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一生,雖然在30歲時就做了“粵桂邊防軍第三路”、“ 廣西自治軍第二軍”司令,以後更是成為桂係軍閥的首領,一方諸侯,在中央,他也做過這樣那樣的委員。可是,事實求是地說,他從沒正兒八經地在中央擔任過什麽實職。直到1948年,李宗仁入中央擔任實職的機會來了。
早在1946年,國民政府的首都從重慶遷回南京,作為國民政府領袖的蔣介石,聲望和地位指數空前提高。這時候,蔣介石想痛痛快快地當一回的中華民國政府總統。一方麵,是為了掃盡八年抗戰所沉積在胸間的鬱悶;另方麵,是為了能名正言順地做一回國民政府的領導人。
蔣介石的一生,從1926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開始,做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國防最高委員會主席、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總之,黨政軍各種一把手,蔣介石都做過,實際上他也一直行使著比之以前總統更實在的軍政大權;但是,蔣介石卻從沒有名正言順地得到過總統的頭銜。於是,這一次他要采取召開“行憲國大”的方式,通過西方式的民主選舉使自己當選為總統。
蔣介石十分清楚,采用召開“行憲國大”的方式推選總統,在當時的國內,還沒人能與之爭鋒。隻是他沒有想到:這樣一來,李宗仁入中央擔任實職的機會也來了。因為既然要選舉總統,當然也要選舉副總統。
總統人選就蔣介石一人,而副總統的人選可就多了去。最初,蔣介石曾有意讓胡適之先生來當這個副總統,但立即有學問人指出:“蔣中正”和“胡適之”,這兩個名字排放在一起,連著一讀,很不好,讓人感到在咒蔣介石。於是,國民黨元老、時任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的居正,便成了最佳人選。 “蔣中正”和“居正”,這兩個名字排在一起,當然是在讚揚蔣介石了,蔣介石周圍的高人一起附和。
關於這段往事,有居正在他選舉期間的日記載:“早起,見報公告候選總統人名單,餘以109人(剛是法定人數)之提名,與2400餘人的蔣公並列,擺布得太不相稱。有人嗤為儐相,有人笑為陪席,總之可謂找不著第二人,亦可哂也。”
當時競選副總統的人,除了胡適之和居正,更有國民政府副主席孫科、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武漢行轅主任程潛、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此外還有社會賢達莫德惠和民社黨的徐傅霖等。
胡適之於蔣介石,名排在一起不好看;居正好看,得票又少。至於其他人,作為自己身邊的副總統,蔣介石當然要權衡其中的利害得失。在蔣介石看來:於右任,一介文人,翻不起大浪;孫科,雖然也反對過自己,倆人間也心存芥蒂,但孫科畢竟隻是一介文人,同樣沒什麽威協。
唯有李宗仁,不僅是軍人,背後還有著桂係軍力撐腰。更主要的是,李宗仁天生叛逆,隨時都在渴望自已做領袖。幾十年來,與蔣介石多次兵戎相見,從沒有甘願做臣子的時候。抗戰前蔣介石兩次下野,都與他李宗仁在關鍵時刻的出手相逼有極大關係。甚至可以說,李宗仁的桂係之於蔣介石,是僅次於共產黨之於蔣介石的心腹之患。
有了這樣的認識,在副總統人選的所有人中,蔣介石最反感的就是李宗仁。關於這一點,李宗仁自己最清楚,他曾對朋友說:“蔣先生就是這麽個偏狹的人,斷不能看見一位他不喜歡的人當副總統。對黨國立有功勳,或作風開明在全國負有清望的人,他尤其討厭……所以,此次副總統選舉,蔣先生在意氣上非把我壓下去不可。”
桂係的人也清楚這一點,李宗仁的老搭擋白崇禧、黃紹竑等人,都認為李宗仁競爭參選徒有虛名的“副總統”,不僅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會激化與蔣介石的矛盾,對於桂係的生存發展也將極為不利,紛紛勸說他不要參加。
可是,在竟選副總統這件事情上,李宗仁卻表現了最大的熱情,他不顧任何人反對,一意孤行地來爭做這個副總統。
國民大會召開後,蔣介石不斷地做李宗仁工作,親自找到李宗仁,直截了當地要求他放棄競選副總統。李宗仁卻說:“如今我已粉墨登場,打鑼鼓的、拉弦子的都已丁丁咚咚地打了起來,你叫我如何能在鑼鼓熱鬧聲中忽而掉頭轉向後台呢?”
蔣介石聽了,威協地說:“我是不支持你的。我不支持你,你還選得到?”
“憑我戰時的功勳和戰後的威望,縱使委員長不支持,我李某還是有希望當選的!”
聽到李宗仁擺自己的功勞,蔣介石怒不可遏地說:“你一定選不到,一定選不到!”
李宗仁也不示弱,同樣大聲地說:“委員長,我一定選得到!”
