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節 戰略推演

蔡鍔中將看到龍劍銘點頭後,才站了起來走到辦公室門口。

“副官長,給我世界地圖。”

不一會,楊瓚緒上校拿來了地圖,用圖釘在牆上固定好後敬了個軍禮退了出去。

“自從在中俄條約形成前,俄國維特政府正式加入了英法協約,形成了三國協約對三國同盟的局麵。如今,帝國的發展已經走向國際化,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與兩大軍事集團的利益關係。在此前,陛下曾經召集總參高級參謀軍官,還有舊金山的吳良先生一起討論過未來兩個軍事集團戰略態勢和勝負預測的問題。得到陛下的許可,在這裏我為大家作一個簡單的戰略推演。”瘦小的蔡鍔站在掛著大地圖的牆邊並不顯得更瘦小,那是因為他說話的語氣與麵部表情、手勢都在充分強調一個出色的軍事戰略家的存在。

辦公室裏響起了一陣小聲的議論聲,很多行政、經濟、黨務首腦都沒有想到陛下和國防軍已經做好了這方麵的工作。因此他們在驚歎,當然,這個時候是不會讓他們占用太多時間發表感慨的,他們本身也不願意占用洗耳恭聽的時間,所以辦公室裏很快就安靜下來。

“戰略推演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雙方工業實力、軍事技術、戰略縱深、人口數量的對比,也就是綜合實力的對比。第二部分是雙方目前形成的戰略態勢分析和雙方可能在戰爭爆發後采取的一些戰略性調整的預測。第三部分是雙方作戰能力極限的評估。第四部分是雙方可能在戰爭中主張的利益與帝國主張的利益重合性地分析。”蔡鍔邊說邊下意識地拉了下軍服的領口,他總覺得有什麽東西在阻擾著自己說話,那東西就存在於咽喉部位。

龍劍銘看到了這個動作,他為蔡鍔開篇明義的發言喝彩,也為蔡鍔的身體擔心。看來,這次去歐洲應該想辦法搞一批專家到中國來了,包括能夠對付喉疾的專家。他知道蔡鍔的病因,那是自小貧窮的中將在寒冬臘月打著赤腳去幾十裏外求學時落下的病根。

“協約國方麵,有英國的百年工業基礎為依托,法國在工業能力上也有相當的實力,俄國則是拖油瓶,需要英法的支持才敢於卷入戰爭。英法兩國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因此,在計算國力的時候應該包括英願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聯邦、法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殖民地,這樣算來,英法占據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和一半以上的陸地。從整體來看,協約國方麵占據有相當大的優勢。同盟國方麵,德國的工業能力增長非常的迅速,完全可以與英國相抗衡,也正是因為殖民地爭奪和市場分配的因素,才造成了英德矛盾的形成。德國人在大型機器、精密機械、軍事工業領域內有著領先的優勢;但是,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則需要德國的扶持,國防軍中東軍派駐土耳其的軍事代表團報告說:土耳其軍隊的戰力幾乎與以前的北洋軍相當,在士兵的作戰意誌上還有不如。可以想見,即使土耳其裝備一部分01式,也無法形成絕對堅強的戰力。奧匈帝國的軍隊問題更嚴重,他們的軍隊是在貴族軍官統帥下的多民族混合體,德國人曾經這樣私下評價過他們的盟友:排長先生無法聽懂他所收集的幾十號人的語言,士兵們隻知道基本的口令。這樣的軍隊在遭遇硬仗的時候隻有一條路可走,崩潰!連有組織的投降也做不到!當然,兩國在工業能力上幾乎與俄國相當。因此三國同盟實質上是以德國為中心的同盟,這個中心必須要大力支持他的盟國才能維持其存在。因此。我們得出了在綜合實力上協約國占據明顯優勢的結論。當然各位也可以參考一些主要工業品的生產能力、國家財政收入、軍費開支等數據。”

蔡鍔停頓了一下,從身邊的矮幾上拿起了茶杯喝了一口。

“第二部分是戰略推演的主要部分,我請總參謀長來協助我向大家演示。”蔡鍔放下茶杯向李義安伸出了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我代表協約國,守甫指揮同盟國。戰爭的開始基於三種可能,一是法德邊境糾紛,因法國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收複動機而起。當然不是說法國就是挑戰者,戰爭的借口誰都能找到。二是巴爾幹問題的激化,大家都清楚,目前巴爾幹各國各自依靠俄國、英國和奧匈,而土耳其一直在謀求其在巴爾幹的控製權。第三種可能是英德在海上爆發危機,導致戰爭。下麵,請總參謀長分析同盟國策略。”

李義安站到了地圖前,用指揮棒開始劃拉著地圖說道:“德國和奧匈同樣麵臨兩線作戰的局麵,奧匈因為阿爾卑斯山的地利尚不會感到兩線作戰的壓力,因此重點是考慮德國會對此采取的策略。以下分析請不要記錄,請大家遵守A級保密製度。”

