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話說西晉時,有一武功高手,姓周名處,有斃虎屠蛟之能,周大俠手刃蛟龍之處的長橋,因其壯舉而改稱“蛟橋”,宋時蘇軾曾手書“晉征西將軍周孝公斬蛟之橋”(關於這位老兄的故事,後麵還會細說,這裏隻稍提一下)。
在這座位於江蘇宜興的古橋旁邊,矗立著兩位超級英雄的祠廟,一位自然是那位“除三害”的周大俠,另一位則是周大俠的老鄉——大明王朝的一位刀法無敵的進士。
他叫盧象昇,二十二歲考中進士,三十九歲壯烈殉國。
他是一介文士,卻天生神力;他是科舉精英,卻一身武藝。和他交過手幸運沒死的敵寇皆驚呼:“遇到盧廉使(廉使,官名,也稱“按察使”,類似於今天的省最高法院院長),馬上就會死,千萬別招惹他!”還有一些敵寇直接管他叫“盧閻王”。
盧象昇,字建鬥,江蘇宜興人,書香門第,江南才子,爺爺是知縣,老爸是秀才。這位盧公子天生細皮嫩肉,膚如凝脂,簡直比大家閨秀還白嫩,而且身材清瘦,乍一看,就是一手無縛雞之力的粉嫩書生。
然而,盧公子的這幅俏模樣隻是糊弄人的表象,若哪位壞家夥以為他弱不禁風來欺負他,那就完蛋了,因為這盧公子白嫩清瘦的表象下,暗藏著超絕的武功!是不是特像一些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隻不過那些武俠都是瞎編的,盧公子卻是貨真價實的無敵大俠。
盧象昇雖瘦,卻不弱,他兩臂有千鈞之力,又酷愛習武,平日裏讀書練功兩不誤,夜讀經史子集,晨習刀槍劍戟,在文武雙全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在各種兵器中,盧象昇對長柄大刀情有獨鍾,他練功時耍弄的大刀分量驚人——一百三十六斤!如此重量級的兵刃,曆史罕見,連劉鋌那一百二十斤重的镔鐵巨刀也稍有不敵!不過在以後的實戰中,盧象昇並不使用這柄超級大刀,因為它忒笨重了,盧象昇選擇了稍輕便些的大刀,如此方顯速度和**。
除了大刀,盧象昇第二喜愛的兵器是弓箭,沒事時就以射箭為遊戲,用手中的羽箭和五十步之外的花朵進行親密接觸,每發必中。
好馬,也是盧象昇相當癡愛的。對他來說,縱馬馳騁,追風逐電,爽之又爽。盧象昇一生中養了好幾匹神駿,每一匹都有昵稱,其中一匹渾身紫黑,隻有四蹄白如霜雪,肩上一片白毛亦如皓月,它叫“五明驥”。在日後的的一次激戰中,它還救過主人一命。
雖然神力難當、刀法精熟、神射超群,但盧象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機會發揮他的這一特長,因為在這些日子裏,他依舊以文職作為自己的專業。
明天啟二年(1622年),二十二歲的盧象昇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進入中央財政部(戶部)工作,授戶部主事(類似於財政部處級幹部)之職,二十七歲又調任大名知府。他所擔任的這一係列職務都是坐辦公室的,沒一樣可以揮刀斬人。
若當時的大明王朝是太平盛世,那盧象昇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發揮他的武功,但盧象昇可巧趕上了明朝最倒黴的時候——明末,閹黨亂政,政治黑暗,經濟崩潰,國力日衰。內有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瘋狂造反,外有後金(清朝的原始版)努爾哈赤、皇太極騷擾不斷,整個大明王朝搖搖欲墜。
對老百姓來說,這日子沒法過了,可是對一些注定成為英雄的人來說,世道越亂就越能嶄露頭角。
(二)
