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論語·述而》

孔子說:“奢侈了就會越禮,節儉了就會寒酸。與其越禮,寧可寒酸。”從前,有一個人跑去向如來佛訴苦,因為他覺得這個地球住起來讓他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他說他想要住在一個有珍珠門的天國。

如來佛剛開始的時候指著天上的月亮給他看,問他說:“那不就是一個很美的景物嗎?”他看了之後搖了搖頭。他說他不喜歡看見月亮。接著,如來佛指著那些遙遠的青山,問他道:“這些輪廓不是很美麗嗎?”他說這些東西太平凡了,沒有什麽感覺。後來,如來佛指著蘭花和三色花的花瓣給他看,叫他用手指去撫摸那些柔潤的花瓣,問他說:“你沒有發現它們的色澤很鮮豔嗎?”

“不。”這個人說道。

這時,具有無限耐性的如來佛把他帶到了一個水族館裏麵,指著那些魚的顏色和形狀給他看。可是,那個人對此也不感興趣。

後來,如來佛把他帶到了一棵枝繁葉茂的樹木下麵,這時一陣陣涼風向他吹來,如來佛祖問他道:“你還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嗎?”那個人卻說道:“我覺得這也沒有什麽意思。”

緊接著,如來佛又把他帶到了山上的一個湖邊,指給他看水裏的光輝、石頭的寧靜和湖泊中的美麗倒影,還讓他聽大風吹過鬆林的聲音。可是這個人卻說,他還是不能夠感受到興奮。

如來佛認為眼前這個人可能是他的性情不是很柔和,所以需要一些比較興奮的景色,所以,如來佛又把他帶到了喜馬拉雅山頂,到了長江三峽,到了那些有鍾乳石和石筍的山洞裏,到那些正在噴發的火山口,到那些有沙崗和仙人掌的沙漠裏,到長白山的雪地,到黃山上的花崗石峰,問他:“你看看,上天難道沒有盡力把這個地球弄得很漂亮嗎?你看看這些景色是多麽的壯觀和漂亮啊。”可是這個人還是在吵著要求有一個珍珠門的天國,而且還說:“這個地球即使這樣,給我住起來還是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如來佛這個時候說道:“你真是狂妄不遜、貪心不足啊!這麽美麗的地球給你住起來你還感到不舒服。那麽非得要我把你送到地獄裏麵去嗎?在那裏將看不到浮動的雲和開花的樹,更不可能聽到潺潺的流水,你一輩子都會住在那裏,直到你死去。”

這種人其實是很難滿足的,即使得到了他想要的那個珍珠門天國,不久之後他也一定會感到厭倦的,到那個時候,他又會感到非常的不開心了。

孔子說的人生修養,“奢則不孫”。而這個“奢侈”不僅僅是說穿的好,打扮的漂亮,家庭條件好,物質享受的奢侈。是一種廣義的奢侈,比如喜歡吹牛,做事愛出風頭等。如果一個人奢侈慣了、開放慣了,那麽就最容易犯“不孫”的毛病,一點不懂得規矩,就是桀傲不馴。

當然“儉則固”這個“儉”也是廣義的。不僅僅是用錢的儉省,而是做任何事情都比較保守、慎重、不馬虎,腳步站得穩,根基比較穩定。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腳跟踏實一點。

孔子認為做人與其開放得過分了,還不如保守一點好。保守一點雖然成功的機會不多,但是絕不會出現大敗;而開放的人雖然成功的機會多,但是失敗的機會也同樣多。

不滿足的人即使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他仍然是不會滿足的,總會在自己心中生出更多貪念,自己折磨自己不愉快。一個人想要看到觸目動心的美,感受到生命的樂趣,就要放下貪念。懷有一顆知足的心,那就會發現處處都是美景,人人都是佛祖。我們要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懂得去發現美麗和善良,這個才是快樂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