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花謝孟買(三)
久居於高原之上的牧民,往往最喜歡青藏高原之上的春天,那是一個被嚴寒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季節,萬物的複蘇在這裏顯得異常的緩慢。但是每一絲的改變卻都是那麽令人驚歎,惹人珍愛。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欣喜便宛如那在遼闊雪原之上一點點萌發的種子,倔強的衝破無邊凍土的封鎖,對抗著料峭的寒風,向世界發出生命的呐喊。雖然這些生命常常還要經曆多次反春霜凍的摧殘,甚至五月飛雪的考驗,但是他們的頑強卻終將獲得勝利,無法抗拒的用綠色複活整個天地。便如同一個經曆了百年沉淪的國家,最終不可逆轉的崛起之路。
一輛又一輛裝載著中國陸軍地麵決戰力量—99G型主戰坦克的82式50噸坦克運輸車此刻正小心的奔馳在從錫金首府—甘托克到印度西裏古裏的公路之上。雖然作為主戰坦克而言,在短短的72個小時之內已經經過了6次加固的這條戰備公路已經完全足以承受50噸左右的坦克高速通過了。但是為了節約主戰坦克寶貴的摩托化行進時間,讓它們的履帶可以更為深入敵國的領土。蘭州軍區入藏參戰的第21集團軍第63機械化步兵師的裝甲部隊在麵對200公裏以上的無鐵路機動時,選擇了將坦克和自行火炮等重型履帶式車輛使用師屬載重汽車營公路機動到一線。
“第13集團軍的兄弟在前麵已經吃上肉了,咱們也要加油啊!”麵對著一路之上崇山俊嶺,第21集團軍的戰士們雖然臉上掛著微笑,但內心深處卻飽受著求戰不得的煎熬。雖然在戰區司令部的戰略部署中,擁有強大地麵突擊力量的第21集團軍一直被列為突破喜馬拉雅山脈南簏之後,進入恒河平原地區與印度陸軍決戰的主力。但是戰場之上的局麵從來都瞬息萬變,助攻變主攻的先例在新中國陸軍的曆史並不少見,何況對印作戰本來就是成都軍區的傳統保留節目,而位於拉薩坐鎮的戰區最高指揮官又是成都軍區司令—張陵中將,因此被第13集團軍搶了頭功,全軍淪落為“掃地皮”的擔憂一直縈繞在每一個第21集團軍官兵的心頭。
戰鬥已經打響了72個小時了,第13集團軍各個方麵均進展順利,不僅擔任先遣任務的第149機械化步兵師展開連續突擊,已經將戰線從甘托克一線推進到帕格爾布爾和穆紮法爾布爾一線形成了對印度東部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巴特那的夾擊之勢。即便是作為第二梯隊後續跟進的第37摩托化步兵師也已經由西裏古裏走廊向東展開,進入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逼近已經陷入反政府武裝圍困之下的該邦首府—迪斯布爾。
而與之相比,第21集團軍這3天來的行動卻隻能用乏味和無聊來形容。由於主要的攻擊路線都讓讓給第13集團軍,第21集團軍的重裝部隊所能作的隻有跟在友軍的屁股後麵,緩慢的從前進基地日喀則向南移動。雖然一路之上,西藏軍區和第13集團軍的後勤部門早已將道路和兵站修繕完畢,第21集團軍的官兵們幾乎享受著旅行團一般的待遇。但越是如此戰士們的情緒便越顯得焦躁不安。畢竟同樣作為中國陸軍的甲類集團軍,第21軍同樣擁有著需要自己用鮮血和勇氣去捍衛的曆史和榮譽。