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突然南下入關,京城戒嚴,大明各路兵馬紛紛馳援北京,盧象昇的愛國熱情也被迅速點燃,他一口氣招募了一萬多人直奔京城。
盧象昇本以為這回可以發揮他的武功了,可他來了沒多久,後金軍就撤了,盧象昇的刀繼續沉寂。
崇禎三年(1630年),盧象昇終於幹上了和軍事有關的工作,他由於護駕有力,得到升職,出任右參政兼副使(類似於副省長兼軍區副司令),負責大名、廣平、順德三府(今都屬河北)的軍事訓練。這位從沒打過仗的知識分子立馬迸發出了驚人的軍事天才,沒多久,一支全新的精銳武裝在盧象昇的打造下新鮮出籠,號“天雄軍”。
在傳說中的北鬥三十六天罡星中,有一顆威武霸氣的天雄星,《水滸傳》中的豹子頭林衝,便是這天雄星的化身,而盧象昇的“天雄軍”亦如“天雄星”豹子頭林衝一般所向無敵,盧象昇的武功亦不次於小說中的林教頭。
崇禎四年(1631年),盧象昇由於政績突出,再獲升職,出任按察使(類似於省最高法院院長),雖然這工作是搞司法的,但朝廷規定他還要繼續負責帶兵。
在這些日子裏,盧象昇雖然帶兵帶得相當成功,但他掌中的大刀卻還未有斬首記錄,每日揮舞起來也隻是教習士兵罷了。直到崇禎六年(1633年),他的大刀終於得以威震敵寇。
這年,最愛打遊擊的山西流寇跑到京城郊區一帶撒歡,他們占據了臨城的西山,好生得意。就在他們跑出來劫掠之時,一柄寒光四射的大刀向他們劈將而來,緊接著是一連串的慘嚎,這撥流寇扔下幾具屍首後又撒腿逃回西山。
流寇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跑來撒歡的地盤正是盧象昇的防區,來此一遊,無異於作死。但流寇們比較執著,他們在西山休息了幾天後,又跑到附近一個村去圍攻一個叫董維坤的明軍將領。自打上次被盧象昇砍了一頓後,流寇們憋了一肚子火,他們急需找一個不那麽生猛的敵手發泄一下。
然而這一回,流寇們又哭了,他們跑進了盧象昇的埋伏圈,又被砍翻一堆。
盧象昇不僅勇武過人,還是個高智商,別忘了,他可是高學曆知識分子轉型的武將,平日裏兵書沒少看,那些抗死你不償命的軍事謀略,他一肚子都是。對於敵人來說,一個武藝超群又滿腹韜略的對手是相當可怕的。
盧象昇“連斬賊魁十一人,殲其黨”,並救回被流寇們擄掠的兩萬百姓,當地人民群眾無不歡呼雀躍,終於能過上幾年太平日子了。
由於盧象昇過於生猛,所以流寇們想出了一個損招。在一次激戰中,他們奮勇群毆,一撥人吸引盧象昇的注意力,另一撥人在遠處以長刀破壞盧象昇的馬鞍。
就這樣,盧象昇被流寇成功打下了馬,但是流寇們哪裏想得到,真正的武林高手,有馬沒馬都一樣,就像“水滸”裏的豹子頭林衝,馬戰步戰全無敵。盧象昇亦如此。
隻見盧象昇落馬後,穩穩站立,隨即大刀亂舞,流寇們嚇破了膽,倉皇逃竄。
盧象昇哪裏肯放過他們,隻見他雙腿如飛,追擊如風,愣是把流寇們趕到了懸崖邊上。
流寇的表現也不算太差,其中一位老兄急中生智,對著盧象昇就是一箭,這箭不偏不倚,正中盧象昇的額頭!
看來這名流寇的箭法不比盧象昇差,隻不過力度差點,他射中了盧象昇的腦袋,卻射得不深。盧象昇,竟然還歡蹦亂跳地活著!
這名流寇頗為得意,他興奮得再發一箭,這一箭,比上一箭牛,可謂又準又狠,不過射死的不是盧象昇,而是盧象昇的一個部下。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足以嚇死活人。腦門上插著一支箭的盧象昇把大刀揮舞得更加迅猛,恰似龍吟虎嘯,堪比颶風滾雷,流寇們徹底嚇尿,亂滾帶爬集體溜之。經此一役,流寇們心驚膽戰地互相告誡:“隻要遇著盧廉使,俺們就會馬上死!可別招惹他!”
