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四戰之地(二)
“那些侵略者的禿鷲,這的會從這裏攻來嗎?”2008年3月26日的淩晨,在位於孟加拉首都—達卡東南的布裏甘加河河畔,一個瘦小的身影正背對著初升的朝陽守候在首都近郊鬱鬱蔥蔥的芒果樹林之中。這位正在等待著今天的血腥圍獵的年輕人名叫哈德爾。就在昨天他剛剛度過了自己23歲的生日。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他遠離戰場的理由。在印度人的入侵開始之前,他有著一個完美的家庭,在孟加拉國立大學就讀物理係。不過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在一聲聲的炮聲中逐漸破滅,最終一去不複返。而此刻吞噬一切的戰火已經燃燒到了哈德爾的家門口了。
盡管加入孟加拉正規民兵組織—“安薩爾”僅有短短的10天,但是哈德爾卻已經轉戰了多個戰場。就在從軍入伍的第一天,哈德爾便和眾多第一次摸槍的同僚們一起,跟隨著自己的指揮官—附近清真寺裏曾經的隨軍毛拉,沿著恒河的河岸向南,搜索一度試圖逆流而上撲向他們家園的印度陸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的殘兵。雖然“安薩爾”民兵擁有完備的武器配備和組織編製。但是在來自中國的軍事顧問—任令羽中將的擴軍計劃之下,哈德爾的第一次出征不僅沒有領到任何發放的武器,甚至連軍服都沒有。而他戰友的情況也並不比他好多少,在那個淩晨無數剛剛從阻止孟加拉陸軍第1步兵師的街頭遊行中回來的年輕人就這樣提著從家裏翻箱倒櫃找出來的*、曲棍球棒、長刀踏上了征程。
在這次行動開始之前,哈德爾曾不止一次的認為下達這個命令的“中國將軍”—任令羽是個瘋子。任何有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出無論聚集多少這種烏合之眾都無法匹敵一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一聽到槍聲,我就跑!我們有這麽多人,子彈不一定會打到我。”雖然隊伍中其他同齡人看起來是那樣無所畏懼。但是哈德爾卻暗下決心,一定不能死在這樣不隻所謂的荒謬行動之中。“難怪中國會出現義和團運動。”一路跟著隊伍在恒河邊的紅樹林裏搜索著,握著一把已經許久沒有人使用的開山刀,哈德爾的腦海裏一遍遍的幻想著手持自動步槍的印度陸軍士兵輕鬆的屠殺著自己同胞的模樣。
但是令他震驚的是,當他們跟隨著硝煙的味道走到一個小河灣之時,等待他們的卻是一艘到處布滿了彈坑,幾乎被打爛的擱淺漁船,以及散落一地武器和彈藥。除了幾個滿身是血的印度傷兵正在枯葉堆中垂死的呻吟之外,他們沒有看見任何的敵人。“大家不要客氣,盡管挑選自己所喜愛的。這是真主安拉的賞賜。”雖然領隊的毛拉用激動的口吻宣布了這一鼓動人心的消息,一場搜索殘敵的苦戰,便成為了一路打掃戰場的武裝遊行。
在恒河兩岸,由任令羽指揮的“安薩爾”民兵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了每一個印度陸軍的殘兵可能登陸的地點。他們繳獲了數以萬計的自動步槍、成箱成箱的彈藥、迫擊炮、重機槍甚至裝甲車和坦克。麵對著叢林之中突然湧出的大群孟加拉人,在河麵之上飽受火力夾擊,又經過了一夜與恒河的波濤、甲板上的火焰搏殺。大多數印度陸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的士兵早已筋疲力盡。加上被打亂的建製,以及完全陌生的環境。一切的一切都已經無情的吞沒了他們最後的一點的鬥誌。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便向著這群幾乎和平民沒有兩樣的民兵們放下了武器,舉手投降。
“如果是在正常的戰場條件下,一個現代標準的機械化步兵師足以擊潰百萬民兵。但是這一切必須遵循一個最為基本的先決條件—那就是正常的戰場條件之下。在當時的條件之下,印度陸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雖然仍保有2
