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四戰之地(三)
三月對於亞洲這個世界最為遼闊的大陸來說,在很多地方意味著冰融雪化,萬物驚蟄,意味著河開雁來,生計勃發。但是對於在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寒冷和肅殺卻已經頑固的盤踞於此,遵循著那千百年來的古老規則,拒絕著一切的更改和變故。
踏著半米多深的積雪,印度陸軍第17山地步兵師師長蘇斯曼少將已經記不得這是自己在這48個小時之內第幾次按耐不住走上第一線,去親眼證實他一直以來所擔心的“大雪崩”真的沒有發生,強大的中國陸軍依舊在位於亞東的營地裏按兵不動。走進蜿蜒向前延伸的戰壕,蘇斯曼少將親切的與每一個與他所照麵的士兵握手拍肩,或許這樣的機會以後再也不會有了。
山地步兵師一直以來都是印度陸軍重點建設的對象,在編製上也幾經改變。對於自己所指揮的第17山地步兵師的戰鬥力,在位於印度共和國錫金邦首府—甘托克的師指揮內蘇斯曼少將已經自己的計算過多次了。
山地作戰的主角是步兵。由於高寒山地的特殊地理環境,技術裝備、特別是重型技術裝備很難展開;而山地地貌複雜,死角眾多,因此,在作戰的過程中對人的依賴是非常大的。因此印度陸軍的山地步兵師在兵員上要比主要在平原地帶作戰機械化步兵師要多2成以上,編製總人數達到15000人左右。
這些山地步兵師采取國際流行的三三製編製,在1個師部的指揮之下,3個山地步兵旅構成的其實戰的主力,每個山地步兵旅下轄3個輕型步兵營。為了在第一時間抵擋住中國陸軍隨時可能展開的短促突擊。蘇斯曼少將幾乎將自己手上的所有兵力都放置在了第一線。僅在乃堆拉山口一隘,第17步兵師便集結了超過2個營的兵力。而在山口兩側的山巒之上,為防止中國陸軍慣用的滲透和穿插戰術,印度陸軍的官兵也冒著漫天的飛雪艱難的構築了連綿的防線。
此刻在雪線之上隱約可見印度陸軍進行了雪地偽裝的“凱夫拉”型便攜式掩體,盡管該裝備具有防寒保暖、使用方便、偽裝性好的優點。但是讓部隊長時間駐守在那些荒蕪的山峰之上,即便是早已脫離了南亞溫暖陽光,習慣了凍土冰峰的老兵恐怕也難以支持。更何況這樣防線雖然易守難攻,但是要長時間的維持下去,對印度陸軍的後勤保障能力也是一大考驗。
“還在!山口依舊在我們掌握之中”在風雪中艱難的跋涉了近2個小時之後,蘇斯曼少將終於快要靠近他行程的終點—乃堆拉山口了。遠遠望著山口位置上高高飄揚的印度共和國國旗,蘇斯曼少將一路走來忐忑不安的心情似乎平複了一些。但是當他的腳步繼續向前邁去的時候,一抹更為鮮豔的紅色卻無比刺眼的讓他不敢正視。不用分辨,蘇斯曼少將可以肯定的知道那便是這幾天中一直糾纏著他的夢噩—中國的五星紅旗。
“中國人究竟在想些什麽?整個次大陸都已經陷入了由他們所點燃的戰火之中。但是北京卻似乎事不關己的保持著冷漠的狀態。”一路走到已方戰壕的盡頭,親眼看到了那綿延在乃堆拉山埡中心頂端,東西向纏在豎起來的1米多高細鐵樁上的3根鐵絲所標示的國境線,看到了那由水泥和石頭砌起來的約4米高的石牆拱衛著的山口。蘇斯曼少將才終於可以確認自己所駐守的山口依舊還在印度陸軍的掌握之中。
“前方就是中國的亞東縣了。中國陸軍的‘高原幽靈’—第53山地步兵旅已經進駐縣城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了!”透過高倍望遠鏡,蘇斯曼少將在眾多隨行參謀的簇擁之下走進了最前沿的一個觀察哨。雖然是在風雪之中,但是蘇斯曼少將雖然希望依靠著那鷹隼般的目光刺破層層的謎霧去觸摸那不可知的真相。