打這兒起,盧象昇威名大振,受到嚴重驚嚇的流寇們南渡黃河遠遁而去。
(三)
崇禎七年(1634年),盧象昇提著大刀來到了新的戰場——湖北。因為一撥頗為雄壯的造反隊伍流竄到湖北作案,連續攻陷鄖陽(今屬湖北十堰)六個縣城。朝廷知道盧象昇是砍賊高手,便趕緊任命他為鄖陽巡撫,讓他滅火。
流竄到湖北的這撥造反隊伍的老大便是馬販子出身的“闖王”高迎祥,當時李自成還沒混成“闖王”呢,隻是高迎祥手下的“闖將”。
“闖王”高迎祥自以為可以闖得很無敵,沒想到盧象昇飛馬快刀一招呼,他就一敗塗地。“天雄軍”連戰連捷,共斬首五千六百多,高迎祥被打得有點抑鬱。
鄖陽一帶的賊寇基本被滅得差不多了,文武雙全的盧象昇又開始發揮他的行政才華,請求上頭增強當地防守,減少賦稅,修繕城牆,向鄰近府縣借些糧食給當地百姓,又招募商人來采銅鑄錢……
一番忙活,曾被賊寇**得半死的鄖陽很快就恢複了生機。老百姓再次激動地向盧大人發出了歡呼。
崇禎八年(1635年),盧象昇連續升職,先是擔任右副都禦史(類似於最高檢察院副院長),後是出任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五省的軍務總理(類似於軍區司令,後來又增加了山西和陝西兩省,變成了七省軍務總理),不久又任兵部侍郎(類似於國防部副部長),還被崇禎皇帝賞賜了尚方寶劍,享有先斬後奏的大權。
此時的盧象昇真的是無限風光,然而這越風光就越忙,權越大任務就越重,而且這忙活的重任還都是極端危險的,搞不好就能隨時喪命。
新官上任的盧象昇豪情萬丈,他提著大刀直奔軍情緊急的河南汝陽,此番他的對手依然是老朋友高迎祥。
高闖王百折不撓,他糾結了三十多萬大軍在河南擺開戰陣,連營百裏,氣勢極盛。
盧象昇的“天雄軍”數量遠不及反軍,但盧象昇依舊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武發動了衝鋒。
盧象昇認為城西的反軍相當薄弱,便從城西下手。擁有優勢兵力的反軍見明軍殺來,樂壞了,他們仗著人多馬多,奔騰迎擊。然而讓他們由喜轉悲的一幕發生了——盧象昇大刀一揮,“天雄軍”亮出了王牌武器——強弩!
萬箭如雨,反軍崩潰!盧象昇揮刀追殺,反軍死傷無數!
高闖王看到自己一開始還牛氣哄哄的大軍就那麽迅速完了蛋,欲哭無淚,他一咬牙,帶著“闖將”李自成一起,神速逃了。
其實在這仗開打前,“天雄軍”將士們的心情也很糟糕。因為前不久,明朝的王牌猛將曹文詔(他和盧象昇一樣,也是個威名赫赫武功高手,後麵會專門講述他的故事)陷入李自成大軍的重圍,力戰而死,另外兩位明軍勇將艾萬年和尤世威也是一個陣亡一個慘敗,一連串的壞消息極大影響了“天雄軍”將士們的心情,一時間,他們嚇著了、抑鬱了、頹廢了,見著敵軍也不敢前進了。
盧象昇是持有尚方寶劍的,按說他完全可以斬殺幾個最消極的將領來刺激一下部隊,但他沒有這樣做,他一貫愛兵如子,對他來說,所殺者必須是敵人,絕不會動自己人一根汗毛。
盧象昇要用自己的方式來重振士氣。他以文人特有的感性對將士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到最後自己熱淚奔湧。將士們終於被感動、被激勵、被重新豎起了勇氣和信心。然而剛要開打時,又一個惡劣情況發生了——軍中的糧食吃完了!
軍中一連斷糧三天,將士們都餓得兩眼發黑、小臉發綠,盧象昇又一次以自己的方式激勵了部隊——他開始絕食,不但絕食,而且滴水不進!
盧象昇此舉,又把全軍將士感動得淚流滿麵,於全軍一條心,誓死滅敵寇!
盧象昇,了不起呀!一個堂堂正正的副部級高官、一個威風凜凜的七省軍區總司令,能身先士卒到如此地步,誰敢不服?!誰能不敬?!