3以上的戰鬥力,但是各部隊卻被恒河的河網分割在各個沙洲和河灣之中。所謂:驚弓之鳥,不堪弦響。隻要及時派出足夠的部隊,進行搜殺。這些殘兵便不過是一群狼狽的俘虜。”在達卡的城防指揮中心之內,盡管當孟加拉陸軍參謀長默伊恩中將的聽到自己的副官匯報任令羽麾下的“安薩爾”民兵成功的俘獲了5000多名印度陸軍士兵時,幾乎詫異的不能相信。但是在經過了反複的分析之後,他卻不得不最終佩服這位來自中國的同行。
經過了恒河之役,“安薩爾”民兵組織困窘的武器儲備狀況終於得到了一定的緩解。盡管哈德爾還是沒有穿上正規的軍服,但是好歹領到了屬於自己的武器。雖然那是一把來自印度的INSAS自動步槍。不過並非所有的戰鬥都是那麽輕鬆的。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安薩爾”民兵組織在任令羽的指揮之下,開始移師布裏剛戈大橋地區。在那裏孟加拉陸軍第1步兵師圍困住了近3000名印度入侵者,他們是從納拉揚甘傑登陸的印度陸軍正規部隊和印藏特種邊境部隊殘部混編的頑敵。
盡管在圍攻這支已經陷入絕地的敵軍的過程中,以陸軍第1步兵師為主的孟加拉正規軍損失慘重。但是似乎並沒有任何人懷疑,孟加拉陸軍可以也應該打贏這場艱苦的殲滅戰,而任令羽卻是一個例外。就在孟加拉陸軍攻勢如潮之際,任令羽卻突然下令孟加拉陸軍的所有正規部隊撤出了布裏剛戈大橋外圍的戰場。取而代之的是幾乎毫無實戰經驗的“安薩爾”民兵組織。
“我們不過是被用來消耗印度人子彈的炮灰吧!”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情,哈德爾背上那支本不屬於自己的自動步槍跟隨著部隊進入了前線。但是等待他的卻不是前仆後續的攻堅戰,他的敵人更多的是潮濕、疏鬆的孟加拉大地。按照任令羽的計劃,“安薩爾”民兵組織開始在布裏剛戈大橋兩端的印度軍隊防禦陣地外圍大肆挖掘戰壕。這是一項不間歇的土木作業。哈德爾和他的戰友每天迎著印度空軍幾乎不間歇的轟炸,將壕溝向著印度軍隊的陣地一米一米的推進著。
麵對著兩端防線之上逐漸逼近的戰壕,無論是印度陸軍之中資深的兩棲作戰專家—阿爾瓊上校還是曾經縱橫雪域的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指揮官—丹真宗智全都束手無策,盡管他們還沒有與這些轉防的敵軍展開過一次正麵的攻防戰,但是當這些戰壕推進到自己防線的最前沿時,即便是一群新兵都可以憑借數量的優勢將自己麾下的這些百戰精銳趕盡殺絕。“如果還有一支可以一戰的裝甲力量,哪怕隻有一輛便能輕鬆的瓦解這種落伍的戰術。”盡管印度海軍航空兵和空軍仍不遺餘力的向他們提供的火力掩護。但是顯然轟炸並不能摧毀這些蜿蜒向前的坑道。一直保持著樂觀態度的阿爾瓊上校也曾一度絕望起來。
不過隨著攻入孟加拉國土的印度陸軍在外部戰線不顧一切的猛攻,孟加拉陸軍開始在各條戰線之上節節敗退。特別是橫貫孟加拉國土的賈木納河,孟加拉陸軍曾寄希望於可以這條“天塹”為屏障阻擋住印度陸軍的鐵蹄,但是任令羽卻力諫孟加拉女總理—卡莉達.齊亞,再次提出了要求孟加拉陸軍放棄戰前便預定在賈木納河右岸進行戰略決戰的計劃,將包括2個步兵師、數萬民兵部隊組成的主力兵團撤回達卡。
顯然這並不是一個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建議,特別是在印度威脅將對任何進攻本土的入侵者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很多孟加拉陸軍的軍官開始懷疑任令羽是秉承了北京的意願,有意將孟加拉拱手送給印度。以換取亞洲核戰爭陰雲之下“恐怖的和平”。他們以辭職為威脅,堅持在賈木納河阻擊印度陸軍的進軍。
