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奢侈品店準備出售一款帶有金扣子和黃金掛飾的衣服,但是在銷售的過程中,店員並沒有直接介紹這款衣服,而是拿出了普通款,不過店員表示可以免費贈送給顧客一個黃金飾品,要麽是一顆金扣子,要麽是一個金色的小別針,要麽是一個黃金小飾品,如果有必要的話,店家還可以免費用金線為顧客在衣服上縫製一個簡單的商標。當顧客決定獲得這個贈品之後,就會突然發現這個黃金飾品在普通款的衣服上顯得有點突兀,除非進行配套,所以當他獲得一顆免費的金扣子後,決定多花一筆錢購買所有的金扣子。之後他又覺得弄一個金色的品牌標誌肯定會更加有檔次,於是又花錢定製了金線縫製的商標,還順帶購買了一個黃金掛飾。
一個免費的金扣子,就直接引導顧客付錢購買了其他的黃金飾品,不得不佩服這位店員的營銷技巧。如果人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類似的“套路”數不勝數。買車的時候,很多銷售商會免費提供一個真皮座椅,或者免費提供最好的液晶顯示屏,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打造一個失衡的局麵,通過一些更高檔的附贈品,讓原有的相對廉價和平衡的風格被破壞,消費者在這個時候往往會產生提升其他配置來配套這個高檔附贈品的想法,從而打造一個更高級的平衡局麵。
這就是非常有名的配套效應,這個效應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一個新事物來打亂原有的平衡,然後引導他人圍繞著這個新事物建立起新的平衡。在生活中,配套效應幾乎無處不在。一個人出門購買衣服,當他看中一件1500元的西服時,可能就會想辦法換掉身上50元的那條褲子,購買一條500元的褲子來搭配西服,還會買一雙800元的皮鞋進行搭配。當一個人做生意掙到錢時,可能會買豪車,當擁有豪車時,他可能會更加在意該如何凸顯身份。因此,他會購買奢侈品,會娶一個美麗的妻子,會從事一些慈善活動,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匹配自己買豪車時帶來的自我宣傳效應。
在銷售活動中,配套效應會成為一種有效的促銷方式,銷售員會通過設置一定的優惠政策,引導消費者接受那些新事物或者更高價值的東西,然後以此為契機,確保顧客對新的配套產生興趣。如果一個銷售員打算向顧客推薦自己的魚缸以及相應的裝飾品,那麽他完全可以送給顧客一條很好看的金魚,或者以低價將金魚賣給對方。接下來,也許用不著他來強調魚缸多麽好看,用不著強調多購買一些裝飾品的好處,隻需要強調這條魚多好看就行。然後,顧客可能會特意為這條好看的金魚搭配一個不錯的魚缸(這是不可缺少的);當擁有一個好魚缸時,就需要往魚缸裏放一些很好的裝飾品,石頭、假樹枝,甚至是燈光和供氧設備;為了更好地置放魚缸,可能還需要一個專門的架子。
如果繼續延伸的話,魚缸將會帶來更多的需求,比如這個人從來沒有養魚的習慣,當發現自己有了金魚、魚缸之後,還需要購置其他的產品來進行搭配,確保家裏不會因為突然多出來一個魚缸而顯得突兀。他可能會喜歡上種植花草,可能會嚐試著養幾隻寵物貓或者寵物狗,可能會主動將放置魚缸的地方進行適當裝修,確保環境與魚缸保持平衡。
配套效應往往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和誤導性,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人們會因為一時衝動而購買一些原本並不需要的東西。一個普通的白領,可能會因為一雙價值幾千元的鞋子而產生全身大改造的想法,最終購買一套幾千元的衣服來搭配那雙鞋子。一個裝修新房的人,可能會因為一條免費贈送的昂貴毛毯,而換掉廉價的窗簾、桌子、椅子、沙發以及家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消費者都會因為某一個新事物而徹底打破原有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這種變化有時未必都是好事,它們經常會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18世紀著名的法國哲學家狄德羅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樸素的人,有一次,一位好友送給他一件昂貴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這件睡袍,每晚睡覺時都會穿上它。某個晚上,當他興致勃勃地穿著睡袍在房間裏走動時,他突然意識到房間裏的東西和自己身上的睡袍很不相符,那些家具和裝飾實在太老舊了。此前從未注意到這些的狄德羅一下子就產生了更換家具的想法。第二天,他花了一大筆錢購買了高檔家具,回家後,他的心裏舒服了許多。可是沒過幾天,他又發現家裏的地毯、窗簾、桌布、身上的衣服與家具都不太相稱,於是又花了一大筆錢購置了新的物件。可是當他幾乎將整個家庭裝飾全部換一遍之後,才意識到自己花了太多的錢,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也完全變樣了,他非常懊悔,因為這些新購置的東西原本都是自己不需要的,就因為一件睡袍,自己浪費了那麽多的錢。
對於銷售員而言,配套效應是一個促銷利器,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配套效應會成為增加經濟負擔的罪魁禍首。想要避免被配套效應誤導,在麵對銷售員的**時,消費者需要保持堅定的態度,要對自身的消費習慣、消費理念、消費水平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隻有這樣才能跳出配套效應製造的銷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