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先生談起他對“吃虧是福”這句格言體會時說,他信奉“吃虧是福”,並非出自對字麵意義的理解,也非來自高人的點化,而完全源於自己對現實生活的切身體驗。為此,他雖然經常搬家,但始終舍不得丟棄那幅隻花了兩元人民幣、從小販手中買來的鄭板橋的手跡拓片複製品:“吃虧是福”。
他當年高考落榜後回鄉種田,不久便碰上了實行生產承包責任製,生產隊分田分地的時候,有塊易遭旱澇的田沒人想要。他當時勸父親說:“咱們要了吧!”父親當時用驚訝的目光看了他很久,鄭重地問道:“你不怕吃虧?”
他點頭稱是:“那塊田總得有人要,即使吃虧,也得有人吃啊!”父親一拍他的肩頭,拍板道:“好小子,敢吃虧,有種、有出息!”於是,他們主動包下了那塊田,使得生產隊劃分責任田的工作順利地完成了。由於他們敢於吃虧,解決了難題,大家自然感激地誇獎這個小夥子。
田地分了下來,為了使那塊易遭旱澇的田旱澇保收,他和父親起早貪黑,加固田基,砌高堤坡,又架了一條渡槽引水灌溉,一年之後這塊田真的成了一塊良田,他們也由此獲取了意想不到的利益,因為這塊田當初沒人要,包產基數很低,如今被他們改造成了旱澇豐收的良田,產量翻了幾番,他家每年打下的糧食都要比別人多。看著金燦燦的穀子堆滿糧倉,父親樂嗬嗬地說:“娃呀,吃虧是福呢!”父親無意說出的這句話,卻引起了他靈魂的一陣觸動,他開始思索這句格言的含義。
然而,從他吃虧開始,“福”也開始來了,他的命運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第三年秋收之後,鄉裏決定在每個村選拔一名德才兼備的年輕人擔任村幹部。鄉親們一致推舉了他,說他品行端正,文才出眾,肯為鄉親們幫忙。一位老者還握著副書記的手懇求說:“這娃吃得了虧,讓他當幹部咱們放心!”
就這樣,他被推上了村委會副主任的位置,那年他22歲。他是帶著感動走馬上任的,絲毫不敢懈怠,怕辜負了鄉親們的信任和期望。在村幹部班子裏,他是個“娃娃幹部”,隻有紮紮實實地工作。有些事,明明是吃虧的,心裏也不想做,但又不能不做。漸漸地,他開始獲得了村、鄉領導的好評和信任,在群眾中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又過了兩年,縣裏要從村幹部中吸收一批年輕村幹部轉為國家幹部,他也報名參加了考試,但考試成績不太冒尖,所以他並未抱太大的希望。考核小組來村裏考核,全村老少對他交口稱讚,考核會變成了他的“事跡搜集會”,大家曆數了他“吃虧”的十大事跡,連考核小組的同誌也為之感動了,結果他的考核被打了滿分,綜合考評成績一躍高居榜首,很順利地由一名“農民幹部”變成了“國家幹部”。那塊象征著他“吃得虧”的田地也因他“農轉非”退回了村裏……
在開始安排他在鄉裏工作時,他也能吃虧,別人不願幹的煩瑣、辛苦的事他都主動承擔,特別是抄抄寫寫的事都由他幹。當時,外出聯係工作、跑上級單位、找領導的事別人搶著做,他主動退讓,周圍的同事紛紛提升了,他卻原位不動,但也毫不計較。他能吃虧的品格和能力終於得到領導和同誌們的讚賞,受到了重用。
如今,“吃虧”仍如影隨形地每一天都伴隨著他。這種“虧”吃得多了,使他長了見識,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再受欲望驅使而胡撞亂碰,而是一步步向前邁進。如果與人合夥幹事業,他從不斤斤計較得與失,更不會去算計別人而損人利己,而是千方百計地把事情幹好,哪怕虧本,也不願放棄承諾。這些事表麵看來他吃了虧,可卻在同仁和朋友中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口碑:與他合作沒說的,他不會算計人,吃得了虧,完全可以放心!與他合作的人多了,得益多的還不是他嗎?
在他人生的字典裏,他不把“吃虧是福”當成一種教義和一個口號,而是當成一種信念、一種行動。這個世界確實沒幾個人肯吃虧了,但正因為沒人肯吃虧,結果大家都吃了虧;也正因為有少數人有意或無意間吃了虧,到頭來他們卻得了利。一個男人,倘若想成為一個有品位的人,就得學會吃虧,敢於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