第21集團軍的創立,可以追溯到紅軍長征時代繼續留在南方各省堅持遊擊戰—創造了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紅第28軍。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這些這些部隊被整編為新四軍第2師和第4師。解放戰爭時期又編入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在開國上將、真正的“奠邊府之虎”韋國清將軍的領導之下,轉戰於華東戰場。在孟良崮、濟南及淮海戰役中向來主要擔任最為艱巨的阻擊和“打援”任務。堪稱“無名英雄”。與同屬華東野戰軍的各支部隊相比,在第21集團軍的軍史之上沒有留下孟良崮、濟南、碾莊、南京、上海那樣代表著輝煌的名字,有的隻是淮陰漣水、南麻臨朐、高集、郭樓、固鎮那些在中國陸軍的軍史之中被刻意淡化的屍山血海。
建國之後華野2縱隸屬3野7兵團,雖然沒有趕上“戰上海”,卻在浙江成功的解放了舟山,從側翼解決了敗退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對上海的封鎖。隨後的入朝輪戰,雖然五次戰役都已經告一段落。但是所謂“來的早,不如來得巧”,第21集團軍入朝之後,正趕上中國人民誌願軍教訓叫囂著要“獨力北上”的韓國李承晚集團的金城戰役,此役堪稱“獅子撲兔”,誌願軍第20兵團包括第21軍在內的5個軍,采取正麵進攻、兩翼鉗擊、多路突破的戰法,輕而易舉的擊潰了韓國陸軍4個師。不過在這次戰役之中,擔任著東路集團任務的第21軍的任務依舊是吃力不討好—在北漢江以東就地牽製當麵的韓國軍隊使其不能西調。朝鮮停戰協定簽署之後,第21軍一度長期留守朝鮮,直至1958年7月回國。此後也曾隸屬於北京軍區,駐山西大同,但不久之後便又奔赴關中,開始了鎮守祖國西北要衝的戍邊歲月。
縱觀第21集團軍的曆史,這支部隊一直以來都幾乎默默無聞的擔負著最為艱苦的配角,而這一次入藏參戰是不是又將重演自己先輩們的經曆呢?第21集團軍上上下下不無在心裏憂心重重。第13集團軍和成都軍區其他部隊的進展越順利,這種擔心便越是變本加厲的煎熬著每一個第21集團軍戰士那顆躍動的心靈。“咱們大老遠的從西北趕來,別他媽的最後連口湯都喝不上!”、“人家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我們第21集團軍就是太善良了,要我說大夥直接別伺候了,直接去新疆到巴基斯坦,和小巴兄弟一起去直搗新德裏得了。”這樣的怪話在一路開進之時,幾乎不絕於耳。
“第21集團軍可是一把好刀啊!用來切豆腐不是可惜了嗎?”麵對著來自第21集團軍軍部的質疑和牢騷,坐鎮拉薩的張陵中將卻顯得波瀾不驚,甚至連部隊的進展速度都漠不關心,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來,作為客軍的第21集團軍此刻已經和第13集團軍卯上了勁,但是每天收到第21集團軍在高原地區挺進上百公裏的匯報,往往隻是報以一個不置可否的微笑。或許在張陵中將的心中,他所要達到的正是這種將第21集團軍這頭鬥牛慢慢激怒的效果,現在火候才剛剛好。
2008年4月1日,在中國陸軍山南—印東突擊集群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第4天的黎明,隨著中國陸軍第21集團軍的2個主力步兵師相繼抵達西裏古裏以南的集結地域,進入一線進攻位置的命令終於從拉薩方麵傳來了。命令簡單而直接—“中國人民國防軍第21集團軍所屬各部隊,必須在2008年4月1日中午12點之前進入指定攻擊位置,越過前置的陸軍第13集團軍的陣地,向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富加爾各答方麵展開突擊,所轄各部務必發揮自身野戰、攻堅的特長,在4月15日零點之前奪取加爾各答。”戰區司令部的命令傳來,一路上對這一紙命令幾乎翹首而盼的第21集團軍軍部的指揮員在第一時間的反應竟是“這不會是張陵中將再跟我們過愚人節吧!”