“在沒有製空權和火力優勢的情況之下,沒有任何河流可以阻擋住現代化陸軍的強渡。我知道孟加拉陸軍寧願敵人踏著自己的屍體前進,也不願意背對著敵人逃走。但是我不得不告訴大家,每一個士兵都是軍隊的財富。我們沒有權力揮霍他們的鮮血。”麵對著幾乎寸步不讓的友軍,任令羽仍不能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他隻能以“待有所為”安撫這些對自己充滿了不信任的孟加拉將軍。如果不是卡莉達.齊亞總理的支持,或許一場血腥的屠殺便會在賈木納河右岸展開。
撤出賈木納河右岸的孟加拉陸軍交叉掩護著,向首都達卡的方向撤退。當然在他們的身後,任令羽留下了最好的殿後部隊—地雷。盡管順利的突破了賈木納河一線,但是印度陸軍卻不得不在滿是雷場的河岸上小心的推進著。
“這就是你所謂的待有所為嗎?十萬大軍龜縮在這狹小的首都地帶作困獸之鬥嗎?”到3月20日,印度陸軍的地麵部隊已從東、北、西三麵進抵達卡,空軍和海軍也對孟加拉實行了空中和海上封鎖,幾乎切斷了孟加拉首都與外界的一切聯係。同時,印度官方也加強了對孟加拉軍隊的心理攻勢。印度陸軍的戰地廣播電台開始反複地播放了新德裏給孟加拉人的勸降信,並開始在孟加拉陸軍的防區內空投了印有勸降信的傳單。為加強心理攻勢,印空軍還加大了對孟加拉陸軍防禦地區的空中打擊力度,在達卡城周圍20公的戰場之上所有交通要道之上幾乎都陷入了空前的爭奪。但是顯然達卡的守軍已經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絕境之中。
不過盡管距離發動本次“孟加拉戰役”的最終目標—攻占達卡僅一步之遙,但是作為印度陸軍此刻戰區的最高指揮官—喬京德爾卻深知要邁出這曆史性的一步並不容易。
目前按照預定計劃陸續抵達達卡外圍的印度陸軍已經超過了6個師—印度陸軍第3集團軍的第8山地步兵師、第4集團軍的第2山地步兵師、第5山地步兵師、第33集團軍的第27、第2山地步兵師以第1集團軍的第31裝甲師。這6個師的總兵力超過12萬人,已經對達卡的守軍相成了壓倒性的優勢。但是連日以來的對達卡所發起的一次次攻擊卻都已失敗而告終。
“印度陸軍難道已經失去了攻堅的能力了嗎?”麵對著各部隊在進入達卡外圍之後舉步為艱的進展情況。喬京德爾曾一度失去了理智,要求各集團軍槍決一批作戰不力的下層軍官。但是轉念一想,喬京德爾卻也不得不承認,打出目前的戰局來也不能一味的責備一線的官兵。畢竟印度陸軍目前參與攻城部隊之中8成以上都是以高原地帶作戰為背景組建的“整編山地步兵師”。
由於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衝突中印度陸軍的表現令新德裏失盡的顏麵,所以此後印度陸軍一直都懷有一種深深的“山地作戰情節”—似乎在印度人的理念之中,完全忽略了中國方麵的種種不利因素,片麵的強調自己的戰敗是因為沒有專業的“山地戰部隊”。因此1962年之後,印度陸軍就開始按照作戰的要求和戰區的劃分將其編製內的步兵師一律由原來單一的步兵師劃分成了平原步兵師和山地步兵師兩種完全不同的編製。
到20世紀80年代末,印度陸軍編製之內的山地步兵師已達到了10個,占印度陸軍總兵力的近1
3。這些山地步兵師突出的強調了在高原山區對敵方步兵單位的殺傷火力,以及高原地形下的機動性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山地步兵師之內還編製有騾馬一千多匹,以保證軍隊在簡易公路乃至沒有公路的條件下,仍能順利實施戰鬥行動。而在此後的發展之中,印度陸軍又通過對各山地步兵師配備直升機大隊的方法,來提高機動和後勤保障能力。
應該說在印度獨立以來的並不漫長的曆史上,山地步兵師一直發展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無論是與巴基斯坦陸軍在冰川之上的正麵對抗,還是清剿活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穆斯林遊擊隊。印度山地步兵師均表現出了良好的戰術素養。而在中印馬六甲衝突爆發之前,印度—美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聯合組織的代號為“YudhA