“第53山地步兵旅?亞東縣?一切應該都在喬京德爾上將的計劃之中才對啊?究竟是什麽地方出現了問題呢?”說起中國陸軍第53山地步兵旅,蘇斯曼少將對其並不陌生。這支部隊的前身是中國陸軍第53步兵師,在恢弘的抗日戰爭和國內解放戰爭中,這支部隊在眾多英雄師團之中並不搶眼。在奉命進駐西藏之後,該師在初期的任務也更多的支援地方建設,比如為了解決進藏部隊的供應問題而投入修築甘孜機場、康藏公路等基礎設置。
但就是這麽一支在外界看來已經化劍為犁的“建設師”,卻在1959年的平叛作戰和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53師的部隊表現不俗,屢建功勳。不僅成功的力挽狂瀾,更將所有共和國敵人卻步於喜馬拉雅山以南。1985年10月,陸軍第53師奉命組建我軍第一個山地步兵旅,改番號為山地步兵第53旅。由於這支山地步兵旅駐紮於全球屋脊之上,所以又堪稱高原山地旅。
同期改編的還有山地步兵第52旅,不過根據印度陸軍的情報這支“山地雄兵”由於前期在泰國克拉克地峽戰區的激戰,而目前正在拉薩進行休整。盡管中國軍內對這支部隊在馬六甲周遍戰場之上的表現給予了很糟糕的評價。但是在蘇斯曼少將看來在擊退了9個傘兵營的解圍努力後,成功殲滅印度陸軍的精銳第1傘兵營。也可以談得上“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了。在經過了如此激戰之後,的確需要休整來恢複底氣。
而位於中國西藏藏族自治區最南段的亞東在地圖之上則宛如一把鋒利的楔子,深深嵌入印度的錫金邦和不丹國的縫隙中。這樣一支精銳的高原尖刀部隊進駐了如此敏感的攻擊位置。中國陸軍的進攻態勢可以說已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了。一旦成功的拔除了印度的核牙齒,中國陸軍集結於西藏南部重鎮—日喀則的陸軍第13集團軍便會在第53山地步兵旅的引導之下,直撲錫金,無論是喬京德爾還是蘇斯曼在這方麵都早已形成了共識。
但是這一場本應順理成章的進攻卻遲遲沒有到來,一切顯得是那麽平靜,平靜到蘇斯曼少將幾乎要發瘋。他幾乎神經質的開始懷疑自己部隊的前沿陣地早已被魔鬼般的中國陸軍特種部隊悄無聲息的全部幹掉了。他歇斯底裏的通過電話向每一個前沿哨所打去電話,詢問前沿上的情況。甚至試探性的向對方提出一些有關該部隊指揮官或武器配備之類的問題,來識別對方是否是由通曉印地語的中國士兵所假扮的。
“可能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打亂了中國人的部署吧!”一個參謀一邊在寒冷的宛如冰窖的前沿哨所裏象僵屍般的用跳躍來取暖,一邊小心的向自己的指揮官進言道。“嗬嗬!您的天真可以去媲美高中生,在中國陸軍麵前有任何的天氣可以阻擋他們的兵鋒嗎?”蘇斯曼少將並不健忘,他還清楚的記得在1962年印度陸軍的那一係列慘敗,以及在雪域高原的對峙中,中國邊防軍那一次次的及時布防。
“現在有必要派出地麵偵察部隊了,我們已經被這場大雪蒙蔽住了雙眼。”蘇斯曼少將此刻已經失去了耐心。在目前的形勢之下,在本土的通訊和指揮係統連遭重擊的情況下,印度軍隊幾乎失去了所有高科技的預警手段。軍用偵察衛星、高
中空偵察機此刻都已經無從使用。即便是最基本的偵察力量—師屬直升機中隊此刻在風雪中也無法升空進行觀測。
“已經派出去了!在過去的6個小時裏,每30分鍾我就會向山那邊派出一支地麵偵察分隊。”麵對著有些手足無措的上司,負責乃堆拉山口防禦的山地步兵旅旅長無奈的說出了自己自作主張的行動。“結果如何?”盡管對於這種擅自組織的越境偵察,很可能隨時會成為一場激烈地麵衝突的導火索。但是此刻蘇斯曼少將已經無暇再去責怪任何人,他隻想知道結果。