但是這種難以置信的懷疑僅僅維持了短短數秒,在如山的軍令麵前,第21集團軍除了感覺到欣喜和暢快之外,更為的是責任和壓力。雖然從西裏古裏到加爾各答的直線距離僅為376公裏,中間還有印度國家級的31A公路相聯接,以第21集團軍的機械化推進速度,不過是3晝夜的時間。但問題是這一路之上,還有橫亙著印度陸軍第1集團軍的1個平原步兵師、1個山地師和3個獨立旅所組成防禦陣地,而更為嚴峻的是命令中還明確要求第21集團軍攻克印度東部最為重要的城市—加爾各答。
“斯巴達人從來不問敵人有多少人,隻關心他們在哪?”這句西方流傳千年的豪言壯語此刻套用在中國陸軍身上也同樣貼切,麵對著這並不輕鬆的任務第21集團軍所要作的並不是和戰區司令部去討價還價,而是抓緊每一秒的時間展開攻擊部署。對於擅長平原野戰的第21集團軍而言,快速突擊一直以來都是各部隊最為擅長的科目,在不到4個小時內,第21集團軍所屬各部隊便迅速組建起了東、西兩個縱深攻擊機群。東路攻擊集群由第63機械化步兵師和第12裝甲師組成,從帕格爾布爾方麵越過第13集團軍的防線,直撲印度城市蒙吉爾。西路集群則以第61摩托化步兵師為主力,在軍屬炮兵旅的支援下,從西裏古裏向南沿著印度31A公路向加爾各答挺進。
蒙吉爾是印度比哈爾邦中部的一座小城市,它位於恒河的南岸,人口不足百萬。但是便利的水陸交通卻另它成為了比哈爾邦至關重要的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比哈爾北部平原上最為現代化的河港,更是交接巴特那和加爾各答的公路和鐵路的交通樞紐。麵對中國陸軍第13集團的攻勢印度陸軍雖然迅速放棄了帕格爾布爾、穆紮法爾布爾以東的上百公裏的領土,卻在蒙吉爾地區集結起了強大的防禦力量。在短暫的接觸之後中印雙方在蒙吉爾地區形成了一個戰略突出部。
“號稱擅長地麵戰的中國陸軍也不過如此。”剛剛從勒克瑙調來的印度陸軍整編動員第4步兵師師長貝爾高姆上校,麵對著自己眼前經過自己部下連續幾天奮戰修築而成的防禦工事,多少有些得意連日來利用印度中部的鐵路網,從中、西部各邦動員起來的印度陸軍預備役部隊正源源不斷在巴特那集結。然後換乘汽車和輪渡抵達蒙吉爾地區。
雖然在連場的苦戰之中損兵折將,但印度畢竟是南亞地區的大國,長期以來所奉行的軍事戰略使其確定了一個相對明確的龐大備戰計劃—即在與巴基斯坦和中國打“一場半戰爭”的同時,還要“應付印度洋地區發生的不測事件”。因此從尼赫魯時代便不間斷的臨戰狀態為其保留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戰爭動員製度。印度戰爭動員分為三個等級:一是總動員狀態,即把整個武裝部隊轉入戰時編製;二是部分動員,即在總動員前動員特定的部隊;三是逐次動員,即動員需要參加有限作戰的部隊。
在印-東(盟)戰爭爆發之後,印度國內便開始進入逐次動員的狀態,而隨著中國的介入,新德裏又頒布了部分動員的命令。而在印度—孟加拉戰爭爆發前後,印度已經進入了全國總動員的狀態。總動員的命令下達之後,印度海、陸、空三軍各部隊都在規定的時間內由平時編製轉入戰時編製,預備役軍人應到指定地點報到,編入指定的部隊。所以在中國陸軍開始進攻印度本土之時,印度陸軍的總兵力已由戰前的110萬人膨脹到了140萬人的規模。除了原有的11個集團軍所編製的35個師和15個獨立旅,印度陸軍在中部地區又新組建了10個主要由預備役軍人組成的整編師。