hyas(印度當地語言:準備戰爭)”的演習之中。美國陸軍的官兵更對印度山地步兵師的表演交口稱讚—認為印度陸軍擁有一支世界上最能吃苦、裝備精良的山地作戰部隊。這一劑強勁的迷魂藥一時間令印度陸軍自上而下都輕飄飄起來。開始盲目的相信這些山地部隊的戰鬥力起來。
實際上任何部隊都會有它固有的優勢和弱點,而往往越是針對性強的兵種,其在特定環境之下優勢越為明顯,而同時一旦離開了自己所熟悉的戰場,這些針對特定環境進行編組和訓練的步兵們就往往會顯得越不容易適應。同時弱點也更為明顯。在印—美聯合組織的“準備戰爭”演習之中,美國陸軍派出的是部署在阿拉斯加高寒地區的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這些部隊雖然有充沛的寒帶作戰經驗。但是喜馬拉雅山脈的環境顯然與阿拉斯加不同,盡管選擇了海拔較低的喬巴提亞作為訓練基地,但近2000米的海拔,已經令美國陸軍的士兵稀薄的空氣麵前敗下陣來,僅僅輕微的運動量便可以令一個強壯的美國陸軍上士不堪重負,一個禮拜的訓練使得美軍士兵的體能和心理經受了幾近極限的考驗。而印度士兵由於已經適應當地環境而顯得舉重若輕。這一幾乎不值得吹捧的事件,到了印度官方的宣傳機器口中,成了印度陸軍山地步兵師力挫來訪的美國“三角洲”、“遊騎兵”和“海豹”多支特種部隊的輝煌戰績了。
而一度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印度陸軍山地部隊一旦進入了平原地帶便顯得極度不適應。在高原之上長期強化的通訊技術、小分隊縱深滲透和火力運用,以及使用激光指引空軍對敵進行精確轟炸的技術,在陣地戰和攻堅戰中幾乎毫無用處。而缺乏重型武器以及運輸工具的弱點,卻令印度陸軍在孟加拉的軍事行動顯得無比的混亂。
如果他們的對手不是來自中國的任令羽指揮之下的孟加拉軍隊,那麽或許印度陸軍還可以勉強使用這些山地步兵師在賈木納河流域打一場精彩的迂回殲滅戰。畢竟這條位於孟加拉中部的河流距離印度各山地師的出擊陣地並不遙遠。但是在關鍵時刻,任令羽的大步調後撤,卻徹底打破了印度陸軍的計劃,麵對迅速收縮的孟加拉陸軍,可憐的印度陸軍山地部隊恐怕隻能用疲於奔命來形容。一時間在每一條通往達卡的公道之上幾乎都可以看到趕著騾馬運送彈藥的印度陸軍山地步兵的身影。
“說是已經完成了合圍之勢,但實際上卻是無力攻擊!”在位於在北京的總參指揮中心內,連日來一直都對戰局憂心忡忡的胡維風中將此刻顯然也對喬京德爾所麵對的困境素手無策。“計算機評判係統已經根據了連日來的實戰數據修正了各方的部隊數值。剛剛我們模擬了一次不計傷亡的總攻,結果是印度陸軍僅突破外圍的防線,就需要傷亡5萬以上,達卡戰局仍將陷入巷戰之中。”麵對著擔任藍軍最高指揮官的老上級—胡維風中將,濟南軍區第54集團軍軍長宋仕波少將有些為難的匯報了藍軍最近的困局。
“不拿下達卡,孟加拉的戰局就永無休止。如果繼續這樣膠滯下去,一旦中國陸軍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等待印度陸軍的將是一場更大規模的災難。如果我是喬京德爾,此刻也惟有冒險一試了吧。”思索了良久之後,胡維風中將最終下達了這個早已準備了多時的命令,盡管這是一次成功幾率不超過30%的豪賭,但是胡維風中將相信無論成功或是失敗這次冒險最終都將寫進人類軍事史。
“雖然瘋狂,但這畢竟死中求活的唯一機會。好一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啊!”在總參指揮中心的另一間推演室內,扮演著任令羽的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戚度大校此刻顯然早已猜到了他的對手的棋路。不過即便如此,即便是一向可以“料敵之先”的戚度此刻也無法預言在達卡使用這種戰術最終的凶吉,因為即便共和國的曆史上曾經有過無比輝煌的勝利,但是那也不過是一次兵行險著的嚐試而已。
“他們……終於來了!”蹲在茂密的芒果樹間,年輕的哈德爾望著遠方的天空,喃喃自語道,此刻他的身體開始無法控製的顫抖起來,那不僅僅是由於空氣中傳來的一波又一波的強勁氣流。在他的對麵黑壓壓的印度軍用直升機群正宛如蝗蟲一般撲來。顯然這就是喬京德爾最終的決定—動用武裝直升機群開展最後的攻堅。