“沒有結果!12支最精銳的偵察分隊甚至連一個求救信號都沒有發出來就被這場大雪、被那些恐怖的‘高原幽靈’所吞噬了。”旅長無奈的攤開了雙手報告了這個幾乎隻能用恐怖來形容的消息。“這絕不可能!”就在觀察哨裏陷入窒息般的安靜之中時,一個突然響起的電話卻打破了大家的沉默。但是拿起電話的蘇斯曼少將,卻在第一時間發出了幾乎可以用撕心裂腹來形容的怒嗷。因為他聽到了一個最為可怕的消息,中國陸軍的前鋒部隊突然出現在了他的指揮部—印度共和國錫金邦首府—甘托克的附近。
“不可能!這一切絕不可能!”放下了電話,蘇斯曼少將的臉上反倒換了一個輕鬆的表情:“不過是一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虛驚而已,就算中國陸軍每一個都能肋生雙翅,他們也不可能飛越此刻冰雪紛飛的喜馬拉雅山脈。剛剛在甘托克附近,襲擊我方直升機野戰機場的不過是一些不知道死活的菩提亞人,他們一定以為中國人大軍壓境,我們就會不戰而亂,這些暴民也想著揭竿而起了?我會馬上讓他們知道印度陸軍對這種叛亂的態度。”
菩提亞人是不丹和錫金兩國的主體民族。同時在尼泊爾、印度境內也都有分布。總人數大約在100多萬人左右。不丹50多萬,錫金30多萬,印度10萬。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這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區的古老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類型,是中國境內藏族移民的後裔。而他們講的菩提亞語,也西藏語言的一種方言,使用一種在近似西藏文的文字。信仰藏傳佛教。曆史上一直與藏族保持密切的經濟、文化聯係。服飾和風俗更和中國境內的西藏民族一脈相承。
盡管長期以來新德裏對錫金邦的統治或許還稱不上暴虐,但是文化和宗教上的隔閡,加上錫金長期糟糕的經濟現狀,以及數量龐大的駐軍。這一切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錫金境內的菩提亞人,他們正在屈辱的被一個外來民族所統治著。不過麵對新德裏強大的戰爭機器,如果獨自進行對抗,那麽弱小的錫金將毫無機會。所以曆史上曾經被尼泊爾的廓爾喀人、英國人所統治過的菩提亞人不得不選擇隱忍。等待來自故國的支援。
“當一支狗不再對你狂吠時,那麽它或許就是準備來咬你了。”雖然在蘇斯曼少將接手這支軍隊以來,錫金境內沒有發生過任何針對印度士兵的襲擊事件。但是從每一個菩提亞人那充滿敵意的眼神之中,蘇斯曼少將卻讀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反抗之火。這團火在默默的燃燒著,仿佛隨時可能吞噬一切。而在最近幾天裏,印度陸軍的監聽電台卻突然發現從錫金周遍的各個方向都同時開始傳來一個新的廣播訊號。這個新的電台每天都在重複播放著一個陌生男人的聲音—他就是錫金王國的正統繼承人—納穆加爾王朝的第十三世君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法王。
公元1642年,來自西藏康巴地區的菩提亞族貴族的蓬楚格.納穆加爾在寧瑪派(紅教)喇嘛的支持下降服了錫金土著雷布查族勢力。建立了納穆加爾王朝,自稱法王,錫金從此成為一個世襲君主製的國家。但是這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存在了300年多的王朝,在經曆了無數次浩劫之後最終在1975年,被強大的近鄰所顛覆。