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中,人們經常會看到貨架上的商品都是按照分類進行擺放的,酒水類的會放在一起,油鹽醬醋往往會放在一起,香皂、沐浴露、麵巾、牙刷和牙膏會放在一起,這種擺放和分類有助於消費者更好地分辨和購買相關的產品。除此之外,對商品進行分類擺放有助於刺激相互關聯的商品的銷量。
比如某個人準備去購買香皂,當他看到旁邊還有沐浴露、洗發膏以及牙刷時,可能會提醒自己“過一段時間,牙刷和沐浴露也要購買了,既然來超市了,不如這一次直接買回家”。某個人準備購買蠔油的時候,看見了旁邊的番茄醬或者雞精,可能也會產生“多買一點調料品”的想法,甚至會主動嚐試購買一些此前從未用過的調料品。很顯然,當關聯性比較強的商品擺放在一起時,就會引導消費者產生新的購買需求。
不過,一些沒有嚴格按照分類要求擺放的物品同樣會產生類似的效果,比如在美國的沃爾瑪超市中,人們會發現超市喜歡將尿不濕與啤酒擺放一起。酒水類的飲品與嬰兒用品放在一起看起來非常不合理,甚至有些不倫不類,但超市的管理者堅持這樣做,原因很簡單,一般購買嬰兒用品的都是孩子的父親,母親通常負責在家帶孩子,還要做一些基本的家務,而孩子的父親在下班時可以順帶從超市帶一些嬰兒用品回家。當孩子的父親忙碌了一天,匆匆到超市時,如果見到尿不濕旁邊的啤酒,往往會產生想飲酒的衝動,這個時候新的消費需求就突然產生了,所以他們可能會在購買尿不濕的時候,買一兩罐啤酒回家享受一下。事實上,正是因為讓尿不濕和啤酒形成奇特的組合,超市的啤酒銷量一直都非常不錯。
很多聰明的銷售員和商家對於消費者的多種需求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他們了解消費者的一些習慣,因此會將兩種或者多種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產品放在一起,以迎合並激發出消費者的多種消費需求。隻要消費者購買其中一種商品,就可能會因為看到其他產品而激發出消費的需求。就像購買尿不濕的男人一樣,他們一開始可能是為了完成購買任務才進入超市的,並沒有想要喝啤酒,可是當他們見到啤酒時,可能就會激發出想要飲酒的興趣和欲望。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需求捆綁,屬於交叉銷售,或者說是關聯銷售,也可以稱之為潛在需求的激發和挖掘,它在銷售活動中的作用非常隱晦,但是不可忽視。
銷售人員在出售商品時,隻需要找到相互關聯的產品,將它們放在一起即可。建立產品關聯性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同類產品可以放在一起,滿足個人不同需求的產品可以放在一起,一些補充類的產品也可以放在一起。這樣的產品組合有很多,一些商家會在辣椒醬和火鍋底料旁擺放涼茶,原因就在於辣椒吃多了容易上火,而涼茶是有效的降火飲品。一些賣鉛筆刀的商家還會在旁邊擺放碘酒和紗布,原因就在於父母在購買鉛筆刀的時候會擔心孩子的手受傷,所以買一些碘酒和紗布作為防備。
在銷售中,挖掘消費者的需求,刺激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這是提高銷量的重要保障,而交叉銷售法正好擁有這樣的功效,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經濟學思維,可以確保資源(銷售)的效益最大化。比如一個人平時的消費需求有很多種,但每一天人們都會更關注那些重要的需求,而常常忽略以及隱藏那些次要的需求。當這些次要的需求潛藏起來之後,銷售員想要逐一宣傳、引導和刺激這些不同的需求,無疑會增加成本,不可能針對消費者的每一項日常消費行為進行廣告宣傳和營銷,而交叉銷售隻需要將相互關聯的產品擺放在一起,就有可能引導消費者掏錢包購買這些相關聯的產品。
富有經濟學思維的銷售員,會巧妙地激發顧客的需求和能動性,而不用花費更大的力氣去宣傳自己的產品,這就是對宣傳資源和銷售成本的節約,銷售員可以一次性賣出其他的產品,這樣就節省了更多的銷售時間,創造了更多的收益。而那些不懂交叉銷售的銷售員,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消費者購買那些潛在需求的產品,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往往會等到需求迫不及待的時候,才會購買,而銷售時間越長,銷售員付出的成本就越大,資源消耗也就越大。正因為如此,很多有經驗的銷售員會對附近的消費者進行調查和分析,找出他們的消費規律,找出他們各種消費行為之間的關聯性,並挖掘其潛在的各種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交叉銷售或者關聯銷售容易與捆綁銷售混淆,雖然交叉銷售的最終目的是向消費者推銷能夠滿足其潛在需求的商品,但捆綁銷售更多的是將兩個產品強製性地一同銷售,這與交叉銷售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在交叉銷售中,男人下班回家購買尿不濕的時候,有權利選擇不買酒喝,而捆綁銷售則意味著男人在購買尿不濕的時候,必須順帶購買啤酒,否則交易取消,他沒有第二種選擇的權利。
總而言之,交叉銷售更多的是調動了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積極性,而通過關聯產品來帶動潛在需求和消費,無疑會提高銷售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