結果,倆人不歡而散。
李宗仁之所以一心想當副總統,主要有這麽幾個方麵的原因。
首先,沒有實權的官,李宗仁是不願幹的。他是想當了副總統之後,可以自動解除北平行轅主任的職務,遠離北平這塊是非之地。自從當上了這個主任之後,表麵看著非常風光,為華北地區軍政最高長官,管轄第十一、第十二兩個戰區,包括五省、三市,但實際上北平“主官無權、政出多門”,他這個“主任”根本不能自主,更談不上主宰轄區的黨政軍。
在北平行轅主任這個位置上,李宗仁唯一能做的,就是大力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參與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
其次,李宗仁把競選副總統,看做是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唯一途徑。李宗仁早年加入國民黨,後來雖一直在反對蔣介石,卻從沒有反對國民黨,非但沒有反對國民黨,他與國民黨有還著血肉不分的聯係,看著國民黨在失敗,共產黨在興起,李宗仁決心“不顧艱難,以天下為己任,挺身而出,加入中央政府,對徹底腐化了的國民黨政權作起死回生的民主改革”。
至於這民主改革的具體內容,李宗仁也己經想好。他提出:應自力更生,外交上親美而不反蘇,經濟上反對官僚資本惡性膨脹,主張“節製資本,取豪門之財富,充實國庫,課資產以重稅,平衡收支”,“平均地權,分地主過量之土地,歸諸佃戶,納於公倉”。
再次,李宗仁渴望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事情,得到了美國人的支持,這使他增加了當選副總統的信心。自蔣介石與共產黨開打內戰以來,美國政府給他巨額的援助。可是,拿著美式武器的國民黨軍隊卻在各大戰場連連失利。
杜魯門開始失望了,1947年8月,派出魏德邁來華調查國民黨失敗的原因。一個月的調查之後,魏德邁在離華前宣讀了他的調查結果,其中指出:國民黨政府“貪汙無能”、“麻木不仁”,是失敗的最大原因。宣稱,“中國的複興,有待於富有感召力的領袖”。
與此同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給美國政府的報告中談到這樣的話:“象征國民黨統治的蔣介石,其資望已日趨衰微,甚至視之為過去人物”,而“李宗仁將軍資望日高,說他對國民政府沒有好感的謠傳,不足置信。”。
此時的司徒雷登,已經向美國政府當局舉薦了李宗仁,試圖用李宗仁來取代蔣介石。就此,司徒雷登向李宗仁明確表示:他業已通過美國軍方的渠道,為其參選副總統提供更大空間的協助和支持。
李宗仁本身就強烈地渴望做國家領導人,現在又有美國人撐腰,競選副總統一事,自然就奮勇向前、誌在必得了。
對於這些情況,蔣介石自然有所耳聞,所以竭盡全力來阻撓李宗仁的副總統競選。然而,李宗仁非等閑之輩,加上還有美國支持,為了當上副總統,他不惜花去了1000多根金條,並采取與程潛、於右任等候選人協商建立同盟的方式,擊敗孫科當選副總統。
經過“行憲國大”的四輪投票,李宗仁最終以1438票比1295票擊敗了競選對手孫科,成功當選上副總統。
國民政府一些高層人士後來分析稱,李宗仁之所以最終競選成功,根本原因在於當時國民黨和國民政府高層人士內部的分裂,其中許多人開始對蔣介石不滿。
李宗仁跟蔣介石,倆人為競選副總統發生的爭執,成為當時的重大新聞,為眾人所知。而蔣介石對李宗仁的強勢打壓,反而讓李宗仁得到不少的同情。
那些“國大”代表們,原本跟孫科與李宗仁都沒多大關係,看在孫中山的份上,是要支持孫科當選副總統的。可是,由於蔣介石一力打壓李宗仁而推孫科,而他們對蔣介石又有些不滿,結果選擇了故意不支持孫科當選的做法,在客觀上支持了李宗仁的副總統競選。
正如一些代表們所說:“蔣介石不希望李宗仁被選出來,大家偏要把李宗仁給選出來。正由於蔣介石的一力反對,結果成了李宗仁競選獲勝的最直接原因。”
選舉結束後,無可奈何的蔣介石隻好接受李宗仁來做他的副總統這個現實。由於心中實在憋屈,蔣介石還是羞辱了李宗仁一回。
1948年5月20日,是新當選民國大總統蔣介石與李宗仁就職典禮的日子。此前一天,李宗仁特別恭敬地詢問蔣介石:“蔣總統,明天的典禮我們穿什麽樣式的服裝?”
“軍裝。”
在一禮炮鼓樂聲中,李宗仁稍早一點來到國民政府大禮堂的台上。隻見他一身戎裝,滿臉喜悅。蔣介石來了,卻並沒有戎裝。李宗仁正納悶,許多記者早圍過來要給新任的正副總統合影。李宗仁趕忙站在蔣介石身邊。
第二天,各大報紙都刊出了他倆的合影。李宗仁左看右看,心裏越來越不是滋味。蔣介石長袍馬褂,笑容可掬地站著;李宗仁一身戎裝,肅然地立在他身旁,讓人怎麽看都象是一要人的侍衛。
蔣介石雖然小耍了李宗仁一回,可李宗仁卻把他與蔣介石之間的派係爭鬥鬧劇,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裏演得激烈悲壯、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