高迎祥和李自成在河南挨了胖揍後,再次發揮他們的遊擊特長,一路流竄到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老家安徽,繼續興風作浪。
盧象昇緊追不舍,來到安徽鳳陽。
提刀殺賊之前,盧象昇先整一套了比較文氣的——召開軍事大會,向全軍將領總結這些年的經驗教訓,又上書朝廷請求一定要及時供應充足的軍糧,免得再出現全軍餓肚子的悲催狀況,最後製定了最新的剿匪計劃。
(四)
搞完文的,立馬玩武的。崇禎九年(1636年)春,高迎祥會和其他幾路造反隊伍的老大,糾集數十萬大軍猛攻安徽滁州,盧象昇聞訊後率軍火速馳援。
明軍來到滁州城東的五裏橋,幾位反軍老大信心滿滿,以大軍群毆盧象昇,其中一位號稱“搖天動”的老大更是鬥誌昂揚,他依仗著**的寶馬良駒,親自投入戰鬥。
“搖天動”哪裏曉得,那盧象昇平生最愛豪華坐騎,一見著駿馬就兩眼放光。他騎著那麽一匹好馬出來,純屬刺激盧象昇。
果不其然,盧象昇目標鎖定“搖天動”,飛卷而至,一刀劈來,紅光崩現,“搖天動”在馬上搖了搖、動了動,然後栽下來,掛了……
自此,盧象昇的“寶馬庫”又多了一匹神駿。
在盧象昇的指揮下,“天雄軍”全軍衝擊,反軍“連營俱潰”,盧象昇猛追五十裏,反軍被殺了個屍積如山,連滁州城東的河水都被堵塞得不再奔流!
此乃反軍多年來和明軍數百次交手中最慘的一回,這全拜盧象昇所賜。
高迎祥和李自成逃跑的本事是相當厲害的,他們再次躲過了盧象昇的大刀,從安徽又流竄到河南,盧象昇才不會讓高闖王那麽舒坦呢,他提刀也趕到了河南。
這正是——上天追你淩霄殿,下海追你水晶宮!
在河南南陽附近的七頂山,盧象昇會和河南諸將,又把反軍殺了個屍橫遍野,李自成統領的精銳騎兵幾乎被滅了個一幹二淨。
反軍被盧象昇折磨得快受不了了,對明軍來說形勢一片大好。盧象昇繼續追擊,他“晝不離鞍,夜不卸甲,”囊中裝著幹糧,餓了就啃幾口,累了就躺在馬蹄旁眯一會兒。在馬脖子還掛著筆墨印筒,來往公文,他就倚著馬搞定。
此時的盧象昇,腦子裏隻想一件事,那就是全殲賊寇!
然而讓人萬分鬱悶的是,由於負責攔截的兩個明軍將領實在無能,結果導致反軍殘餘偷渡漢水逃到湖北。
更糟糕的還在後頭。盧象昇從南陽追敵來到湖北南漳,和他配合作戰的幾個明軍將領再次拖後腿,他們的部隊出師不利,還發生了騷亂,士兵爭先恐後地逃跑,還不能追,一追他們,他們就彎弓搭箭射自己人!
反軍大喜過望,趁機反撲,明軍嚴重受挫!
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此時的盧象昇也沒了辦法,隻能揮刀力戰。反軍勢大,盧象昇雙拳難敵四手,再加上這些天又疲勞過度,無奈隻能撤退。
現在輪到反軍緊追不舍了,盧象昇一直撤到河邊,隻見“水闊數丈”,奔流湍急,而盧象昇絲毫不慌,因為此時他的座駕是天下名駒——五明驥!
隻見盧象昇稍一揮鞭,那五明驥便一聲嘶鳴,四蹄騰空而起,竟躍過了水麵(很像是《三國演義》中“的盧”寶馬馱著劉備“馬躍檀溪”)!