突然進駐錫金的印度軍隊強行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當時的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同年4月10日被新德裏所操控的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了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被趕下了寶座的君王僥幸逃過一死,他離開了自己的祖國到處奔走呼號。希望國際社會能為他主持正義。但是顯然沒有人會為了一個小小的錫金去得罪龐然大物—印度。於是在顛沛流離了七年之後,老國王帕爾登最終在美國紐約逝世,當時的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在經過了簡單的儀式之後,繼承了父親的遺誌—他繼續宣稱印度對錫金的吞並是非法的。但是除了一些好事的騙子之外,顯然無人對他的“複國大業”有更多的興趣。不過此刻的種種跡象卻似乎正明確的表明,這個國王正在得到某些力量的幫助準備東山再起。而他的號召更令正處在風口浪尖上錫金產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
“一定是的!這不過是那個該死的旺楚克煽動的無知民眾象在我們背後捅上一刀。不過這些愚蠢的山羊第一頭就撞上堅硬的石頭。他們恐怕還不知道在那個野戰機場以及整個甘托克都駐守的是我們師最為精銳的2個廓爾喀步兵營。”麵對著眼前的局麵,蘇斯曼少將顯得成竹在胸。
廓爾喀人據信是印度北部拉其普特人的後裔。屬於印度的雅利安人,傳說他們的祖先驍勇善戰,寧死不折。在印度種姓中獲得刹帝利的頭銜,也就是武士貴族。17世紀印度莫臥爾王朝的一條法規規定:所有的印度教徒不許攜帶武器,隻有拉其普特人除外。7世紀-14世紀末,拉其普特人曾一度統治尼泊爾。不過在14世紀末,尼泊爾土著的尼瓦爾人終於恢複了自己的王朝—馬拉王朝。把拉其普特人趕進了了廓爾喀地區,令他們改稱廓爾喀人。
廓爾喀人天生勇敢剽悍,印度的曆代統治者都願意招廓爾喀人為雇傭軍。1851年,英國人為加強對印度的統治,開始組建第一個廓爾喀營。在“日不落帝國”的光環下廓爾喀雇傭軍象忠犬式的為英國效勞,他們毫不留情地鎮壓反對英國殖民者的亞洲同胞;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甚至在1982年的英阿衝突中遠征馬爾維納斯群島。此外,朝鮮、馬來西亞也曾留下過廓爾喀人衝鋒陷陣的身影。迄今,共有26名廓爾喀人因作戰英勇頑強而榮獲了英國最高獎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直到今天,英軍中仍保留有一個廓爾喀步兵旅,1個營曾“租借”給文萊國王蘇丹,而主力則作為英國“快速反應部隊”的組成部分部署在英國本土。
麵對這樣一個被西方認為幾乎天生就是為了戰爭而存在的民族。剛剛拿起武器的菩提亞人似乎隻有被屠殺的份。但是如果蘇斯曼少將此刻可以親眼看到他所認為萬無一失的戰場的話,他一定會被眼前的場景所震驚。因為在不大的野戰機場之上,已經到處都橫臥著廓爾喀士兵的屍體,而幾個菩提亞女人正挨個檢查這些不幸的戰死者,從他們的身上搜刮出最後一件它們認為有價值的物品。
“什麽‘驍勇善戰的民族’,在咱們麵前還是不堪一擊。”在位於野戰機場中心位置的印度陸軍營地內,一個身著白色雪地偽裝服的中國陸軍士兵正一麵嚼著口香糖,一邊將自己手中裹了幾層防凍布料的88式狙擊步槍架上位於營地製高點的塔台之上,此刻慢條斯理的他正將自己的十字瞄準慢慢的轉向正在200米的遠處在雪地中緩慢匍匐前進的目標。那是一個印度陸軍中的廓爾喀族士兵。在剛才那場被認定為是“刺刀對彎刀”的硬仗中,印度陸軍的廓爾喀營隻短短的支撐了不到10分鍾就全軍崩潰了,因為他們比自己的統帥更早的意識到自己所麵對的是中國人。數以百計的廓爾喀士兵在中國陸軍第52山地步兵旅的尖刀2連麵前轉身潰逃,不過他們大多跑不過95式突擊步槍所射出的那5.8毫米的子彈。