辦公室裏的眾人紛紛互相打量著,這隻是本能的反應,並不是想要揪出某個不聽招呼做記錄的家夥。

“德國麵臨的戰略態勢非常不利,特別是對於長期戰爭而言。長期戰爭需要消耗大量的戰略物資,德國本身,包括同盟國本身並不完全擁有足夠消耗的資源,因此必須尋求海外補給。大家注意,德國出海必須通過英國大艦隊控製的北海才能實施。英國海軍對德國海軍的優勢是絕對數量上的巨大優勢,因此,德國人想得到海外補給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德國必須考慮速決戰的根本原因。擺在德國麵前有兩種選擇,一是全力攻擊俄國,采用東重西輕南輔助的策略,集中重兵於德俄邊界,由土耳其從南線黑海戰場牽製俄軍,由奧匈軍隊在西南方向牽製俄軍,發起對俄國的速決戰,徹底征服俄國。采用這一戰略的風險極大。德國人必須考慮到拿破侖的前車之鑒。俄國有廣闊的戰略縱深,經濟以農業為主,不可能通過打擊、占領重要工業區而征服俄國,可以預見,對俄戰爭必將是曠日持久地非正規作戰,德國一旦陷入進去,大量的軍隊就無法從俄國泥潭拔出來。而西線的法國,卻擁有強大的陸軍力量,在英國陸軍以及英國龐大的人力資源(指殖民地)補充下,攻擊虛弱的法德邊界直搗柏林不是不可能的必然!因此,德國不會采用這一冒險戰略。”

李義安完全把自己放在了德軍總參謀長的位置上。曆史經驗證明,征服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疆域龐大的國家隻能通過蠶食。想一戰定鼎的做法絕對是不切實際地。盡管德國陸軍具有對俄國陸軍的絕對優勢,但是陷入俄國的全民戰爭,那就是將導致德國失敗地根源。因此,德軍總參謀長絕對不會考慮這一方案。

“那隻有一條路可以供德國人選擇。俄國繼續戰爭需要英法兩國的工業支持,也就是說:戰爭的重點是消滅或者占有工業生產能力。法國軍工係統在陸軍軍械上占有協約國的主導地位,因此,德國需要第一時間摧毀的是法國!需要第一時間占領的是法國!需要第一對間擊敗的是法國陸軍!西線,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而戰爭持續的時間,是決定德國戰爭潛力發揮的重要因素。因此,兩線戰爭對德國來說,還是一場速決戰。速決戰的前提是集結最大化的軍隊,在對方最虛弱的地方下手,以決戰的方式徹底摧毀對手的軍事力量。最大的可能,是德軍在奧匈軍隊的配合下,隻在東線以10個師左右的兵力防備俄軍,主力則全部用於西線。我們這樣估算德軍的戰爭能力,德國有發達的軍事工業和鐵路係統,可以快速地、最大化地動員、調動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德國有最正規化的職業軍,包括稱職的軍官和有經驗的士官,能夠把受過短期軍事訓練的人組織成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因此,德國能夠用於對法作戰的兵力應該在300萬至400萬之間。這樣,德國完全有能力在主動發起進攻的前提下攻法國以措手不及。”

“法國麵前的策略是。”蔡鍔適時地站了出來,現在辦公室裏上演的就是他和總參謀長的對手戲。“采取防守的策略大量消耗德國精銳,逐次抵抗,以空間換取時間,拖德國進入消耗戰!德國沒有控製海洋,先天上就決定德國人消耗不起。目前,法德邊界已經和正在修築完善的防禦體係,以要塞為支撐的強大防禦體係。而比利時王國也是親英法而且采取中立策略的國家,它為法國屏蔽了一大段虛弱的邊境線——沿海低地和平原。依托堅固的要塞,法國可以爭取時間,得到英國以及殖民地軍隊的支援,逐步通過消耗戰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攻擊比利時!沒有什麽中立國!大家請看,從梅斯到法比邊境,法國人有大量的要塞炮台可以利用,把德軍拖入消耗戰!因此,德軍想要取得速決戰的勝利,就要集中兵力在比利時與德國邊境,打開比利時的大門就打開了法國北部的大門。因此,我會用三百萬軍隊的絕大多數攻擊比利時和北部法國,隻用8到12個師沿著法德邊境的山地牽製法國守軍。軍隊主力攻破比利時後,沿海峽邊進行扇形運動,目標直指巴黎,同時隔斷英國增援部隊與法軍主力的聯係。攻占巴黎,法國人輸掉戰爭的幾率幾乎就是100了。普法戰爭就是以普魯士軍隊攻占巴黎為結局的。法國退出戰爭或者幹脆投降,以英國的陸軍力量是無法撼動歐洲大陸的。那麽,德國就贏得了歐洲大陸的主控權。假以時日,假以外交手段,德國最終在整合歐洲工業能力和資源以後建立強大的海軍,擊敗英國,贏得整個戰爭的勝利。”李義安幾乎是跳起來對蔡鍔的防禦計劃做了針鋒相對的攻擊。他和蔡鍔都已經進入了角色。

