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王拒絕了:“你們還是盡快趕回西北邊疆上,太子登基以後,看到你們的行徑無異於謀反了,再不回去,很有可能遭到清洗。”
陝王不願意幹出無君無父的謀反,不可能率領安西軍殺進京城,搶奪了太子的皇位。
長幼有序的觀念,已經在陝王的腦子裏根深蒂固了。
安西軍將領看到陝王咬死了不肯清君側,全都急躁了起來。
到了當前這種情況,安西軍隻有一條活路,跟著陝王殺進京城裏。
隻要不是陝王登基稱帝,無論是太子登基了,還是太孫登基了,安西軍的將領隻有一個下場。
滿門抄斬。
安西軍再是驍勇善戰,新君登基想到的第一件事。
維護皇位的穩定。
安西軍已經有了謀反的嫌疑,徹底清洗了安西軍,才是新君最正確的決定了。
安西軍將領又是勸了起來,結果勸了半天,始終勸不動陝王。
陝王看著不停逼他造反的安西軍將領,出現了憤怒的情緒,直接拂袖而去:“不用勸了,本王不會幹出謀反的行為來。你們還是盡早趕回西北邊疆,還能保住一條命用,再不走,可就遲了。”
安西軍將領看著陝王離開了,全都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個抓耳撓腮不知道怎麽辦好了。
安西軍將領沒有辦法,隻能看向了劉晏,希望常年跟陝王身邊的幕僚可以給出一個妥善的計策。
劉晏卻是歎了一口氣:“我常年跟在陝王身邊,比起任何人都要了解陝王的脾氣,隻要下定了決心不願意清君側,誰勸都沒用了。”
劉晏說的這句話,說到安西軍將領的心坎裏,陝王過去在安西軍待了很多年,安西軍的將領也很清楚陝王的脾氣。
隻要是做出了決定,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安西軍將領不免絕望了。
“難不成,咱們隻能等著新君的清洗了。”
“他娘的,不如直接反了,攻下西域一個小國,去小國做個王侯也逍遙自在。”
“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就難了,咱們的父母妻兒可都在中原,真要是反了,難不成眼睜睜看著父母妻兒死在新君的手裏。”
朝廷為了控製安西軍的將領,把他們的父母妻兒全都安放在了繁華的中原腹地,享受著榮華富貴。
一名安西軍將領提到了父母妻兒,果然是讓所有的安西軍將領投鼠忌器了,不敢有任何的輕舉妄動。
當前的出路隻有一條了。
陝王帶著安西軍殺進京城,宰了太子和太子,自己登基成帝。
偏偏以陝王的性格,又做不出來手足相殘的事情來了。
安西軍將領陷入了絕境。
“學生倒是有一個辦法。”
就在所有安西軍將領陷入絕望,沒有任何辦法的時候,大賬裏也突然出現了一句不大不小的聲音。
安西軍將領趕緊轉頭,急忙看了過去,見到了一個陌生的麵孔。
高仙芝打量了趙慶幾眼,隻是有著童生功名的讀書人,應該是辛稼軒帶來的師爺幕僚。
看著不像有大本事的人,更不像能夠給出良策的大才。
高仙芝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了,本著有棗沒棗打三竿子,詢問了起來:“這位是……”
辛稼軒知道直接說出趙慶的身份,不會引起安西軍將領的重視,反而會直接無視了趙慶的計策。
人微言輕罷了。
辛稼軒說出了趙慶的另外一個身份:“他是滿桂的族長。”
安西軍將領聽到趙慶是滿桂的族長,神情有了很大的變化,看向趙慶的眼神裏,充滿了親近。
高仙芝更是笑著說道:“就是先生打造了紙甲。”
趙慶知道在這個時候不能謙虛了,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正是學生打造了紙甲。”
高仙芝放心了,立即鄭重的詢問了起來:“不知道先生有什麽良策,可以讓陝王答應前往京城清君側。”
趙慶賣了一個關子,沒有直接說出來:“各位將軍先把陝王請出來,請到軍營裏的點將台,另外把軍營外麵的營寨全都拆了,號令數萬鐵騎來到點將台附近。”
趙慶說這句話,又交代了一句:“等到陝王走上了點將台,學生有辦法讓陝王不答應也得答應。”
趙慶的計策,立即就讓高仙芝等安西軍將領陷入了兩難,是不是應該按照趙慶的計策去做。
隻是勸解陝王一個人,陝王不同意,沒有任何的影響。
安西軍將領在軍營裏勸了很多次了,陝王始終都是不同意。
召集數萬鐵騎聚攏在點將台附近,情況完全不同了。
隻要陝王不答應殺入京城,登基做皇帝,對於數萬鐵騎的軍心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王思禮在安西軍眾多將領裏,地位還算比較高,又是安西軍裏唯一出身於八柱國的權貴將領。
安西軍將領一直被禁軍將領看不起,遭到了鄙視,最大的原因在於出身貧寒。
全都是禁軍將領嘴裏的泥腿子,在看重出身的世道,安西軍將領無論多麽的驍勇善戰,依舊隻是禁軍眼裏的泥腿子。
王思禮站了出來:“你我都知道陝王的固執,趙慶如果沒有說出聚攏所有兵馬,本將也就不對他的計策抱有希望了。趙慶膽敢當著所有安西軍將軍的麵前,說出聚攏了所有兵馬前往點將台,逼迫陝王答應下來,多半是真有了計策。”
高仙芝咬了咬牙,答應了下來:“你應該知道打擊了軍心的後果。”
趙慶鄭重其事的說道:“陝王如果不答應清君側,學生甘願軍法從事。”
高仙芝聽到趙慶說了一句軍法從事,立即帶著安西軍將領走出了大帳,準備召集所有的兵馬了。
陝王走出了營帳,看著點將台附近聚集著無邊無際的兵馬,立即轉身回去了。
還沒等陝王邁開腳步,就被辛稼軒、高仙芝兩人架到了點將台上。
陝王來到了點將台上,嚴肅的說道:“本王絕不會同意……”
這句話還沒說完,趙慶在所有安西軍將領的注視下,所有安西軍鐵騎的注視下,走上了點將台。
趙慶給陝王披上了一件黃袍。
眾目睽睽之下。
黃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