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時候,演員這種毛病並不多,沒想到到了上海及台灣,這種毛病可就很多,演《武家坡》,王三姐也跟台下飛眼;演《起解》《會審》,蘇三也同觀眾丟眼神,似此種種不一而足,鬧的青衣、閨門旦、花旦三種腳色的表情,沒有分別。這還不足,近來人演《雙嬌緣》,總是講一去三,頗自得意。可是演宋巧嬌的時候,自以為很夠莊重,然而因演慣了劉媒婆,不曉得哪一個時候,劉媒婆氣味不自知覺的就流露出來。這總算是把劉媒婆的表情,給宋巧嬌安上了,這合乎道理嗎?然而演戲的人,方在得意,看戲的人也大為捧場。國劇到了這步田地,不能不說是退化,由此佩服老腳們演戲,是注重規矩的了。

許多人恭維德林為正宗青衣,他已經不愛聽了,還有呼他為老夫子這個名詞者。更有許多人說,戲界人通稱他為老夫子,足見大家對他之尊敬。其實老夫子這個名詞,來源也不是那麽回事,這是王瑤卿給他上的一個外號。瑤卿得在清宮中當差,乃是德林的保薦,照宮中的規矩,凡經某人保薦的腳色,永還得管保薦人叫老師或先生。其實這也沒什麽明文,不過就是升平署總管太監等等,創出來的這種稱呼法,他們以為舉人進士,都是由大主考房官等等保薦的,都稱為老師,自己稱門生,那也是由保薦人,保薦給皇上家的,這也是由保薦人保薦給皇上家的,事同一律,當然也得叫老師。不管他的理由如何,但他說出來,大家就得遵守,否則他可以怪罪的。瑤卿之於德林,當然也不能例外。按歲數說,德林比瑤卿大約長二十歲,他本可以呼為老師,但他們戲界,串著蔓都是親戚,論親戚他是叫德林哥,而且叫了二十多年的工夫,也叫慣了,臨時再改,也有點別扭,瑤卿又不是那樣拘謹的人,他也不願叫,但在宮中叫德林哥,是萬不許的,沒法子他就送了德林一個外號,曰老夫子。外界人不知,以為是完全是恭維的意思,其實不是那麽一回事。

德林為人,道德很高,極講信用。第一當來手,不賺無理之錢。第二不亂收徒弟,下邊分別談談。

不要黑錢不收徒弟

什麽叫作當來手呢?從前團拜、慶壽等等,演堂會戲,必先請一位當戲提調。團拜的堂會,則請本省或本科中之熟於演戲之事者任之。慶壽則於親友中之熟於此事者,求其幫忙。戲提調,雖熟於演戲,或認識戲界中人,但他認識的人總是少數,而且也不能親身到各家去找,所以必須找一位與己相熟的戲界人,一切由他承辦,這種人就名曰來手。當來手也得有兩種要素:一是對於常當戲提調的人,得常常來往應酬,有機會就得去請請安。各省同鄉,各科同年中,都有這種人員,當來手者也得常常去酬應。二是得自己有長搭之班,所謂有班底,還得到各好腳家中,常常走走,因為這種關係,每日東奔西走,也相當的忙碌。彼時當來手最多者,首推餘玉琴。所以戲界中人譏笑他,說他睡了覺,他的鞋在床下還喘氣。這話可以算是幽默到家了吧?他為什麽肯賣這樣的氣力呢?當然為的多賺幾個錢。德林向來不大敷衍人,可也不賺黑錢。黑錢的種類很多,例如約某腳,某腳索二百元,他卻開三百元。聽說現在台灣這種情形還很多。而德林則絕對不幹這種事,所以大家對他多有好感。

為什麽不亂收徒弟呢?民國以後,有一種很壞的風氣,就是拜師傅收徒弟。按說拜師傅求學,是隻有好處,絕對沒有壞處的,為什麽說他是壞風氣呢?這也有個原因。在徒弟一方麵,還有真想學點藝術的,但不真心想學的,也大有人在。在師傅一方麵,則幾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真教的,有之也不過是偶爾說幾句而已。總之是徒弟攜師傅以自重,師傅以徒弟多以自豪。此外還有捧坤腳的一般人,為得該腳之歡心,設法介紹她拜某名腳為師。這種人固然多是另有用意,然為師傅之收徒弟者,有時也另有用意夾雜其間。這些事情,實在不應該多說。德林向來不大收徒弟,真正給他叩過頭的,隻有王勤儂一人。有人說薑妙香也算拜過,其餘則皆未正式拜師。但德林對後輩,極肯指教,且極殷勤和藹。例如他跟蘭芳,並沒有拜師,可是他對蘭芳,無一處不盡心;而蘭芳對他,也無處不以師禮待之。但是那些女腳們,他總是以躲為事,可是女腳們,也不會去找他。

晚年登台

民國以後,我因研究戲劇,便常常到他家去請教,有時候談兩三個鍾頭,他也沒有不高興的樣子。他是同治元年生人,鹹豐以來的名腳,他都趕上聽過看過,所以他知道的很多,提起哪一位名腳來,他都可以述說一大套,聽著真是有味。我固然問過的人很多,但我得的德林的益處,也多得很。可惜我彼時隻注重藝術的研究,忽略了各名腳的記載,否則把他所說的情形,都詳記出來,不但可把各名腳的德行藝術傳之後世,而且也是很好的一部梨園史。現在再想從新追憶,就很難了。

我得過他益處很多,我常報答報答他,給他編兩出戲,但他年歲已長,不能常演,又不搭長班,亦不能排演,後來又想給蘭芳排戲,把他加入,他可以使人多看到他幾次,否則他隻演《探母》《武昭關》等等少數的戲,每年不過出演幾次耳。然又有難處,蘭芳有新戲,必要到上海去演,而德林因年老不願出遠門,且與鳳卿戲碼,前後不好安置,又未能如願。不得已隻於《麻姑獻壽》《上元夫人》兩戲中加入他為王母,並且特告蘭芳演《大登殿》,請德林去王寶釧,蘭芳去代戰公主。因為公主唱詞中,有王寶釧比他好看這類的話,馬大江海詞中也有這類的語言。德林扮好之戲,忽然想起這種情形,對我說:這出戲唱著不合式,我問為什麽?他說:若說我比蘭芳長得好看,台下非樂不可。我樂了,說:不要緊,我早有安排,您到台上一聽就知道了。我給他改的是:公主問:“怎麽這位姑娘看著很麵熟啊?”馬大江海說:“敢情熟?他是你的先生呢!”把原來的問答,整個改了,台下大拍掌。這話固然不合戲情,但由小花臉說出來,也不算出範圍。這樣一捧德林,他當然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