“時間!時間!時間是決定性的因素,德軍在北線的攻擊,在攻擊比利時的時候已經足以讓英法調整部署,比利時有8萬軍隊,最大可以動員到20至30萬,用於防守強大的列日要塞足夠支撐到援軍的到來。即使法國和英國不能及時動員起足夠的力量支援比利時,也可以在法比邊境設立防線,阻止德軍的進攻,速決戰必然被拖成消耗戰!法國人在軍事築壘學上的造詣可是世界第一的水平,法國也可以動員400萬陸軍,因此,戰爭會成為持久戰,防禦戰和塹壕戰!”蔡鍔沒有加上一句話:進入持久戰。等英國人能夠動員全部力量以後,等國際局勢發生轉變以後,德國就必敗無疑了。

所有人都能聽懂了,法國把德國拖進消耗戰就是勝利!而從目前來看,法國和德國的陸軍實力相差不大,依托良好的要塞工事達成這一戰略目標使可能的。而英國則可以動用強大的海軍對德實施封鎖作戰,斷絕德海軍出海的可能性。那就意味著德國在戰端一啟後就喪失了得到海外資源的可能性,也會喪失其幾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從大的戰略實力對比來看,德國人會輸掉戰爭!

當然,這是戰略上的討論,不排除出現什麽實戰中的意外情況,也不排除出現一位偉大的統帥,采用出人意料的手段贏得出人意料的戰績。而事實上,戰爭在總體上就是國家力量的對抗!

戰略推演到這個時候已經有了結果。當然,這是把擁有強大的戰爭潛力的帝國國防軍排除在外的結果。

龍劍銘站了起來,後麵地兩大部分的推演其實已經不用進行下去了。第三部分的推演是測算同盟國的戰爭持續能力,也就是戰爭可能進行的時間長短,這個問題不重要,對目前這個房間裏的人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中華帝國如何就此確定未來的戰略,包括目前就需要處理的中東戰略問題。

“帝國有兩個選擇,幫同盟國或者協約國。兩種選擇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幫助德國,我們能夠得到戰爭的勝利,帝國海軍加上公海艦隊,足以打破英國皇家海軍,帝國陸軍能夠在任何一個地方實施登陸,攻擊協約國的要害,也能夠從東方向西攻擊,迫使俄國退出戰爭。幫助英國、法國,我們也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隻用在西線投入一點改變戰局平衡的微薄力量,就可以讓德國陷入絕境。也可以扶植俄國人,當然,我不太願意這樣去做。可以這樣說,幫助協約國可以少花費力量,少犧牲軍人的生命。那我們可以得到什麽?歐洲的市場,英國殖民地的市場,這是目前全世界的經濟中心地域,這些市場對帝國的強大極為重要,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們還可以得到德國目前在太平洋上的島嶼,得到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得到一個全新的附庸於帝國的突厥。大家把目光投到南邊,安南、暹羅、緬甸、印尼、甚至印度的一部分,我們也可以在戰爭中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得到。亞洲,是帝國的亞洲!這就是我們的利益核心!因此,帝國在外交上繼續保持中立,在戰爭爆發以後坐觀其變,為戰爭雙方提供繼續戰爭的資源,發展國內經濟。等到雙方的力量都快耗盡的時候,救世主就是大中華帝國,決定性的力量就是帝國國防軍!這個時候,什麽條件不可以談的呢?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得到一個戰後開放的國際大市場!真正的霸權不是軍力,而是整體的經濟實力。帝國的強大不是勒緊老百姓的褲腰帶去武裝畸形強大的國防軍,而是讓帝國五萬萬人能夠過上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這才是我們謀求對世界控製權的最原始出發點。各位,這是我們的機會,唯一的機會。”

龍劍銘的話音剛落,辦公室裏就嗡嗡地議論開來。皇帝的意思很明了,就是在最後關頭選擇協約國。那在中東問題上,即將采用什麽樣的對策也很明了。激化英土矛盾有助於土耳其積極參加同盟國對協約國作戰,也是增加德國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也是給虛弱而龐大的二元君主國——奧匈打氣。至於從土耳其手裏還是在英國支持下的漢誌手裏得到中東石油,那已經不是事情的重點了。

唐紹儀此時也徹底地明白了,皇帝已經把帝國的發展戰略規劃到了十年甚至十年以後,從今天的討論來看,從帝國長遠的利益來看,皇帝的做法和想法是正確的。

實際上,副總司令和總參謀長的推演完全出自於龍劍銘信手從曆史書本上拈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