由於印度軍人的工資特別是福利待遇遠遠高於普通市民—參加營地訓練時,每天有生活補助;從駐地到訓練場有差旅補助;節假日參加訓練領取雙倍薪金和補助;本人和直係親屬享受免費醫療;軍官服役20年、士官和士兵服役17年後可享受退休金。因此許多的印度人都把成為職業軍人當作謀生和養家糊口的最佳途徑。而在眼前朝不保夕的戰亂條件下,加入軍隊更成為眾多印度人感覺最有保障的職業了。
所以雖然按照印度軍方的動員程序優先動員了包括:預備役軍官、低級委任軍官及士兵在內的第一線預備役人員。但在緊急狀態時可召回的當年退休、退役的軍官和低級委任軍官。而根據國家服役條例又在緊急狀態時可召回了所有退役軍人。但依舊有超過20萬來自印度北部各邦民間的新兵“踴躍”的加入到“保衛印度”的行列中來了。雖然紙麵上的數字令人激動,但是並不是所有希望參軍的人都是軍隊短缺和需要的人才。迅速的膨脹不僅造成了印度三軍總兵力遠遠超出印度國力可以承受的編製,但同時軍官和專業技術人士卻又嚴重缺編的怪現象。在馬六甲戰區損失了大量骨幹力量之後,印度目前陸軍軍官缺編情況極為嚴重,缺編率高達24%。
從一定程度上將,印度軍隊是重複了當年日本帝國的錯誤。在和平時期印度軍方大規模征召年輕軍士進入軍官候補學校接受教育培訓,以便從中選拔軍官,補充到部隊中去,緩解軍官嚴重缺編的現狀。但是由於種姓製度的要求印度軍方對軍官保持較高的標準和要求,這一辦法卻往往無法奏效,因為許多低種姓出身的軍士甚至無法通過入學考試。而在目前的危機之下,印度軍方卻又為了盲目的追求數量而打開方便之門,將許多根本不具備指揮能力的軍官推上了一線。貝爾高姆上校顯然便是其中之一。
雖然已經入伍10年了,但貝爾高姆上校一直所擔任的都不過是印度陸軍第4機械化步兵師的一個文職軍官而已,在第4機械化步兵師開赴馬來西亞前線之後,作為部隊文職人員他轉入後方部隊,接管開赴前線的部隊所留下的各種裝備、物資、財務帳目及個人物品等。此刻僅僅因為他的軍銜比較高,竟成為一個師的指揮官。
當正當蒙吉爾突出部內印度陸軍3個整編動員師所組成了近5萬人的防禦部隊,依托著壕溝和堡壘幻想著如何擊退中國陸軍的進攻之時,呼嘯的火箭彈便將他們迷夢擊的粉碎。在密集的中國陸軍炮火,很多第一次走上戰場的印度陸軍新兵由於缺乏訓練而選擇了第一時間捂著耳朵四散奔逃,這種幾乎是本能的行為令臨空爆炸的榴彈幾乎彈無虛發,而不等硝煙散去,中國陸軍第12裝甲師的坦克集群已經出現在了地平線之上了。
一方是訓練有素且卯足了勁的機械化精銳,一方則是剛剛開始摸槍為了吃飽飯而走入軍營的徒步步兵。戰爭還沒有打響,勝負便早已明了,麵對著被稱為“中國豹”的99G型主戰坦克所組成的鐵甲洪流,隻要沒有被炸傻,印度陸軍新兵往往會第一時間丟掉步槍,向後方四散奔逃。而少數扛著反坦克火箭筒的勇士,往往也會在進入射程將自己肩上的武器胡亂的射完了事。印度陸軍曾一度自行可以抵擋住中國陸軍數周之久的蒙吉爾突出部僅在不到12個小時之內便土崩瓦解。一時間比哈爾邦的首府巴特那陷入風聲鶴唳的恐慌之中,無數的潰逃的新兵在城市裏到處宣傳著中國陸軍的不可戰勝。從印度中部運送援兵的火車成為了城市的富人和逃兵爭搶的逃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