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麽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屋子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麽高尚啊!”在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宋之問的詩人,他非常有才華,名氣也很大,他有一個外甥叫劉希夷,也是一個年輕有為的詩人。

有一天,劉希夷剛剛寫了一首詩,叫做《代白頭呤》,於是就到舅舅家裏去請教。宋之問看到“古人無複洛陽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幾句詩的時候不禁拍手叫絕。於是宋之問趕緊問外甥:“這首詩別人有沒有看過?”外甥說:“還沒有來得及讓別人看。”宋之問聽完之後心中大喜,對外甥說:“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太好了,不如讓給舅舅吧。”可是外甥劉希夷卻說:“這二句詩是我這首詩的詩眼,如果讓給您了,那麽這首詩讀起來就沒有什麽意思了。”

等到了晚上,宋之問還是對這兩句詩念念不忘,為此他躺在**怎麽也睡不著覺,翻來覆去。他在心裏盤算著,隻要這首詩一麵世,那麽這兩句必定成為千古名句,寫這首詩的外甥也就會立刻名揚天下,我一定要想辦法把這首詩占為己有。於是一個罪惡的想法在宋之問頭腦當中慢慢醞釀著,最後宋之問竟讓他手下的人把劉希夷給害死了。

但是,最後宋之問這件事情還是沒能瞞天過海,他被朝廷定罪,流放到了欽州。當皇帝知道他的事情之後,又把他賜死,好讓他對天底下的讀書人有一個交代。

在孔子看來,有理想、有誌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

與此同時,孔子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就好像是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也是當今我們的做人信條。

金錢和物質其實都是外在的東西,隻有創造和精神才是內在的本質。人人都渴望過上富足的生活,當我們還不富裕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生活呢?怨天尤人當然不可以,安之若素又太消極了,唯有直麵現實尋求改變才是正確的選擇。

很多人至今也沒有弄明白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其實,一切在於自我的心態。

我們不要當金錢的奴隸,而要做精神的富翁。當我們在解決了溫飽之後,當我們有了銀行存款之後,如果眼睛始終緊盯著錢,這樣的生活其實已經失去了樂趣。

有句話說:“窮到極點,不是衣不蔽體,而是沒有表情。”所以,當精神沉淪於物質中,你便淪為了金錢的奴隸;當物質氤氳於精神中,你才是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