直升機運用於戰爭領域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1944年4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緬邊界上,盟軍部隊第一次使用了YR-4型直升機成功地執行了叢林之中的救援任務。到了50年代,美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首開了H-19型直升機安裝火箭發射器進行過對地攻擊能力的戰例。蘇伊士運河衝突期間,英、法兩國軍隊在幹涉中東戰爭中開辟了軍用直升機進行機降突襲,直接增援登陸部隊的模式作戰。60年代,美軍在越南戰場上先後投入數千架直升機,不僅用作主要補給和營救工具,而且用於遂行機降和火力支援,從而肯定了直升機在空中機動的戰術中的作用。
而正是在越南戰爭之中,直升機群的廣泛使用,使直升機戰術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產生了兩種典型的空中機動作戰樣式:“鐵錘”(直升機突擊部隊)與“鐵砧”(裝甲部隊)的配合戰術以及“蛙跳”(多點機降)戰術。這兩種作戰樣式後來在直升機參加的曆次戰爭中頻繁使用。越南戰爭使直升機戰術發展到了空中機動的新階段。
在一段時間之內,大規模集中使用軍用直升機群,發揮“一樹之高”的優勢,憑借著猛烈的火力、卓越的機動性能摧枯拉朽般的席卷敵方的縱深一度成為各國軍事家們展望和爭論的焦點。但是隨著各國低空防禦係統的完善和各種輕便的單兵防空武器的出現。加上現代戰鬥機普遍具有的俯視、俯射能力,使得原本安全的低空成為了致命區域。從90年代開始軍用武裝直升機的安全上缺陷開始逐漸凸現出來。不過真正限製軍用武裝直升機大量使用的瓶頸卻是距離,現有的直升機在滿載或者懸吊裝備的時候,往返航程的距離都不能超過200千米以上,如果實行迂回進攻,那這個航程將更為縮短。
所以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陸軍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101空中突擊師也僅僅是把兩個空中突擊營的兵力“蛙跳”到150公裏以外的沙漠中,構築“眼鏡蛇”前進作戰基地而已。而僅僅是這個2個營的兵力就幾乎耗盡101空中突擊師的所有直升機空運能力。
但就在全世界似乎都對大規模使用武裝直升機形成戰役突擊這個問題上失去了信心之際,一個奇跡卻意外的在2005年上演了。在解除越南北部叛軍—“越人陣”武裝的過程中,中國陸軍成功的集中了1000架軍用直升機,組成4個戰役集群,從距離越南首都河內400公裏的南寧、柳州、桂林等地的軍用機場出發出其不意的直搗河內。而那次戰役的指揮官正是此刻守備著達卡的任令羽。不過今天他必須從一個進攻者的身份轉化為防禦者。
3架隸屬於印度陸軍第659偵察
聯絡中隊的“獵豹”型多用途輕型直升機掠過孟加拉首都市郊的戰場,在他們輕巧的機身兩側所攜帶的68毫米火箭吊艙正閃爍著毀滅的光華。不遠處的孟加拉陸軍倉促防線組織的防線上,幾挺臨時被架設在重型民用車輛之上的56式四聯14.5高射機槍身頑強的抵抗著。這顯然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抗。雖然這種以過時的防空武器和民用車輛的組合,曾在達卡外圍的防禦戰中發揮過不可替代的作用,經常打的缺少裝甲車輛的印度陸軍山地部隊動彈不得。但是在集群的武裝直升機麵前,他們的火力和裝甲顯然都不足以捍衛自己和祖國的天空。
接二連三的“民用防空戰車”被飛舞的火箭彈正麵擊中,或被劇烈爆炸掀反在地。達卡的大門似乎已經被印度陸軍航空兵的突擊所洞開了。但是就在這3架“獵豹”型多用途輕型直升張揚的飛過滿是屍體和殘骸的防線,向達卡市中心的方向飛去之際。一排突如其來的彈幕卻如一隻火焰的巨爪一般突然揪住、捏斷的隊列之中最後一架“獵豹”型多用途輕型直升機的機尾。
