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明謨諧弼襄一人 韓效非大言學法家 齊東野慧眼識良機
又過幾日,發出了榜去,其間無非辦些日常雜事而已。那姚南尰又來登門叩謝,桓震見他便頭痛,三言兩語打發走了。韓效非卻也依諾做了一篇長策送來,桓震細細讀罷,但覺此人持論甚偏,似乎以為隻要法令嚴明,上行下遵,便甚麽都可以一舉而定。旁的不說,單是這上行下遵四個字,便一個字都難辦到。中國自來不是一個法製社會,雖然名義上有法,說甚麽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幾個犯法天子受了律條懲罰的?無非下一道罪己詔罷了,更有至死不知改悔的,還博得後人甚麽七功三罪的吹捧一番。居上位者既然自己立了法,那便隨時都可以自己將法毀去。曆朝曆代固然都有補闕拾遺之類官員專掌諷諫得失,可是也隻有在唐太宗那般尚能虛心納諫的皇帝手下才有用處,否則還不隻是一個君主獨裁的幌子而已麽?
發布
就下而言,中國的官場是人情與裙帶構成的官場,從一品太傅到州縣的不入流,沒有一個官兒膽敢撇開人情世故做事的。硬要說有,也就隻有嘉靖年間那個抬棺進諫的海瑞了。可是海剛峰的下場並不好,皇帝徹頭徹尾地煩了他,卻又不肯背上一個殺戮忠直之臣的惡名,索性將他丟到南京養老。海瑞到了南京,強脾氣不改,仍是四處亂咬,終於弄得人人敬而遠之。終其一生,清固然清了,直固然也直了,可是卻又做成了幾樁事情?桓震明白,這樣的一個官場是與小農社會與生俱來,隻要農業經濟還是中國的主力,那就不可根除的。除非等到商人階層發展起來,人人有爭利之心,百官萬民不以君主之好惡為好惡,輕賤敢與貴重相爭,一口敢與一國相爭,如此才能不給君主以犯錯的機會,或者剛剛犯錯,便給人民轟將下台。若如法家所言,君主憑勢、使術、用法統治臣民,一國之中唯君獨尊,以嚴刑重罰恐嚇人民,生殺予奪之權都操在君主手裏,如此雖能迫使臣民屈服,可是卻也必然造就大批大批阿附上意的軟骨頭,老百姓全都變作“無二心私學”的順民。易治固爾易治,不過中國的未來也就算斷送在這等君主手裏了。
發布
瞧那韓效非的策論,滿篇都是要他學循吏,桓震讀了兩遍,便煩起來,往案頭一丟,再不理睬了。這等人給他做一個府掾小吏或是好的,要他出甚麽治理一方之策,那可不敢苟同。當下厚加贈予,將他打發了回去讀書。
發布
不過除了韓效非之外,陳氏弟兄與杜懷德、劉從祥卻都是實學之才,雖然做不得八股,於民生經濟卻都有見地。劉從祥更是打算盤的一流好手,桓震親眼瞧他演練,但見算珠上下飛舞,如同炮仗一般劈劈啪啪地響個不住,直瞧得自己眼花繚亂起來。這幾個人,桓震打算分別安排在金州、義州兩地做事,將來管理商務,征收賦稅,都要這樣的人才。
發布
九月初自廣寧出發,前來聚集的工匠已經達到千人上下,都散居在四鄉。原本各地匠戶便深苦匠籍束縛,一旦輪到服役,撇家舍口的一去數載不說,連路費盤纏都要自己預備,許多人就此飄落異鄉,歸家不得,也不稀奇。現下聽說隻要自願遷徙金州,便可以子孫永脫匠籍,自然人人樂從,爭先恐後地報名應募。桓震定了規矩,鐵匠不要,懂得做炮仗的不要,年六十以上,十五以下的不要。各地地方官照此篩選下來,卻也剩了千餘人,盡數遣來廣寧聽候巡撫大人發落。
發布
這些人滯留一日,便多食一日米,廣寧城池雖大,卻也不能總這麽白供糧食。是以桓震一待鄉試事畢,估摸著金州的設施也該略有規模,便帶他們出發南下,從覺華島經水路赴金州。在途便對眾工匠明言,到了金州之後,願意自行謀生的,官府並不拘束,但若情願在官府開辦的工場之中做工,官家不但供給夥食住宿,每月還發給工銀。沈廷揚先期趕到,一麵指揮駐軍搭設窩棚,給工匠們臨時居住,一麵購置閑房,打通隔牆,作為工場使用。那時可供貿易的出產,無非布匹絲綢茶葉瓷器而已,桓震早已托人從海南購置了織布機,令覺華島上木匠大批仿造,此次順路前去,用船載去金州,便可敷初期使用。至於以後再要增添,遷去金州的盡有木匠,卻是彼等的生理。
發布