而此刻在雪地中那一個應該算是機靈的了,估計他先是躺下裝死,然後等中國陸軍繼續向前進攻時才爬出了死去戰友的庇護。不過他還是太性急了。“是我就等到晚上再行動。”隨著一聲清脆的槍聲,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消失在了這個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
“我隻是一個政客,是新德裏控製錫金的工具。別開槍,千萬別開槍。”當中國陸軍第52步兵山地旅第3營的戰士們七手八腳的把從戰鬥開始以來便一直蜷縮在自家床底下的印度共和國錫金邦邦長—阿加瓦爾從房間裏拖出來時,那宛如殺豬般的慘叫聲令隔著數條走廊的新上任的3班代理班長—康偉聽的無比的刺耳,真想上去狠狠的給這個懦夫一槍托,讓他安靜些。
“想不到傳說中幾乎無可匹敵的廓爾喀兵也不過如此。”望著旅部特地派來隨同突擊部隊行動的幾個參謀快步的走向前去,康偉知道精通印地語的他們遠比自己的槍托更為威力。他轉過身來從自己的腰間取下那把剛剛從戰場上揀來的那把廓爾喀彎刀,康偉一邊把玩著這位本不屬於自己的利器,一邊在腦海裏回憶起這些日子裏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畫麵。
如果非要從21世紀紛亂的戰爭畫卷之中挑選出一幅最能代表年輕的中國陸軍山地步兵們的話,那麽相信世界各國的大多數戰史研究者們都會毫不猶豫的推薦—“奇襲甘托克”,當然印度方麵的學者或許會提出疑義,因為他們堅持認定在那場過程撲朔迷離的戰鬥之中,印度陸軍一個山地步兵師不可能是被不到2個營的中國山地步兵師打跨的。便如他們固執的堅持稱那場僅在8個小時之內結束的戰鬥為“錫金戰役”一樣。
憑心而論,印度人輸的並不冤枉。因為在過去漫長的南亞曆史之中,印度人並不真正的了解喜馬拉雅山脈。至少不象他們想象中的那麽了解這座宏偉的世界屋脊。相對於曆史上那些曾經傲視亞洲的封建皇朝留給中國人的地理遺產以及掌握著犧牲了無數精英,積攢了如山的探險日記和地圖的英國人。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脈麵前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學生。
對於印度人來說,屹立在北方的喜馬拉雅山脈隻是一個很好的氣象和軍事屏障,她的偉大和神秘隻能用來寫成神話中諸神的樂園來供凡人們膜拜,而不是去探索、去發現。
盡管在印度北方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數以百萬計的印度民眾終日與這神威無窮的“難近母”女神朝夕相對,更有許多來自雪域高原的藏民生活在印度北部各邦,但是他們對喜馬拉雅山脈的知識卻似乎永遠不會為新德裏所重視。那些了來自恒河平原的印度官僚們對喜馬拉雅山脈的認識往往緣自於書本乃至並不精確的地圖。
這一係列錯誤的積累,最終令新德裏相信由中國的西藏藏族自治區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僅為為數不多的幾條道路。而這些千百年來行走騾隊的古老商道早已不堪機械化陸軍的開進。而不用說承受位置一支精銳的地麵部隊深入印度腹地進行長時間作戰所需要的巨大補給壓力了。如果北京方麵真的下定決心打一場人類曆史上最為瘋狂的山地戰,跨越喜馬拉雅山脈向印度發起進攻的話。
