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中、讀書中,我們經常能遇到一些很有意義的典故。這些典故不僅很有趣味性,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很有說服力。

三國時的劉備有位甘夫人,由於她天生麗質,加之肌膚白若霜雪,劉備常常在戶外望之,猶如月下聚雪的景觀一般。後來,有個河南人獻給劉備一個精巧的玉人,高三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劉備愛不釋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房間裏,使兩者媲美生輝。

占據蜀地之後,劉備漸漸玩物喪誌,常常一邊擁抱著甘夫人,一邊玩味著玉人。長此以往,劉備哪裏還能實現囊括四海、複興漢室的宏願呢?甘夫人很著急,她想勸劉備不要玩物喪誌,但是怕劉備不高興,她也不敢摔掉玉人;幾次想諫言,又顧及到自己是個不宜參政的婦道人家。後來,甘夫人以“子罕不以玉為寶”的典故說服了劉備:"古代,宋人得以玉石,獻給宋國的正卿子罕:‘此玉呈玉人狀,是一塊稀世之寶,故而奉獻給您。’可是子罕連看都不看一眼,他說:‘我平生以不貪為寶貴,你是以玉為寶貴。若是將玉贈送給我,那麽,你丟掉了寶玉,我丟掉了廉潔這塊寶。’這個故事,在春秋時代傳為佳話。”

緊接著,甘夫人轉入正題:“現在魏國、東吳都未消滅,陛下你卻以一塊玉石玩於股掌,凡是**、惑必生變,千萬不可長此以往啊!"

這時,劉備頓然大悟,於是他立即下定決心,撤玉人,拒小人,致力於經世治國之大計了。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期間,黨項族的酋長李繼遷經常率軍侵擾宋室邊疆。一次,邊防的軍隊抓獲了李繼遷的母親,趙匡胤大喜,打算殺了李母,給李繼遷點顏色看。大臣呂端覺得這樣不妥,他進宮求見太祖,說道:“這並不是個好辦法,當初項羽想油烹高祖的父親,漢高祖說,油烹了我的父親,希望能分給我一杯肉湯喝。所以,凡是想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不顧念他的親屬。陛下今日殺了李母,隻能和李繼遷結下更深的冤仇,反而堅定了他的叛亂之心。以臣之見,最好將李母安置在延州,好好款待她,以此為誘餌招降李繼遷。即使他不投降,也不敢輕舉妄動。”宋太祖聽了,連連點頭稱是,立即把李母安置在了延州。

呂端正是恰當地運用了典故,以古喻今,才說服了宋太祖。

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典故,借用古人、古事來說明今人、今事,使對方由“古”聯想到“今”,由“淺”聯想到“深”。或在關鍵時刻,運用典故一語點破,求人辦事則勢如破竹,輕而易舉。

借古喻今是求人的有效方式。通過“古”讓對方明白某種道理,在此基礎上提出要求很能打動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