金州與義州之間的轉運,卻是一個問題。原本設想的海途運輸,是從金州運至皮島,再由皮島上岸,走陸路到義州。如此一來必然需要大批的商船投入運營,桓震又不能盡調覺華島水軍戰船去做這等勾當。雖然早已經致力於招引私商,也有許多給吸引過來的,可是彼等財力往往不足,難以購置大船,供海上來回之用。桓震搜羅島上退役的船隻,約莫有十餘艘不能再戰,便盡數遣往旅順港口停泊,來往商旅,可以租借。隻是這些遠遠不敷使用,桓震設想之中,最好能在旅順口建設一個船塢,製造一些適於近洋短途海運的船隻,或租或售,也算一筆收入。隻不過明朝開國以來海禁便嚴,到了末葉,造船這回事情精通之人更少,覺華島上的船匠已經捉襟見肘,哪裏還能朝別處調用?這種事情一時間卻急不來,隻有將來走一步看一步了。
發布
在途非止一日,九月十五這天,桓震連同工匠一千一百二十八人,隨行親兵二百人,以及器具無數,乘坐大船抵達金州。沈廷揚接了,引他觀看諸般設施,桓震但覺他做事極有條理,又能顧慮周全,不由得暗自慶幸自己選對了人。諸工匠之中,隻有幾十個不願替官府做工,定要自己謀生的,桓震並不阻攔,每人發了半兩遣散費,任憑彼等離去。餘下的卻都要安排在工場之中,沈廷揚原先預備的地方竟顯不足。桓震與沈廷揚攤開圖紙,一同伏在上麵指點議論,道:“季明規劃甚得我心,織坊在絲場旁邊,成衣鋪又在織坊隔鄰。就當如此,相關產業放在一處,不但省了運輸麻煩,似乎也有利於環保。嗯,紙鋪應當遷在木匠作坊附近,紙張不是廢木屑造的麽?”沈廷揚聽得有些莫名其妙,卻聽桓震又道:“酒坊不妨挪個位置,臨近住宅為好,將來或者有人在此開設酒樓飯鋪,庶幾近便。目下便是這些閑房,且暫時用著,這一回遷來的工匠中也有些泥水匠人,索性雇了彼等造房子罷。”
發布
沈廷揚遲疑道:“可是這麽一來,資本已經不足,嗣後購買、轉運工料,也要大把花錢,請大人再行撥付一二。”桓震搖頭道:“這卻難。季明不曾聽說過借雞下蛋麽?”沈廷揚疑惑道:“借雞下蛋?”桓震微微一笑,點頭道:“正是。我問你,自從上個月招商文告發下以來,有多少商人前來貿易?”沈廷揚心算片刻,答道:“總有幾十起,前來金州詢問諸般事宜,聽說尚未開工,有些便回去了,有些還在城裏等候。”桓震笑道:“股本不豐,自不肯坐在此地幹等。我料那不肯便去的定是雄厚之家,對不對?”沈廷揚歎服道:“大人說對了。內中有一個姓齊的,確是富商大賈之流。”桓震微微一笑,道:“如此,我便會一會他去。”
發布
當下沈廷揚引路,帶著他來到那齊姓商人的住所。路上將那人的家世底細一一相告,原來卻是沈廷揚的半個同鄉,祖籍浙江錢塘,叫做齊東野,上溯數輩都以商賈謀生。東野幼年起便從父親在各地經商,至今也已經四十餘載。月前他販絲來河北,聽人傳說遼撫將在金州開設官營工場,正在招募商人轉輸貨物。齊東野老於市沽貿易之道,一聽說這事,便以為是發財良機,當即叫管家代賣貨物,自己千裏兼程,趕來金州要見主事的官員。沈廷揚接了,與他說明情形,齊東野便在金州買了民房,住下來等。
發布
到得門口,投進名刺去,不多時一個錦衣老者迎將出來,目光一掃兩人,卻不與他原本認得的沈廷揚招呼,而是先對桓震拜了一拜。桓震此來穿的是便服,長相又不出眾,齊東野卻能瞧出他身份在沈廷揚之上,可見眼力非同小可。
發布
桓震並不對他隱瞞,直話直說,先將自己對金州的規劃略敘,跟著說了說義州邊市的情形,便問他肯不肯投資本在作坊之中。齊東野撚須不語,手指輕輕叩擊桌麵,忽然道:“自古借貸必有保有息,大人以何作保,放幾分息?”桓震搖頭道:“一分息也沒有。”齊東野似乎並不驚訝,瞧著桓震,等待他繼續說下去。桓震續道:“雖則無息,但是隻要作坊賺錢,不論多寡,總照齊老先生投入之資的份額攤分。即如目下官資總是二萬兩而言,倘若老先生再投二萬,那麽將來得利之時你我便對半分成。”齊東野道:“若是賠本,老拙這二萬兩便算作打了水漂,是不是?”桓震點了點頭。
發布
齊東野站起身來,沉吟片刻,笑道:“桓大人光降,何不用過便飯才走?”說著便叫下人準備酒席。桓震不知他究竟是甚麽心思,這一頓飯吃得味同嚼蠟,好容易熬得席散,齊東野忽然問道:“老拙有一句話請問大人。自來官辦作坊,從不喜歡私商參與,為何大人卻反其道而行?”桓震笑道:“資本自然愈多愈好。”齊東野微微一笑,道:“犬子不久將攜巨資來北,屆時將有有一萬資本,但憑桓大人使用。”桓震大喜,卻聽他話鋒一轉,道:“隻是一萬兩白銀非同小可,大人須得出一質物,以安我心。”桓震不假思索,問道:“齊老先生要何物為質?”