濃烈的黑煙、熊熊燃燒的火焰、螺旋狀急速下墜的直升機的側方。在一輛軍用卡車側反的地盤之下,一個孟加拉陸軍的中尉正操控著幾乎摔散了架的高射機槍,將準星套向下一個目標。盡管粘稠的血液已經浸透了他頭頂的軍帽,順著他的前額模糊了他的視線和臉頰。但是人們還是可以清楚的讀到他此刻嘴角的笑容。而在他的身後更多的印度陸軍航空兵的俄製米—35型武裝直升機那宛如黃蜂般的身影正逐漸清晰起來。
“我堅信孟加拉終將在這樣浩劫之後浴火重生,因為我們有象中國這樣強大而有責任心的盟友。”孟加拉政府的權力中心—總理府內,望著初升的朝陽,孟加拉的最高領導人—女總理卡莉達.齊亞今天換上了南亞次大陸女子隻有出席葬禮時才會穿上的黑色紗麗,此刻的她顯然已經不在確信自己和腳下的這座城市是否還能看見明天的太陽,但是她依然相信中國政府不用背棄任何盟友,即便今天達卡不免淪陷。但是中國依然會戰勝印度,幫助孟加拉複國,因為此刻的敵人已經是末路最後的瘋狂了。
“不!總理閣下,孟加拉之所以可以存在下去,是因為他擁有一群不可征服的人民。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在這裏見證這一段恢弘的曆史詩篇。”站在卡莉達.齊亞總理的身後,今天的任令羽也和以往不同,他換上了平時並不多穿的中國陸軍作戰服,嶄新的鋼盔上紅色五星和八一徽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作為一名戰場的指揮官他對戰局的發展依舊充滿了信心。但這並不表示他也對自己的生命延續也同樣成竹在胸。
此刻在通往達卡市中心的每一條道路上,到處都可以看到全副武裝、一臉堅毅衝向戰場的勇士,以及不斷從外圍各條戰線上被後鬆下來的傷兵。正如任令羽所說的那樣,他們並不沒有更多的驚慌和恐懼,有的隻是不甘失敗的萬眾一心。
集中大量軍用直升機攻占一座缺乏完整防空體係城市的戰術,或許在理論層麵上並非是他的首創,但是在實用領域他卻是世界陸軍史上的先行者。河內的輝煌勝利,曾見證過他軍旅生涯的最高點,也同時宣告了這種戰術的可實施性。但任令羽也早已預料到了,自己所開創的這一新的領域終將為世界各軍事大國所掌握,其中也不會缺乏共和國的敵人。可能唯一出乎任令羽意料之外的事,這一天會降臨的如此之虧。而自己所指揮的竟是幾乎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水平之上的孟加拉軍隊。
“聽說指揮孟加拉人堅持到今天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將軍?”在位於距離孟加拉首都達卡100多公裏的孟加拉城市—錫拉傑甘傑的前線指揮中心內,剛剛從加爾各答趕到前線的印度陸軍上將—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一邊注視著不停從自己眼前的野戰機場上各種型號的軍用直升機呼嘯而去,一邊好奇的向自己身邊的參謀們了解著這數周以來戰局的每一個細枝末節的變化。在喬京德爾看來從開展以來孟加拉陸軍幾乎每一個行動都顯得是那麽詭異而富有創造性。無論是從單就戰役進展的戰術層麵來講,還是放大到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的戰略角度,與他交手的對方幾乎沒有走錯任何一步棋。
孟加拉陸軍盡管擁有著本土作戰的有利條件,但卻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處於無法諱言的絕對劣勢。而三麵受敵的國防環境,更令這個弱小國家本以少到可憐的縱深更是大打折扣。如果不是任令羽要求部隊大踏步的後撤,那麽恐怕在邊境地區的交戰中,zhan有機動性和兵力優勢的印度陸軍早已完成了幾個暢快淋漓的殲滅戰了。而賈木納河更是加爾各答方麵早已規劃好的獵殺屠場。
