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何求生為
在考慮中華北方登陸場的時候,總參的參謀們一共劃出四個登陸點:旅大、天津衛、青島和煙台。並一一列出了理由。
這四個登陸點除了有港口、灘塗適合登陸作業、登陸後交通發達,容易調軍等共同的優勢之外,旅大登陸,直插日軍腹地,分兵兩路,攻取東三省和朝鮮,等於是斷了日軍的後路,但旅大自滿清北洋時代就經營多年,日軍占領後更是屢修工事、炮台,號稱東亞第一要塞,強攻不易;登陸天津衛的好處更是不必細說,當年八國聯軍就是攻下大沽炮台,並沿運河直上,進逼北京的,不過天津衛地處渤海內部,渤海本就是個內海,水淺灘多,不適合大型軍艦活動,而且渤海海峽比較狹窄,遼東半島與膠東半島如兩支鐵臂,緊緊扼住了進出渤海的咽喉。
基於以上考慮,葉知秋總參謀長也是偏向於在山東登陸,山東自古就是產糧大省,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是侵華日軍極為重要的掠奪要地。而且,侵華戰爭開始後,日軍攻擊順利,加之中華海軍孱弱,日軍狂妄的將山東作為後方基地,駐軍並不是很多。駐守濟南的第59師團也僅是一個兩旅團編製的丙種師團,全員僅有一萬多人,再加上一些地方守備隊,更多的則是北平偽政府組建的偽軍漢奸。
長沙會戰之後,侵華日軍總部也意識到盟軍將要在北方登陸,故此將北平地區的第26師團調至青島地區布防,並在一戰前德軍修建的青島要塞基礎上,在信號山、太平山、青島山和衙門山等險峻要地修建工事和炮台,以阻漢軍登陸。
在煙台地區,原駐北平南苑的獨立混成第9旅團奉命與煙台守備隊共同扼守膠東。並於威海、芝罘灣、蓬萊等地修建工事,構建了一道膠東防線。但總體上因為日軍兵力在中華大陸上的分散,在山東地區的日軍力量還是比較薄弱。也許是日軍依然對他們的聯合艦隊抱有希望,認為盟軍不敢過早北上開辟第二戰場。
但無論是南京的侵華日軍總指揮部,還是北平的日本華北方麵軍司令部,他們都小看了漢軍的決心和投送能力。華北軍司令多田峻中將曾放言,華北不是華南,縱然漢軍在華南打了一些勝仗,但遠離補濟基地的他們,若敢登陸北方,華北方麵軍必給予迎頭痛擊,再振大日本帝國陸軍無敵之名。
這是典型的日式狂妄,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你都不會明白他們是哪裏來這麽大信心的。青州軍林煒國司令以血書請命,“古之青州皆山東之地,戰火初起,齊魯男兒倉惶失地。今遊子歸鄉,豪情萬丈。魯地登陸,必由青州軍打響,方不負漢之強軍!”
“遊子計劃”總指揮陳庶康同意了青州軍的請命,青州第16軍作為首批登陸之搶灘部隊,與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第二旅一同登上了炎黃輪。
為了實施“遊子計劃”,葉知秋總參謀長坐鎮香港調度,在維多利亞港、廣州、湛江、汕頭以及台灣島西海岸集結了五百多艘的炎黃輪,加上中華方麵幫助調集的民用船隻,一次就可以運送一個軍團的人員和裝備同時離港。
北部艦隊百餘艘各類戰艦傾巢出動為運輸隊護航,潛艇部隊更是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清場,不過他們收獲不大,東海已經有兩大洋艦隊的海狼們遊弋狩獵,倒是分屬三大艦隊的潛艇經常碰麵,雙方一同浮上海麵,互相打個招呼聊天分煙抽——東海上根本沒有日本的船隻,這純屬閑的蛋疼。
煙台,地處山東半島東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旅大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京津的海上門戶。煙台因境內煙台山得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預防倭寇,在今煙台山設狼煙墩台,也就是烽火台,煙台因此得名。
在古漢,煙台屬青州東萊郡,“丈夫生於世,當帶三尺劍”的太史慈之故鄉。在近代,煙台因其重要求的戰略位置和芝罘灣優良的港口,開埠通商。
傳說中煙台還是仙人聚居之地,秦始皇三次東巡,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均在煙台留下過足跡。
但傳說終究是傳說,傳說中日本人還是徐福生帶去的五百童男童女繁衍所生呢,可小鬼子依然入侵了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並大造殺孽。為構建膠東防線,日軍強抓勞工,並殘忍迫害,以非人手段榨盡其最後一絲力氣,棄之如豬狗。
林煒國中將祖籍山東曲阜,聖人之鄉。此次率軍執行“遊子計劃”,也算是榮歸故裏,心情難免激動,雖然遊子回歸為家鄉帶來的將是戰火連天,但這是解放的戰火,是希望的戰火。希望趕走了侵略者後,家鄉會更好,就像……南華一樣!
北部艦隊仲謀號指揮艦上傳來了汽笛聲,艦隊經過的海域左方可以隱隱遙望見劉公島——中華第一支現代化海軍北洋艦隊提督府所在地,也是丁汝昌等愛國將領自殺殉國之地。北部艦隊子義(太史慈)號重型巡洋艦鳴禮炮向中華海軍前輩致敬。
所有艦艇在甲板上的海軍官兵都在向劉公島方向敬禮,縱然北洋艦隊有這樣那樣的醜聞,但他們中也湧現出了丁汝晶、劉步蟾、鄧世昌、林泰曾等許許多多的愛國官兵,尤其是彈盡撞向吉野號的致遠艦更是為漢皇推崇,漢軍敬仰。
“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
鄧大人之言聲聲如雷,令人發醒。尤其是致遠被擊沉,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誌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遊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漢皇授命修建的三軍忠魂祠,其中在青州東萊的海軍英烈館就命名為世昌館。
——馬革裹屍、戰於邊野,向來是軍人的最高追求。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挺胸赴難者更讓人倍加崇敬!向甲午海戰犧牲之官兵致敬!
又逢甲午,許多年以後,後人是否有機會記得另一場甲午之戰,記得釣魚島、記得南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