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權製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有人為建構的成分,而且是可以改變的。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大多數文化都形成了男權製,並持續了數千年之久,隻有少數例外,例子有人類學家米德所研究的一些島國和蔡華研究的我國雲南省的摩梭文化。因此,可以斷言,男權製是一個跨文化的現象。
雖然女性主義理論千差萬別,但是在一點上保持高度一致,那就是:男權製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有人為建構的成分,而且是可以改變的。其實,在最近100年間,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一改變與女性主義理論家、實踐家的努力有關,是風起雲湧的婦女運動的直接後果。
概括地說,男權製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男性統治:所有權威的位置,無論在政治、經濟、法律、宗教、教育、軍事、家庭中,都保留給男性。用男性的標準評價女性,而不是相反。例如,想象一下在報紙上出現對總統這樣的一句評價:“我想知道他是否能夠像女性那樣做個好總統。”所有人都會覺得別扭得不行,沒有這樣說話的。與此同時,在報紙上對一位女性總統競選人做這樣的評價(我想知道她是否能夠像男性那樣做個好總統)卻顯得那麽“自然而然”,司空見慣。
第二,男性認同:核心文化觀念關於什麽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總是同男性和男性氣質理想聯係在一起的。例如,用“男人”的“他”代表人類。男人在前台,女人是背景,使女性邊緣化,把女性變為規範之外的人和例外,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前提下,把掙錢的工作當做事業,不掙錢的家務不是事業。
第三,將女性客體化。在男務和交易中將女性用做客體。限製和阻礙女性的創造力;不讓女性接觸社會知識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領域;否定女性的性;將男性的性強加於女性;命令和剝削女性的勞動力,控製其產品;上限製女性,阻止女性的活動;文化意識形態和信息貶低女性,貶低女性的角色、工作、產品和社會環境;符號設計暗含對女性的貶低;社會結構安排從社會最高權力機製排斥女性。
第四,男權製的思維模式。其中包括兩分思維,即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將所有的事物分為黑白兩極,忽略中間狀態。例如:陽剛與陰柔、主體與客體、淺膚色與深膚色、理智與感情、心靈與、善與惡。線性思維:時間和曆史都依線性前進,忽略了循環。
等級思維:忽略了隻是不同沒有高低之分的事物。
當男性統治女性時,他們說的是:上帝或自然迫使女性服從男性,通過賦予男性某些品質(理性、邏輯、智力、靈魂),賦予女性另外一些品質(混亂的情感、無法控製的等),將女性邊緣化。男性並不直接說女性什麽,而是用委婉的話去掩飾真正的含義,當他們想促使女性屈從於男性時,卻是用“保護家庭”的口號出現。
在當今社會,男性精英不敢再公開說女性是天生的二等公民,關於有某一類人生而低人一等的話語在21世紀的話語中沒有合法性。但是,性別歧視的話語和觀念還遠遠沒有退出公共話語的舞台。男女平等的事業還將經曆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