在印度陸軍所有的預案之中,幾乎全部都沒有設定會與孟加拉方麵在首都達卡爆發一場鈍兵城下的攻堅戰,因為在加爾各答看來他們幾乎有無數個機會在野戰中將孟加拉陸軍那點家底吃個幹淨。但是在這個來自中國的將軍卻成功的指揮著一直以來被印度陸軍視為魚腩之旅的孟加拉人成功的躲過了所有的陷阱。並將來犯的印度陸軍主力成功的吸引到了達卡這座堅城之下。而在中國陸軍的刺刀麵前暴露除了自己空虛的側背。
背靠首都打一場艱苦的攻防戰,這不僅是一次以國家為賭注的豪賭,更是一次毫無退路的搏殺。如果非要給“名將”這個虛幻的頭銜下一個定義的話,喬京德爾相信此刻正在達卡城內的任令羽至少已經擁有了足以稱為“名將”的膽略。但是盡有這一份膽略似乎並不足夠,雖然他目前尚無法了解這位被派往孟加拉的中國將軍,在中國政府高層的眼中究竟是占據著一個什麽樣的位置。但是至少有一點喬京德爾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北京並沒有給予這個足以稱為“名將”的軍人以足夠的資源和戰略上的配合。
根據印度陸軍原先的計劃,強大的中國陸軍很可能在解除了印度核武裝之後24小時內從錫金邦湧入印度本土,在切斷西裏古裏走廊的同時,在印度陸軍的側翼展開大規模的攻勢,依然這個預案,喬京德爾在新德裏就習慣不惜打光駐守錫金的一個山地步兵師的兵力遲滯中國軍隊48個小時。但是從目前由乃堆拉山口等地傳回來的情報來看,中國陸軍竟絲毫沒有任何行動的跡象。
“這是中國人慣用的隱蔽接近,突然發力的短促突擊戰術。”一開始喬京德爾也認為這一切不過是中國陸軍為了達到戰役的突然性而釋放的煙霧,但是到目前為止已經48個小時過去了。中國陸軍卻依然沒有任何的舉動,這就不禁讓喬京德爾感覺有些蹊蹺了。“巴基斯坦陸軍目前的進展很順利,伊斯蘭堡的電台已經放出風聲,將在一個月內解放新德裏。莫非中國陸軍也同樣擔憂深入我國境內後大規模地麵戰所產生的巨大傷亡。”在喬京德爾的腦海之中,他可以不得不為中國陸軍的這種離奇行經尋找理由。
盡管中國陸軍長期以來的傳統就是“用於拚搏、不怕犧牲”,但是在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之後,中國人民的普通家庭對戰爭的承受能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加上近代以來中國陸軍便鮮有攻入敵國境內數百公裏的記錄,野戰無對的中國陸軍是否還能應付殘酷而激烈的巷戰呢?這一切顯然都會影響北京最高決策者的思緒。竟然巴基斯坦方麵進展順利,而印度東部戰區目前依舊擁有近40萬大軍的機動力量。北京政府似乎也有理由在等待下去。
而更能堅定喬京德爾信心的是,在解除印度核武裝的行動中巴基斯坦方麵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不能想象在新德裏這個共同的敵人倒下去之後,伊斯蘭堡會選擇倒向中、美兩大國中哪一個。與其大張旗鼓的大軍南下,替已經在向新德裏突進的巴基斯坦鐵騎拖住印度陸軍東部集團。不如等到印、巴兩國在西部戰線之上分出勝負在介入也不遲。喬京德爾相信長於謀略和計劃的中國政府不會沒有看出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而在這樣的大搏弈之中,孟加拉這樣的一顆棋子顯然已經顯得不足重輕了。雖然喬京德爾到目前為止還不能確定促使北京按兵不動的真正原因,但是目前他隻能用這些理由去揣測。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麽一切便顯得太反常了。
無論是出於何種理由令中國軍隊沒有在第一時間發起攻擊,但是喬京德爾似乎已經可以認定這將是中國近代決策者們犯下最為嚴重的一個錯誤。因為他們的遲疑所將得到的直接結果便是,印度陸軍迅速結束東、西、南三個戰區的搏殺,最終重新調整部署。以逸待勞的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等待疲憊的中國遠征軍的到來。
時間已經過去了48個小時了,在自己的直升機群突擊之下,毫無外援的達卡至多還能支持48個小時。而與此同時,印度陸軍最為精銳的第1集團軍已經開始從達卡外圍的戰場之上開始後撤,即便中國陸軍此刻發起攻擊,在錫金的印度陸軍山地步兵也至少可以抵抗48個小時,在48個小時之後,第1集團軍的先鋒部隊便可以順利的回防西裏古裏走廊,在那裏抵擋住中國陸軍的洪流。