盧象昇脫離險境,但戰場形勢仍不太樂觀,賊多兵少,其他明軍將領又不幹正事,河南還發生了大饑荒,導致軍糧再次匱乏士兵又要挨餓,任憑盧象昇有多厲害的文韜武略,也是獨木難支。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由於盧象昇在,那些反軍尚不敢過於放肆,最多隻是搞些小小的騷擾罷了。
環境如此惡劣,盧象昇依舊意誌如鋼信念如鐵,他揮舞大刀,於襄陽繼續殺賊,當他追到鄖陽西麵時,突然接到緊急詔令——清軍趁火打劫,再次入關,京城危急,崇禎皇帝急需猛人保衛首都,於是下詔盧象昇火速進京,再賜尚方寶劍。
盧象昇一刻不敢耽擱,提刀直奔京城。反軍聽說盧象昇離開了,舉杯歡慶,自此愈發囂張,內外受敵的明朝無論如何也搞不定他們了。
盧象昇到達北京後,清軍已經在北京附近興高采烈地劫掠一番滿載而歸,京城戒嚴就此解除,不過盧象昇既然來了,也就別走了,崇禎升他為兵部左侍郎(國防部第一副部長),總督宣府(總部在河北宣化,乃京城咽喉)、大同、山西軍務。
打仗時經常飽受斷糧之苦的盧象昇深知糧食的重要性,他上任後大搞“屯田”,而且搞得相當漂亮——糧食大豐收,粟米儲備了二十多萬石,這下可不愁將士們餓肚子了。崇禎得知此事,甚是欣慰,號召邊防九鎮都要向盧象昇學習。不久,盧象昇再次升職,出任兵部尚書(國防部長)。
(五)
崇禎十一年(1637年),清兵再度殺來,崇禎又緊張了,他第三次賜予盧象昇尚方寶劍,還讓他總督天下援兵。
此時盧象昇的老爸剛剛去世,他正披麻戴孝足蹬草鞋呢,都沒來得急換衣服就以這身打扮舉行誓師大會,將士們嚇了一跳,還以為他要哭靈呢。
盧象昇把父喪之痛暫時選擇性遺忘,開始和皇上商量對敵之策。
崇禎問下一步該咋辦?盧象昇答:“臣主戰!”
話音剛落,盧象昇發現皇上的臉色有些不對頭,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皇上頗為信任的東閣大學士(有宰相之權)楊嗣昌和監軍太監高起潛一直忽悠皇上與清軍議和。
皇上開始和稀泥了,說:“議和這事兒吧,隻是大臣們隨便說說的,盧愛卿再和楊愛卿他們商量商量吧。”
盧象昇憋了一肚子火,自然和楊嗣昌、高起潛他們商量不出啥好結果,最終不歡而散。
第二天,盧象昇奔赴前線,崇禎犒軍,楊嗣昌送行。楊嗣昌屏退左右,對盧象昇說不要隨便開戰,盧象昇恨不得拿大耳刮子抽他。
又過了一天,皇上再次獎賞了盧象昇的部隊,發給他們許多戰馬和武器,盧象昇頗為感動,說:“果然議和隻是大臣們隨便說說的, 看來皇上還是和我一樣堅決主戰的呀。”
盧象昇開始全身心投入軍事部署,然而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楊嗣昌和高起潛想著法搗亂,搞得盧象昇雖表麵是總督天下兵馬,而實際上兵馬還不到兩萬。
兵馬咋那麽少呢?因為其中大部分都被交給無能的高太監了。
盧象昇忍不住了,當楊嗣昌來到軍中又對議和的好處侃侃而談時,盧象昇指著老楊的鼻尖狠批,老楊被批得滿臉通紅,喊道:“你,你,你要用尚方寶劍砍死我嗎?!”
盧象昇道:“我現在既不能為自己的老父奔喪,又被你們這些人整得不能和敵軍順利交戰,尚方寶劍要砍也是砍我!”
楊嗣昌說不過盧象昇,隻能隨他而去。盧象昇提著大刀,率領軍容嚴整的部隊直奔沙場。
清軍兵分三路,浩浩****,盧象昇義無反顧,迎難而上。
豪情英雄去前方玩命了,廢物小人則在後方繼續搗蛋。以楊嗣昌為首的主和派忽悠崇禎拿掉了盧象昇兵部尚書的位子,降為侍郎,接著又把盧象昇本就很少的兵馬再抽走一批,搞得盧象昇手裏僅有五千弱兵,最後他們還斷了盧象昇的糧草!
