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論語·公冶長》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計較過去的仇怨,因此也極少招致他人的怨恨。”在1706年,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與教皇格裏高利進行權力的爭奪,最後爭奪日漸激烈,已經發展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當時的亨利非常想擺脫羅馬教廷的控製,而教皇則是想把亨利趕盡殺絕。
就在這緊要的關頭,亨利首先行動。他召集了德國境內各個教區的主教們開會,而在會議上,亨利向大家宣布廢除格裏高利的教皇職位。而格裏高利怎麽能夠任亨利宰割呢?他也立刻行動起來,格裏高利在羅馬的拉特蘭諾宮召開了一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決定要將亨利驅逐出境。結果這一決定受到了德國人民的支持,甚至也得到了其他國家人民的支持。
由於格裏高利的號召力很強,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掀起了反對亨利的運動,特別是德國國內一些大大小小的封建領主都開始造反了,向亨利的王位發起了挑戰。
亨利麵對這樣的情況,最後隻能選擇妥協。他於1077年1月穿了一身破舊的衣服,騎著毛驢,並且隻帶了兩個隨從,就在寒冷的天氣中翻越千山萬水來到了羅馬,準備向教皇承認錯誤。可是格裏高利心裏一直對亨利耿耿於懷,他故意不理睬亨利,在得知亨利馬上要到羅馬之前就離開了羅馬。
結果等到亨利到達羅馬之後發現城堡的大門緊閉,根本就不讓亨利進去。可是亨利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沒有辦法隻好忍辱跪在了城堡前麵的雪地上進行懺悔。
當時天氣異常寒冷,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身為帝王的亨利就在這種天氣中跪了三天三夜,最後才等到了教皇的寬恕。
亨利從此又恢複了教籍,他在自己保住皇位之後返回到了德國。從此之後亨利開始大力進行內部的改革,之後又派兵把封建領主一個個給消滅了,而且還剝奪了他們的爵位和土地,這樣一來亨利就把威脅自己的內部反抗勢力消滅的幹幹淨淨。
亨利通過一段時間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後,他立即向羅馬出兵,結果格裏高利麵對亨利強大的兵力,最後隻能逃出羅馬,客死他鄉。
當我們與強大敵人相處的時候,懂得忍讓其實是一種策略。而你的示弱忍辱隻不過是在迷惑對手,等到他麻痹之後,你就可以選擇時機,出奇製勝。
現在忍辱已經成為了經營人生的大智慧,可是很多人還是不懂得這一寶貴的人生智慧。他們在生活中總是喜歡逞強,不甘示弱,即使是自己站在了風口浪尖上也絕不退縮。
一般來說,忍辱、示弱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可是在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時間,能夠懂得忍讓,學會向對手示弱、低頭,甚至是流淚的人並不多,因為這種行為在很多人眼中隻有傻子才會做。可見忍讓不僅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但是為了你自己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你有的時候還真的需要當“傻子”。
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一定要把“方圓之術”和“循規蹈矩”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我們既要遵守規矩,又不能不知變通;既要把各種利益處理好,又要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我們隻有做到了這一點,人生才會達到一個理想的境界,才擁有了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