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論語·述而》

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前幾天,有幾個朋友在一起吃飯,酒足飯飽之餘大家開始閑談起來,一個人說道:“王兄,最近又有什麽新作?”王兄還沒有回答,就聽見另外一個人說道:“齊兄,你這還要問嗎?王兄才思敏捷,而且文采過人,又耕耘在文壇,怎麽會沒有大作呢?”王兄聽完之後心裏當然是非常高興了,但是嘴上還是謙虛地說道:“孫兄,你真是言重了,幾篇文章又怎麽算得上是大作呢?”

從前有一位母親在和別人聊天時候談起了自己的孩子。

她的兒子有一次提出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要求,就是希望媽媽給自己買一條牛仔褲。可是兒子又怕自己的母親不給買,因為他已經有一條牛仔褲了。

於是她的兒子就開始想辦法,采用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她的兒子並沒有像別的小孩子那樣又哭又鬧,死纏爛打,而是非常鄭重地對媽媽說道:“媽媽,您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媽媽了,那你有沒有見過好媽媽的兒子隻有一條牛仔褲呢?”

兒子這種略帶天真,又有一點小心思的話,一下子就把媽媽給打動了。現在媽媽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起了當時自己的感受:“兒子這麽說話,讓我不得不答應他的要求,不答應的話真的是對不起他啊,我就算是在自己的身上少花一點錢,也不能太委屈了自己的孩子。”

僅僅是兒子的一句話,就把母親給說服了,從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兒子能夠從母子的道義上麵來刺激自己的母親,讓母親覺得兒子的要求合理,並不過分。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每個人對他人都有一份期待,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別人恰如其分的讚美,就能夠讓自己感到滿足。所以我們不要吝嗇每一句讚美他人的話,而當你讚美了別人,滿足了別人,別人也會反過來滿足你。

其實多說一些誇獎別人的讚美之言,有助於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但是讚美之言一定要發自內心,因為語言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內心活動,一些不真誠的讚美很有可能就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