉門牙和血吞,生生受了。

懷疑的種子已經播種下去,不管是處於什麽考慮,孫元以後也別想留在京畿了。

“這個孫元,深負朕望,深負朕望!”等曹化淳和一眾太監退下,殿中隻餘王承恩一人,崇禎皇帝氣憤地叫了起來:“必須好好懲戒,曹化淳那狗奴說得對,看門得用狗。若是用虎,朕如何睡得安穩。”

王承恩一臉的哀傷:“萬歲爺,單就一副挽聯,一曲《訴衷情》並不能說明什麽。”作為宮中老人,這些年,他看了太多爾諛我詐,看過太多有為之士因為被流言中傷,黯然地退出曆史舞台,甚至身遭不測。

國家到了如今這等地步,已是沒有多少元氣了。放眼天下,能夠與建奴在沙場上相抗衡的精兵強將還有多少?若是緝拿的孫元,今後國家對遼東用兵,還能指望誰?

崇禎冷笑:“一首《式微》還不夠嗎?”

王承恩隻歎息一聲,卻不說話了。

崇禎冷哼:“朕打算……王承恩,你對朕好象頗不以為然。”

王承恩慢慢得跪了下去:“奴婢不敢,奴婢隻是以為盧象升殉國一事,到如今已經五個多月,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撫恤。孫元乃是盧象升一手提攜,盧象升對他恩重如山。作為他的門人,孫元心中有怨氣也是可以理解的。而這一點,恰恰可以說明孫元是個知情重義之人,。”

“知情重義,嘿嘿,朕對他的恩還不夠重嗎?”

王承恩小心說道:“陛下對孫元自然是深厚,不過,他是個武人,不知禮數,不識大體也正常。萬歲爺又何必同他一般見識?這種有口無心的莽夫不必在意,陛下以前不是說過這孫元就是個活張飛嗎?若是據此就治他的罪,恐人心不服,再說,孫元在濟南又立下了那麽大功勞。有功不賞,反要風聞治罪,今後還有誰肯為朝廷效命?”

“此話倒是有幾分道理。”崇禎摸著下頜的胡須思索起來,也覺得如果真將孫元下到天牢裏,著有司詢問,確實不太妥當。

不過,不管怎麽說,剛才曹化淳將孫元比成李茂貞的話,還是讓他心動,孫元在崇禎心目中的地位已是大大地下降,再不是簡在帝心。

畢竟,作為一個政治動物。在帝王心術中,任何一個可能對自己帝位,對君權產生威脅的萌芽都必須扼殺在搖籃裏。

“王承恩,孫元功勞卓著,日後如何安置,倒要好生思量。宣府關係京畿安危,十分要緊,他確實不適合做宣府總兵。”

王承恩:“奴婢不過是宮中的一芥奴才,這種事情也不敢插嘴。奴婢以為,此事陛下還是與內閣輔臣們商議為好。”

他心中有些難過,國家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如戚繼光一樣能征善戰的將軍,用來鎮守京城門戶。在關鍵時刻參加對建奴作戰,自是最好不過。現在卻要被擱置不用,可惜,可惜了!

“你倒是本分,罷,朕再想想吧!”崇禎皇帝點點頭。他已經下了決心,要將孫元遠遠調離京畿地區。否則,以寧鄉軍的強悍,若孫元是李茂貞,一旦坐大,這京畿地區又有誰是他的對手。

一想到閱兵儀式那天,那一支剽悍驕橫的軍隊,崇禎皇帝就禁不住打了個寒噤。

至於如何安置,這事得同內閣商議商議。畢竟,國家好不容易出了這麽一支強軍,若是解散了,卻也可以,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用上。

京城人耳朵尖,從古到今,熱中於政是每一個首都人的業餘愛好。

自成祖定都北京以來,已逾兩百來年。這九五城中的百姓,誰在朝中各部衙門沒有幾門親戚,要想打聽點消息還不簡單。

於是,孫太初在盧象升靈堂上的那一幕,以及西苑所發生的事情就像長了翅膀,隻幾日就在京城中傳播開去,街談巷議沸沸揚揚。

一處茶舍之中。

“啊,孫太初真的要壞事了?”

“廢話,都被人誣陷成藩鎮,誣陷成李茂貞了,萬歲爺聽了,還能不留一手防著孫大將軍?”

“李茂貞是誰?”

“你這個沒學問的,殘唐演義聽過吧?”

“啊,想起來了,想起來了。把孫太初比成叛賊,這妥當嗎?國家好不容易出來這麽一個能打的猛將,如今卻要被治罪,蒼天可不開眼啊。”

“誰說不是呢,哎,盧公乃是個大忠臣,孫太初是他的門人,物以類聚,自然也是大忠臣。可歎,如今這年頭,好人沒好命。朝中出奸佞,出小人了。”

眾人都是一陣歎息,又有人安慰道:“各位休要擔憂,孫太初什麽被小人陷害,可陛下也不盡是糊塗的。他應該不會有什麽事情,也不諱被治罪。不過,宣府總兵怕是做不成的了。”

“做不成了,那麽,寧鄉軍要調去哪裏?”眾人忙問,連聲催促:“老李,你家兄弟是個有功名的讀書人,如今正在衙門裏當差,可謂是手眼通天,消息自然比咱們靈通,快說,快說。”

那個叫老李見大家都豎著耳朵聽自己說話,心中得意,笑道:“你們呀,耳朵卻尖,也知道我家兄弟在衙門裏當差。實話對你們講,我家兄弟是個秀才,如今得了恩師提攜,正在吏部做書辦。吏部什麽地方,那是專門負責發官帽子的。他經手所有文書,這天下間究竟有什麽官兒,每個職司又哪些人,門清著呢!這孫太初是武官,按照我朝的製度,武將任免得通過兵部武選司,而不是吏部的文選司。”

就清了清嗓子,將大明朝的人事製度大概地說了一便。

旁邊就有一個聽眾不耐煩:“老李,你嘮叨這些沒用的東西做什麽,快說說孫太初究竟要調去什麽地方?”休要擔憂,孫太初什麽被小人陷害,可陛下也不盡是糊塗的。他應該不會有什麽事情,也不諱被治罪。不過,宣府總兵怕是做不成的了。”

“做不成了,那麽,寧鄉軍要調去哪裏?”眾人忙問,連聲催促:“老李,你家兄弟是個有功名的讀書人,如今正在衙門裏當差,可謂是手眼通天,消息自然比咱們靈通,快說,快說。”

那個叫老李見大家都豎著耳朵聽自己說話,心中得意,笑道:“你們呀,耳朵卻尖,也知道我家兄弟在衙門裏當差。實話對你們講,我家兄弟是個秀才,如今得了恩師提攜,正在吏部做書辦。吏部什麽地方,那是專門負責發官帽子的。他經手所有文書,這天下間究竟有什麽官兒,每個職司又哪些人,門清著呢!這孫太初是武官,按照我朝的製度,武將任免得通過兵部武選司,而不是吏部的文選司。”

就清了清嗓子,將大明朝的人事製度大概地說了一便。

旁邊就有一個聽眾不耐煩:“老李,你嘮叨這些沒用的東西做什麽,快說說孫太初究竟要調去什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