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她的故事,則讓一座古韻天然的城,風情萬種,靈動鮮活。仿佛一朵靜美的蓮花,耗盡生命裏所有的深情,隻為等待一個人,細細聆聽,她的心事。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
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
不怕它隻是我個人的蓮燈,
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著人海的浪濤
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
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
宛轉它飄隨命運的波湧
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
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裏,
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
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
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
她就是林徽因。這首《蓮燈》是她對生命倔強的表達。
有人說她的美風華絕代,有人讚她的氣質清雅自持,她三歲時手扶藤椅的模樣讓人莫名地喜愛:一個小小的女孩子站在庭院中,背靠一張老式藤椅,清澈的眼睛注視著前方。那老宅已有百年曆史,那藤椅亦默默守候了很多人的歡笑和淚珠。唯有那個女孩尚不知人事,看不出性格,看不見未來,卻給人留下無限暢想,暢想那光陰,該如何惠贈那個女孩,亦不知那遙遠處會有怎樣的期待和遭遇。
1904年6月10日,杭州。陸官巷古樸安詳,一如往日,空氣中飄散著梔子花的清淡香氣。林宅的主人——太守林孝恂的長子,二十八歲的林長民此時並不在家中。他正與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奔忙著,和熱血沸騰的憲政名士來往,用筆杆子為他們的主張搖旗呐喊。他整日忙碌,極少過問家中事,甚至包括自己待產的太太。
忽然,一聲嬰兒清亮的啼哭打破了這座巍巍官宅燥熱的寧靜。這一聲啼哭在太守和妻子遊氏聽來猶如天籟——林孝恂的長孫女,長民的長女出生了。
她是林家的第一個孩子,聰慧乖巧,被長輩視為掌上明珠。她也是妾室的女兒,與父親聚少離多,守著幽怨的母親。林徽因的母親何氏並不得寵,在父親娶了第三房太太程氏之後,母親與父親的關係更加疏離。
人生就是這樣,不能事事完滿。看似幸福寧靜的生活,也隱藏著苦澀的暗湧,就好像花容月貌,終將抵不過春恨秋悲的無人欣賞,必將獨自凋零。
人們都說,每個內心強大的女人都經曆過一段能讓自己大徹大悟的感情。對林徽因而言,父母間沒有感情的婚姻,則開啟了她早慧的心智。麵對家庭裏層層疊疊的暗湧,她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閱讀,在那些清朗明媚的文字裏,尋得自己的一方天地。
有人說,林徽因善良、聰慧,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從不會嘲笑他人。也有人說,她理智得有些冰冷無情,從不會沉溺在某種情緒中。而我以為,這樣的性格,與她陰暗的童年經曆息息相關。
她的心被秋月春風的情懷滋養,被詩酒年華的故事填滿。她的心事,柔情而婉轉。
天色漸沉,空氣裏古舊的濕氣迎麵襲來,青石板上苔痕依舊,烏篷船裏燈火稀稀,搖櫓聲從遠處傳來,讓人仿佛置身夢境。也許,在那煙雨瀟瀟的民國,也有一個女子,將內心的愁怨凝結於此,不可碰之,不可憐之,隻願船槳劃開內心的波紋,讓它沉入雲水間,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