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子罕》

孔子拒絕四種毛病:“不憑空進行臆測,不把事情看得絕對化,不固執己見,不事事都想著自我。”曾經有一位王先生,他是某單位人事處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當然也是一位工作能力相當強的人。

可是在王先生剛去人事處的時候,同事當中幾乎沒有一個人和他關係要好,王先生發現同事們自始至終對他都是客客氣氣,敬而遠之。

王先生左思右想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麽同事們對自己是不愛搭理,敬而遠之的。他也常常利用工作之餘與同事們聊聊天,拉拉家常。隻不過因為人事處是一個實權部門,王先生剛去的時候確實有些感到春風得意。

所以在聊天的時候,王先生總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聊天的內容也都是圍繞著自己對現在的工作如何滿意,過去的同學朋友又是如何想盡辦法與自己套近乎,請求幫忙,自己又是如何記不清他們的名字,但是還是有人硬給自己送禮之類的話。王先生發現,在剛開始的時候,同事們還挺感興趣的,甚至有的時候還跟著附和幾句,但是久而久之,就很少有人再跟他一起分享屬於他自己的快樂了,同事都開始有意無意地疏遠他。

王先生一直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會遭到同事們的冷落。直到後來有一次,經過他當了多年領導的父親的點撥,王先生才意識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從此之後,王先生再跟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很少談論自己的事,而是多聽別人講話,因為別人也有很多事是需要拿出來吹噓的。王先生在與別人閑聊的時候,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炫耀他們的成就,而提到自己時隻是非常謙虛地說兩句。

時間長了之後,王先生與同事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好,不管是上司還是同事都願意同他交往,直到王先生最後被提升,都沒有人說閑語。

老子曾經說過:“良賈深藏寶若虛,君子盛德貌若愚。”意思就是說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卻顯得愚笨。也就是告訴我們,人要學會藏其鋒芒,收其銳氣,不要讓別人對自己的優勢一覽無餘。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到極端,到了極端就必然會走向反麵。孔子強調的剛柔相濟的處世方法,其實在《易經》中說:“太陽到了正午的時候就要往西邊偏斜了,月亮到了滿月時就要開始缺損了。”正是在強調極端陽剛,必然產生反作用。而我們隻有時刻警惕、謹慎,順應變化,把握住剛柔進退的分寸與時機,這樣才能確保安全,從而走向成功。

更何況,沒有哪個人喜歡別人處處顯得比自己高明、優秀。你如果真的比別人高明,別人也是看得見的,根本就不需要你自己去吹噓。相反,如果你經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不重要的位置,而時刻把別人放在心上,而且經常對別人給予關心,那麽你一定能夠改善和鞏固同周圍人的關係。

我們既應該懂得工作的重要,也要體會到生活的樂趣,能夠隨時把心中最真誠的愉悅帶給大家,這才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要訣。

維也納心理學家亞佛·亞德勒曾在書中寫道:“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難會很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是出自於這種人。”

可見,人們通常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一般不把他人放在眼裏,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就是由於一方不把另一方放在心上,甚至是雙方都互相不把對方放在心上而引起的,種種仇視和敵意也都是由此而產生的,最後給大家帶來了數不清的麻煩。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對別人多一份關注和重視,那麽你將多一位朋友,世界也將多一份溫馨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