發布
齊東野哈哈大笑,說出幾個字來。桓震聽了,不由得臉色大變,沈廷揚更是拍案而起,怒道:“好沒分寸!”桓震擺手止住,打量齊東野一眼,道:“巡撫印鑒豈是胡亂給人的?”齊東野站起身來,搖頭道:“若無此物,此事不必再議。”說著擺了一個“送客”的架勢。桓震心中盤算,齊東野要自己的印去卻有甚麽用處?難道他是朝中對頭特意派來為難自己的麽?又或者竟是後金的探子?可是天下若有這般笨的探子,皇太極早該一命嗚呼了。轉瞬之間心中閃過了許多個念頭,終於咬牙道:“本撫便應了你。”吩咐黃得功去行轅取印來。沈廷揚隻是不住使眼色攔阻,桓震權作不見。
發布
不多時黃得功奉了巡撫大印歸來,桓震打開印盒,給齊東野瞧見印在盒中,旋即親筆寫了封條封固妥當,雙手捧著道:“如此,請齊老先生與我寫一紙文契來,本撫即刻交割了印盒。”齊東野顯然也沒料到桓震當真會將大印雙手奉上,怔得一怔,忽然笑了起來,取筆紙一揮而就。桓震接過筆來畫押,細細看那契約,不由得訝道:“五萬?”齊東野微微一笑,道:“大人不是說錢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麽?”桓震點了點頭,押好自己名字,將印盒往齊東野麵前一放,正色道:“此封決不可去,待本撫兌現紅利之時,便須原樣歸還,否則事態如何,本撫概不負責。”齊東野哈哈大笑,伸手端起印盒,往桓震懷中一塞,朗聲道:“老拙雖然浪**江湖之間,卻也知道欺人不可太甚。大人既然有膽量將大印押與我,想必心中有數,東野還有甚好擔心的?”桓震一怔,卻聽他又道:“隻是老拙心中有一個疑團不解,請大人為我釋之。”瞧著桓震點了頭,遂問道:“大人為求老拙的一萬銀子,便肯將官印為質,倘若明日資本又再不足,須向旁人求借,卻又拿甚麽去抵押?”桓震笑道:“原來是這種事情。”請齊東野坐下,徐徐道:“齊老不曾聽說過燕王千金市馬骨的故事麽?那燕惠王慕好千裏馬,花千金購得一副千裏馬的骨架,朝臣鹹以為上當受騙,可是不久之後,獻馬者絡繹不絕,蓋天下皆知燕王誠心求馬也。我今不計代價,務要求齊老先生預投股本,並非汲汲於這區區幾兩銀子,卻是要為四海商人立一個榜樣,叫他們知道桓百裏與別處官府不同,是講信用的,盡可放心與我交易。”說著長揖到地,道:“齊老便是桓某人的第一匹千裏馬了。”齊東野連連點頭,歎服不已。
發布
兩人告辭出來,沈廷揚抹一把汗,連道好險。桓震滿不在乎的道:“這有甚麽了?”沈廷揚道:“沒什麽?大人將印送了給他,卻拿甚麽來申發文告?”桓震大笑起來,道:“季明小的時候不曾用蘿卜刻印章玩耍麽?”說著抖韁疾馳而去。沈廷揚張大了口,楞在那裏動彈不得。
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