盡管第1集團軍在後撤的過程中難免疲憊,但是與翻越了喜馬拉雅山的中國陸軍相比,他們依舊占據了內線作戰的優勢。而隨著戰局的膠滯,中國陸軍在後勤上的壓力將最終拖垮這支精銳部隊,等待印度陸軍第33集團軍回防完畢,早已習慣了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形的印度陸軍山地步兵將輕鬆的擊敗中國遠征軍中駐守在成都平原上第13集團軍。畢竟中印兩國在山地步兵編製上比例為1:4。印度陸軍有理由戰而勝之。
喬京德爾此刻的信心依舊滿滿,盡管此刻從達卡方向不斷傳來各直升機突擊部隊遭遇頑強抵抗和蒙受損失的消息。但是他相信這樣的損失是值得的。盡管對於還不富裕的印度來說,每一架軍用直升機都是昂貴的財產,但是相比起這次突擊所將產生的戰略意義。喬京德爾相信這樣的犧牲是完全值得的。
印度陸軍航空兵組建於1986年11月,其編製體製幾經調整,於90年代初得以固定下來。目前,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並且根據情況在進一步增編。其基礎為原空軍的校射機部隊。隨著這一新兵種的建立,印度陸軍從此有了自己的“空中機動和打擊部隊”。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印度陸軍航空兵日趨壯大,極大地增強了陸軍“空地一體”的作戰能力,已成為陸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空中機動和空中打擊力量。
印度陸軍航空兵理論上由陸軍司令部控製。在陸軍司令部設有陸軍航空兵處,專門負責陸軍航空兵的業務工作。東部、西部、北部、中部及南部各大軍區均編有陸軍航空兵室,負責本軍區的陸航業務工作。印陸軍航空兵在編製上采取的是“中隊——分隊”式結構。中隊為最大建製單位,下轄若幹個分隊(數量不固定,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為4~5個),分隊是基本作戰單位。在每個印度陸軍集團軍內都會編製有1~2個陸軍航空兵中隊。而主要負責山地作戰的東部軍區的3個陸軍集團軍更強化的軍用直升機的配置,加上印度陸軍第1集團軍下屬的3個陸軍航空兵中隊。目前戰場之上,印度陸軍可以投入的陸軍航空兵中隊總計有7個,以通常每個中隊編製20架直升機、50餘輛作戰車輛、4輛導航車、480餘人來計算,目前在戰場之上,喬京德爾在達卡攻堅戰中可以使用的陸軍航空兵便擁有140架左右的軍用直升機。
這樣的力量可能與任令羽在突擊河內時的近千架直升機的師級規模突擊的大手筆相比,似乎並不強大。但是有幾點戰場環境的變化卻是不容忽視的。首先,印度陸軍的大多數野戰機場距離達卡都不過100公裏,這一點與任令羽所指揮的400公裏突襲相比,幾乎縮短的將近2倍。任令羽的河內突擊機群之中有幾乎一半的直升機攜帶的彈藥、補給物資以及構築前沿基地的物資。而印度陸軍此刻突擊達卡卻可以輕鬆的形成連續多個波次的攻擊。其次任令羽在河內外圍沒有可以動用的地麵部隊,而印度陸軍卻有隻需要空中突擊打開一個突破口便可以裏應外合。最後一點也是最為關鍵的,那就是任令羽所麵對的“越人陣”擁有盡管落伍,但是完備的防空火力係統。而孟加拉陸軍的防空火力卻隻能用可憐來形容。
在21世紀空軍稱雄的時代裏,這個國家不僅幾乎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新銳戰機,連防空導彈都是鳳毛麟角的稀罕裝備。除了已經消耗的所剩無幾的戰前進口的近百具中國陸軍已經普及的“前衛—2”型肩射防空導彈外,這個國家僅有少數隻能對付高空目標的中國生產“紅箭-2”型防空導彈。廣袤的天空隻能依靠老式的高射機槍和高射炮來守衛。在這樣的武器麵前,印度陸軍的直升機突擊集群可以說是如入無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