那麽利用通車之後的青藏鐵路將精銳的集團軍從中國的腹地運往拉薩和日喀則進行集結和適應性訓練,然後在西藏當地駐軍的配合之下將亞東構築成前進基地,隨後通過強攻在乃堆拉山口一線形成突破,直撲西裏古裏走廊
這一固有的模式似乎已經成為了新德裏方麵在推演中印兩國以“世界屋脊”為戰場所可能進行的較量中最基本的假定。
難道在漫長的中印兩國陸路交界線上便沒有第二個值得關注的隘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古以來從中國進入南亞例來都有三條主要的道路。除了兩漢時期的“天山道”(即傳統的由中國新疆進入阿富汗、巴基斯坦再轉入印度的“古絲綢之路”)和“雲南道”(經漢武帝時代致力開發後,形成的從雲南經緬甸再進入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道路)之外,而盛唐時期開發的蕃尼古道成為了中原皇朝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的無二坦途。相對於以上這三條輝煌了千年之久的坦途,在19世紀末期才在英國遠征軍的槍炮之下開辟起來的亞東口岸僅僅不過出現了1個世紀而已。
盡管無論是巴基斯坦還是緬甸,目前都是中國的忠實盟友。但是對於印度來說早已構築好的防線和沿途惡劣的自然環境足以讓中國人卻步。畢竟大軍團的行進與商隊、旅行家有著完全不同的要求。那麽中國陸軍會不會假道尼泊爾進入印度北部呢?這個威脅從紙麵上來看的確很現實。但是新德裏的情報人員在長期的調查之後,卻發現這種設想不過是杞人憂天。
中尼兩國之間的邊界雖然全長達1400多公裏,但是全都沿喜馬拉雅山脈蜿蜒而行。邊界地區不同地段的氣候及地形條件差別很大,雖然即有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也有海拔2000米以下的亞熱帶叢林。但悉數均為人跡罕至的未開發地帶。加上南亞次大陸的暖流在喜馬拉雅山脈被阻擋,隻能在這一地區集中釋放能量,令中尼邊界地區的天氣及地質災害頻發,經常出現暴雪、暴雨、大風、雪崩、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
當然這些問題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軍隊麵前似乎並不是不能克服的苦難。但是在化裝成為朝聖者深入了中國西藏之後,印度的諜報人員卻注意到另一個細節:雖然中尼邊界的中國一側分布著西藏自治區阿裏、日喀則兩地區下屬的普蘭、仲巴、聶拉木、定日、定結等七個縣。但是這些位於以“世界屋脊”上的行政區域。除了有歌中所唱的“雪山、青草、美麗的喇嘛廟”之外,除口岸地區和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有少數邊民居住,大部分邊界地區可以說是荒無人煙,交通、通訊均極為不便。如果真要從經過這些區域向印度用兵。那麽盡建立這橫跨於高原之上的兵站就足以耗費中國軍隊無數的時間和兵力。
“如果中國陸軍想向加德滿都河穀派遣1名士兵,那麽隻要需要在青藏高原之上部署5名後勤人員,而我們知道中國每向高原地區派遣1個軍人,往往需要在內地建立10人左右的後勤隊伍。由此我們不能推算得出,中國人如果想通過尼泊爾派遣1個師的兵力,在他們的後方就必須動用百萬以上的人力。而且我們都知道尼泊爾是怎樣的一個泥潭。”一個印度陸軍的資深情報人員曾經如此輕蔑的評述過中國軍隊可能假道尼泊爾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