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在乾隆以前沒有現在之武戲,故自宋元到明末,沒有武生這個名詞,更無武旦,凡有用武生武旦時,則隻寫生或旦“戎裝上”便足,因為彼時沒有現在大打特打之武戲,用不著打仗的技術,隻是武人的裝束便妥。清朝初葉,才有武生的重戲,雖已有武旦之名,但仍沒有他的正戲,所謂武旦的正戲,自乾嘉後始有之,隻不過是添了些短打,還沒有什麽新鮮的。自從打出手加重之後,武旦才有特別的戲,然因打出手,左不過是那些動作,每出戲都是如此,有點變化也不多,所以戲界有一句諺語曰:武旦叫好不叫座。蓋武旦打出手時,打的好可以得哄堂的好,但若依仗武旦叫多少座來,那是不容易的,有的稍有叫座能力者,則一定是扮相稍美,帶演花旦戲的力量耳。所以所有的戲班,有好的武旦固好,沒有他也沒有什麽關係。在同治光緒年間,北平的戲是最發達的時期,長久的戲班,總有十五六個,但其中有好武旦的,不過兩三班。因為這些情形,所以北京出名的武旦,不過幾個人,茲略述如下。
龔 翠 蘭
這是北平有名的武旦之中,最早的一位,曾搭四喜班。老輩雲,戲中出手,有他創的,然亦不多,不過把子打的極美,後來之武旦,多是效法他的。
一 陣 風
一陣風,忘其名,本係梆子班出身,搭永勝奎班,頗有叫座能力,亦恒搭皮簧班,因武旦唱功話白都很少,搭皮簧班也沒什麽不合式處也。老輩雲,他打出手倒沒什麽特長,但是把子打的極美,身段亦極靈活利落,故人以一陣風呼之。因國服期間,北京不能演戲,他們全班到吾鄉去演過,故在吾鄉一帶很有名。
朱 文 英
文英小名四十,為朱桂芳之父,為光緒中葉最有名的武旦,常搭四喜班,與俞菊生、麻德子等等合演,與張淇林等,亦常配戲,教的徒弟很多,如九陣風等都是。文英雖比我長十幾歲,但與我最好,他對於北平的家常菜,極有研究,每逢過年,總送我一兩樣自做的菜,口味都很美,尤以燴肚絲為最佳,至今思之,書此誌念。
張 芷 芳
芷芳名蓉官,常搭三慶四喜等班,乃名票老生張二奎之女婿。搭三慶班時,便以演《泗州城》出名,出手打得很好。他之後,有二十多年,此戲不打出手,而《取金陵》倒有了出手,這算是出了規矩,因為出手是表現《封神傳》中,神仙祭法寶之義,非神話戲不得用也。
朱 小 元
小元乃朱素雲之父,搭過三慶班,但搭四喜班最久,他為光緒初葉,很有名的武旦。在光緒六年的《都門紀略》中,列有七個大戲班,在這七個班中,武旦一腳,隻有朱小元一人,其餘均未列入,這足見他有叫座的能力,使人注意也。
耿 大 力
搭三慶班很久,也是光緒初葉很紅的武旦,把子打的脆快利落,還能排新戲。在三慶班時,曾排《青峰嶺》一戲,他去徐鳳英,張淇林去李虎,王小五去大王,十昌林去二大王,極能叫座,幾十年來,沒人接演了。
周 長 順
與老旦周長順同名,但較老旦之周長順還要早幾年,他乃山東人,搭四喜班幾年,為同治及光緒初葉很有名的武旦,凡短打的戲都好,朱文英有仿效他的地方。
陳 彤 仙
彤仙初演花旦,乃時小福的徒弟,後改武旦,與楊榮壽、姚增祿諸人,同搭四喜班,常與姚增祿等合演《千裏駒》,很受歡迎,又常與範福太等,合演《竹林計》等戲,也都很精彩。
侯 幼 雲
幼雲譚鑫培之妻弟,為光緒中葉以前,極有名之武旦,小名連兒,觀眾都呼為侯連兒。打把子都很利落,耍大刀下場極受歡迎,大刀下場中,有串脖串腕二著,乃是鋼叉花,有人說是他加入的,目下在台灣,隻見過一人能耍此,餘均不會了。幼雲又知道舊事很多,與我極熟,在正樂育化會,常常談天,說起來滔滔不窮,我得他益處很多,我第一次到譚鑫培家中長談,便是他同我去的。
貫 紫 林
紫林為大元、盛習之父,乃王八十的徒弟,武旦戲都很精彩,不過同時有朱文英、侯幼雲諸人,所以他名不大顯。他生於同治末年,最好的時間,是光緒二十年前後,他正是二十上下歲,最漂亮出風頭的時候,不過不但有朱、侯諸人,壓他一頭,且彼時正是梆子班最盛時期,梆子班中,特重武旦,好的武旦較多,這於他更受影響,所以他名不甚大,然技術則確很好,雖不及朱文英,也差不了多少。
閻 嵐 秋
嵐秋小名九兒,故外號九陣風,通稱閻老九,乃朱文英的徒弟,也是他的女婿。嵐秋得其嶽父的傳授,又能自己用功,把子、出手,打的都很漂亮,又因他扮相頗美,嗓音亦不錯,所以兼演花旦戲,於是很受歡迎。在光緒中葉以後,很紅了十幾年,民國後,脖子有病,不能常登台了。民國初年,一次演大義務戲,大軸子為《四進士》,孫菊仙去宋士傑,譚鑫培去毛朋,他去萬氏,演的還非常精彩,比孫譚不少得好。
朱 桂 芳
桂芳小名柱兒,乃文英之子,武旦得其父之傳授,自幼功夫就很穩當,故十幾歲就蒙挑入內庭供奉,他是前清內庭供奉的最後一人,雖然是靠其父老供奉之麵子,但技術也須過的去,否則也不容易挑上也。桂芳一生的技術,雖沒什麽出類拔萃的精彩,但的確很規矩穩當,且扮相很美,惜乎沒什麽表情,嗓音亦太低,不能演花旦戲耳。
此外尚有雙意,忘其姓,且忘其搭何班。又有田元,曾搭四喜班也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