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髒唐亂漢,到底刺激了某王。

姬颯這次再也忍耐不住,低低詢問:“洛兒,亂漢小王明白,髒唐又作何解?”

玉洛便斜睨了眼某王:也是,她自己不也是身處這六皇子的混亂男女關係中嗎?又哪裏有什麽資格,論旁人道短長?

遂低聲道:“噤聲,太子殿下要出場了!”

便不再理會一臉求證的某王,兀自望向了場中。

此際,代表著天子的太子姬祜與來賓烏孫大祿烏驕靡準備下場比射。姬祜準備射箭時,自有大射正左中郎將袁進為太子取來一應射擊用的物事。而烏驕靡則不同,要親自下堂,來到更衣處,**左臂,戴上扳指,套上護臂,左手持弓,將三支箭插入腰間,右手指間夾一支箭,然後從西階上堂,在自己的射位符號之北麵朝東而立,等待上射太子殿下的射擊。

姬祜倒也沒有輕敵的意思,端肅地站在了上射右方的射位符號上。小射正右中郎將柯贏又協助太子戴上了扳指和能套住三個手指的紅色皮指套,又麻利地於太子隻袒去內衣外的左袖上,套上了護臂。姬祜則接過大射正袁進遞與的射弓,拉弦,虛射一下,以試弓力的強弱。接著,大射正袁進又畢恭畢敬地遞給太子一支箭,姬祜便張弓搭箭,略一瞄準,向大侯射出了第一箭!

隨著報靶者高越的宮調響起,場中眾人均聽清了射中箭靶的報告聲“獲”。獲乃獲得、射中之意,隨著宮調昂揚,獲聲悠悠地回**在都授堂的堂上堂下……慢慢地,報靶者放下旌旗,聲調降為商調時,口中仍然在唱著“獲”,計數者的箭籌亦恰好置於地上的右方。

姬祜幹淨利落地一擊中的,一箭射穿了大侯!

頓時,台下觀禮的人群爆發出熱烈的采聲——“太子威武”!

姬祜的臉上就現出一種無上榮光來。

可顯然太子殿下的龍威沒能持續多久,便被下射的烏孫大祿烏驕靡的舉動驚愕住了。非但太子殿下愕然,

堂上堂下眾人也都發出了陣陣驚呼聲。

原本太子射完一箭後,大射正袁進便接過太子手中的射弓等候著來賓射擊。如此,太子與來賓輪流射擊,直至將各自的四支箭全部射出,而計數著二人射中的算籌亦置於各自的左右方位上。這是說太子與來賓合耦輪流射擊一事。

再說另一項。太子殿下代表著天子參與大射儀,自然要射天子射的箭靶“大侯”,而一般士人太學諸生此前均射擊士射的箭靶“幹侯”,那麽身為烏孫大祿的烏驕靡,按照儀製就要射擊大夫射的箭靶“參侯”。

可烏驕靡卻悍然違反了大射之禮儀,不但連發四箭,且箭箭射向了天子射的箭靶——大侯!

關鍵是,烏驕靡的射技又是如此了得,竟然箭無虛發,個個射穿了侯鵠!

也就是大侯的靶心。

這一下,引起的震動自然不小,堂下觀禮的諸生噓聲一片。更有堂上坐席處的公卿諸官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三公之一的太尉荀方更是吹胡子瞪眼,就要拍案而起!

卻被一旁的司徒袁奉悄悄拉住:“太尉公,平常心,平常心!這種場合自有小輩們出頭,哪裏輪到咱們幾位小老兒出麵?太尉公還是好生觀禮為是。”司徒袁奉說著話,又半眯縫起眼來,一副萬事不理、天下中庸的老僧入定模樣。

太尉荀方想了想,便按捺住火氣,又端坐起來。

果然,身為後輩的五官中郎將黃綰,作為本次大射儀的司射,自然要首當其衝地上前質問:“烏孫大祿,本司射既已宣布了合耦的規則,相信烏孫大祿已經清楚明了參與大射之禮儀,那麽請問大祿,為何卻要違反規製儀禮,擅自更改?”

說白了,更改儀禮事小,挑釁堂堂大漢朝的皇權皇威,那可就不容小視!

司射黃綰怒目而視著烏驕靡,神色凜然。

黃綰的這一義正辭嚴,引來一片靜默,堂上堂下皆肅然起敬。

是啊,此次大射雖有賓射

、燕射之敬賓盡歡的意思,但作為來賓,也要顧及臉麵,悠著些才好。哪裏當真在旁人的地盤上,恣意妄為的盡歡射擊?

烏驕靡聞言,當即哈哈大笑,笑聲桀驁不馴,響徹都授堂:“司射大人,我烏驕靡是不是烏孫大祿?”

黃綰不明所以,輕輕頜首。

“既如此,司射大人,稱大祿者唯烏孫王子也!烏驕靡不才,正是我烏孫國的王子。那麽請問司射大人,既然皇太子殿下能代表天子射擊大侯,為何我烏驕靡就不能?”

這話問的,明顯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烏驕靡倒也不隱蔽,直抒胸臆——就是要告訴大漢朝,他烏驕靡別看是烏孫王次子,烏孫大祿,問鼎烏孫王隻不過是指日可待之事,射擊代表天子射的大侯自是非他莫屬!

麵對這麽明顯的事涉烏孫國內政之言,司射黃綰自然不好回答。可烏驕靡顯然意猶未盡,又挑釁似的掃視了眼全場,末了,一雙碧眼又定格在了上射位的姬祜身上,嬉笑一聲:“再者說了,參侯的距離才七十狸步,隻有大侯的九十狸步,烏驕靡覺得才有點意思,太子殿下,您說是也不是?”

公然挑戰之意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這回倒不容他放肆了。

姬祜當即言道:“既然烏孫大祿覺得九十狸步才有點意思,何不再加十步,以百步為侯道之距,試射娛賓?”

不待烏驕靡回複,姬祜立即吩咐司射黃綰,“司射大人,待三番射之後,本殿下再與烏孫大祿複射,此次合耦可不作籌算。”又麵向堂下觀禮的諸皇子方位,高聲喊話:“等下複射,若有想與烏孫大祿合耦的,也可一射!”

姬祜明白,烏驕靡膽敢如此叫囂,自然自視甚高,那他可就不能輕易放過了,要知道,諸皇子中若論弓馬箭術當屬六弟為最!

有道是: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既如此,他可不能獨攬了滅他國威風的功勞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