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楊森二十軍激戰上海蘊藻濱(二)

當二十軍從貴州省啟程出發的時候,上海的戰火正在熊熊燃燒,我軍在上海戰場上己經喪失了最初的主動地位,從本土增援來的日軍兩個師團己在上海市區以北的長江沿岸登陸成功。

要說明二十軍在上海的戰鬥,還要回顧一下當時的上海戰場。

我軍在8月13日開始的淞滬戰役中共分為三個明顯的階段:主動進攻,被動防禦和潰敗。

淞滬戰場的主動進攻,和華北戰場的形勢不無關係。

當日軍攻陷平津後,日本陸軍己在華北集中了五個師團的兵力。其中從我國東北和朝鮮調入關內兩個師團,從日本本土輸送來三個師團。當時日本陸軍的編製是以師團為獨立作戰單位,抗日戰爭初期每個師團的編製是:師團轄兩旅團,旅團轄兩聯隊,聯隊轄三大隊,大隊轄四中隊。

一個師團共有各種兵員二萬二千人到二萬五千人,八千匹馬。其中包括一個炮兵聯隊各種野炮五十門,一個騎兵聯隊,一個輜重兵聯隊及後勤保障兵種等。

師團在作戰時還可得到航空兵,坦克兵和海軍的支援。

我國的作戰師每師約八千人到一萬人,裝備五花八門,各不相同,士兵訓練不足,後勤保障不足或根本沒有,指揮及戰術思想不統一。即使以裝備精良的中央軍來說,也遠遠落後於日軍。更不用說其它非嫡係的雜牌軍隊了。

而且,日軍自明治維新建軍以來,長期進行侵略戰爭,軍隊久經鍛煉、訓練有素,戰術思想嚴謹而統一。士兵的頭腦中灌滿了武士道和神道的精神,個個都像戰爭動物,防守和攻擊力量都極其頑強。根據在抗日戰爭中的總結,要有效地阻止一個日軍師團的進攻,我方至少要投入六個師以上的兵力和足夠的彈藥。

這五個師團的日軍中,有四個布置在保定以北,準備發起進攻。而且在日本本土,還有六個己經動員完備的師團可以隨時輸送到戰場。從日本運送一個師團到青島隻需要九天的時間。

河北的形勢十分危急。

我最高統帥部設想,如果日軍占領了河北,可以乘勝迅速揮師沿北平至武漢的鐵路南下進攻武漢。如果日軍占領了武漢,長江航運將被截斷,我國東部文化經濟城市和工業基礎將被包抄而沒有時間向西轉移而落入敵手,這樣,中國的抗戰形勢會頓時變得極為嚴峻。

於是,最高統帥部作出了一個大膽的,無疑又是十分正確的戰略決策:在上海率先向日軍駐瀘海軍陸戰隊發起攻擊,將日軍的注意力和攻擊目標吸引到上海來。最高統帥部希望,這場突發性的攻擊最好能消滅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能力,至少也要減輕我軍在華北地區的壓力,以便贏得戰略喘息時間。

日本在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共有四千多兵員,駐紮在靠黃浦江的虹口和楊樹浦二個軍事基地內。這兩個軍事基地經過多年的經營,修築了十分堅固的鋼筋水泥工事,形成了完備的防禦體係和火力配置。日本海軍排水量達一萬噸的“出雲號”重巡洋艦就停靠在這兩個軍事基地後麵的黃浦江中。另外還有軍艦數艘停在黃浦江口的長江,隨時可以以艦炮支援駐紮在基地內的海軍陸戰隊。

然而令中國人悲哀的是,上海,這個中國的金融中心和工業基地,向西距中國的首都南京僅三百公裏。但偌大一個上海—拱衛首都舉腳輕重的戰略要地,卻因為在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抗戰時,中國被日本人打敗了,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上海成了一個不準設防的開放性城市。中國人在上海不能駐軍,隻能由少量的保安隊和沒有武器隻拿棍子的警察來維持地方秩序。

為了應對日本人咄咄逼人戰爭行為,國民政府在上海以西80公裏的蘇州市秘密地成立了一個淞滬警備司令部,不過公開的名稱是“中央軍校高級教官室”,警備司令張治中,陸軍上將,負責節製三個師和一個獨立旅的兵力暗中警衛上海。

“七七”事變後,上海戰爭氣氛日濃,形勢日趨緊張。有鑒於此,張治中於7月30日向委員長力陳:“因我主力軍遠在蘇、常以西,輸送展開,往往需時,且上海保安隊抵抗力薄弱,諸種關係,似宜立於主動地位,首先發動,較為有利。”並將一部分兵力換成保安隊的服裝,進駐上海市區,占據要津。

委員長複電,上海地區“應由我先發製敵,但時機應待命令。”

這樣,一個先發製人的策略己經在最高統帥部和指揮係統內形成。

8月9日,在緊張的氣氛中,一件小插曲發生了,這就是被鬧得沸沸揚揚的虹橋機場事件。

當天下午5時左右,一名日軍海軍陸戰隊中尉帶著一名士兵,駕駛一輛軍用三輪摩托車,在市內轉攸一圈後,來到虹口機場。由於戰備趨緊,虹口機場己被我征為軍用,裏麵秘密堆放有武器彈藥和各類軍用物資,四周有身著保安隊服裝的我獨立旅士兵警戒。

兩個尋釁而來的日本軍人來到警戒線時被我方士兵攔住,趾高氣揚日海軍官兵哪裏把中國士兵放在眼裏,強辭奪理要越過警戒線進入機場。雙方僵持一會後,日本鬼子公然加大油門繞開我哨兵在我方的槍口下強行衝關。正在哨位上的我值星排長肖龍運怒不遏,大喝一聲“打!”我方警戒士兵一頓亂槍,兩個忘命之徒被雙雙打翻在地,渾身上下被子彈穿得如同一個篩子,血流遍地,抽搐了幾下,不動了。那輛軍用摩托車翻倒在路旁的水溝裏,朝天的輪子還在空轉,一片油漬從油箱內流出來,順水而去。

我方士兵在擊斃的日軍海軍陸戰隊軍官的軍服口裂內搜出二張浸滿血汙的名片:

海軍中尉大山勇夫

這件事情也稱“大山事件”,當時可謂轟動一時。事件的本身僅僅具有宣傳的意義,雙方都利用大山事件展開了宣傳戰,宣傳的目地在於爭取國際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雙方都要利用它來動員本國的人民同仇敵愾。

日本表明了強硬的戰爭立場。兩天後,日海軍第八陸戰隊及第一水雷戰隊駛入上海港,第二特別陸戰隊於夜間在上海登陸。另外,日本政府在國內動員兩個師團,準備啟程登陸上海。

同日下午9時,我最高統帥部向張治中發布命令,“令張司令官治中率領第八十七、八十八兩師於今晚向預定之圍攻線推進,準備對滬圍攻”。張治中接到命令後,當即令部隊運動到各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