可憐的盧象昇被坑慘了……
盧象昇安營紮寨時,河北三府的父老鄉親扶老攜幼來到軍門請求見盧大人一麵,他們對盧象昇說:“天下大亂十年了,您不顧自己生死冒著極大危險,以天下為先。可奸臣當道,您孤立遭嫉啊!將士們吃都吃不飽,您還不如轉移到別處再召集其他部隊吧。俺們三府子弟都歡迎您的到來,隻要您一聲呼喚,就能有十萬人帶著糧食投奔您!而您現在,沒有任何支援,這不是等死嗎?!”
聽了百姓的這番肺腑之言,盧象昇哭了,他流著淚說:“感謝你們的情誼!自我和敵軍作戰以來數百戰未曾失敗,今日分到五千疲兵,大敵殺來,沒有支援,一切都由朝中控製,早晚是死,我就不要連累你們了!”
盧象昇是哭著說完這番話的,百姓也是哭著聽完這番話的,史料記載當時的場景是“號泣雷動”。百姓也知道,隻哭沒用,於是他們都從家中帶來不多的糧食(他們的家裏也都不富裕)送給盧象昇。
(六)
十二月十一日,盧象昇進軍至钜鹿(今屬河北邢台),那位和楊嗣昌沆瀣一氣的監軍太監高起潛率領大軍離盧象昇不到五十裏,盧象昇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支援一把,可這個太監壓根不理。
盧象昇無奈,隻能繼續進軍,突然遭遇了數萬清兵!
盧象昇一馬當先,揮刀狂衝,左劈右砍。狂風呼號,大地震顫,盧象昇足足殺了一夜!
次日清晨,清軍八旗兵已把盧象昇包圍了整整三層!盧象昇毫無半點懼色,繼續鏖戰,殺聲震天,直至炮火和箭支全部用盡。
盧象昇已相當疲憊了,但他已報定了必死之心,他把掌中大刀揮舞得更加瘋狂,一個又一個辮子兵他的刀下變成了死屍……
狂刀怒火,飛血連天!盧象昇連斬數十名清兵,自己身上也中了四箭三刀,終於精疲力竭、失血過多,轟然倒下。
盧象昇屬下一個叫楊陸凱的將領擔心清軍會破壞盧象昇的屍體,便撲倒於屍身之上,清軍亂箭齊射,楊陸凱背中二十四箭而死。
盧象昇全軍覆沒,這一年,他三十九歲。
那個敗類太監高起潛聽說盧象昇戰死,嚇跑了,回到朝中還隱瞞了盧象昇戰死的情況。不過人們還是找到了盧象昇的屍體,一個士兵遠遠望見屍首,失聲痛哭道:“這就是我們的盧公啊!”
大夥看到盧象昇身上血跡斑斑的白色孝服——他就沒打算活!
百姓得知盧象昇的死,如晴天霹靂,無不悲痛欲絕,對楊嗣昌之流更是恨之入骨。
英雄殉難,而敗類小人依舊他們的敗類行為。
由於楊嗣昌的阻撓,盧象昇的屍體八十天後才得以下葬。第二年,盧象昇的妻子請求撫恤,敗類們不肯。又過了一年,盧象昇的兩個弟弟再次請求,敗類們依舊不許。
直到許久後楊嗣昌倒台,才有人為盧象昇鳴不平,朝廷終於給了個說法,追贈盧象昇為太子少師、兵部尚書的頭銜,賜喪葬禮儀,規定子孫世襲官位。到南明福王時,又追諡盧象昇為“忠烈”,建祠祭祀。極具諷刺的意味是,清朝乾隆皇帝也對盧象昇表示了尊崇,追諡“忠肅”。
盧象昇的死已經夠悲壯了,但是後頭還有更悲壯的。南明滅亡後,盧象昇的弟弟盧象觀誓死不降清,投水自盡,另一個弟弟盧象晉出家為僧,盧家一門先後赴難者有一百多人!
一介書生,喋血沙場,刀震天下,忠烈千秋!《明史》把盧象昇稱為“不世之才”,不算誇張。盧象昇,絕對可以算得上那個時代真正的男神!
如今,在這位男神的家鄉宜興,依舊保存著他當年練功時的那柄一百三十六斤重的大刀(在宜興通貞觀路的太平天國王府),那鏽跡斑斑的古銅色似乎在向今天的人們講述著昔日英雄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