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西部片:電影發明—20世紀20年代
法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讚在其撰寫的《西部片:傑出的美國電影》一文中說,“西部片是唯一一種起源與電影的起源幾乎同時的電影類型”。19世紀末,銀幕上已然出現了西部傳奇人物“水牛比爾”的形象。但是,第一部名副其實的西部片當屬埃德溫·鮑特(Edwin S.Porter)的《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1903),雖然它的拍攝地點在美國東部的新澤西州。影片取材於一件郵車被劫的社會新聞,表現的是一群匪徒對一輛郵車搶劫以及最後被警察一網打盡的故事。《火車大劫案》給當時的美國電影帶來了美國西部現實生活的氣氛,成為美國經典故事片樣式。影片中雖隻有14個場景,但已有了歹徒犯罪、追逐、歹徒被擊斃這些西部片一直使用至今的元素,為西部片定下了基調和發展方向。《火車大劫案》也是美國早期故事影片中最成功和最有影響的作品。此後,電影大師格裏菲斯拍了《大屠殺》(1912),詹姆斯·克魯茲拍了直接取材於美國曆史、被認為是歌頌西部地區開拓者的史詩的《大篷車》(1923)。西部片大師、西部片模式締造者之一的約翰·福特拍了第一部西部片《鐵騎》(1924)。
在無聲電影時代,西部片日趨繁榮,出現了許多扮演牛仔的明星。著名演員威廉·哈特1914年登上銀幕。從1920年《收費門》開始,威廉·哈特(William S.Hart)參與扮演人物較有個性、細節較真實的西部片。在這類西部片中,他常常是又好又壞的牛仔或警長,在一位善良女性的幫助下走上正道。他和後繼者湯姆·米克斯(Tom Mix)為以後的西部片拍攝打開了思路。
2.經典西部片時期:20世紀30年代—40年代
20世紀30年代是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時代,西部片產生了大量的一般化廉價作品。當時幾乎每片必歌,西部片裏的牛仔把荒涼的西部變成了鄉村音樂之鄉。這一現象到30年代末告一段落,這時世界處在大戰爆發的前夜,美國開始反思它的傳統價值,以求尋找到使這一國度可以炫耀於世界的精神體係。西部片適應了這種心態,拍攝了一大批經典之作,包括《西部人》(The Westerner,1940)、《龍城風雲》(The Ox-Bow Incident,1943)、《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1946)、《紅河》(Red River,1948)、《浴血金沙》(1948)等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約翰·福特的《關山飛渡》。
約翰·福特(John Ford)一生拍攝了一百多部影片,其中西部片占了三分之一。1924年,他因執導西部片《鐵騎》一舉成名。《關山飛渡》(Stagecoach,1939)以猶他州的著名大峽穀為拍攝外景。福特的西部片大半是以該地為背景的,這不僅是因為那裏是印第安人的故鄉,更重要的是福特看中了那裏的壯觀的景色,那些高聳入雲的碑式山岩幾乎成了福特影片的標誌。福特認為,美國西部邊疆的開發史就是美國文明的發展史。他本人站在“文明”的白人一邊,支持殖民者鎮壓印第安人的反抗,在《關山飛渡》中的印第安人仍然是邪惡殘暴的形象。由著名西部片明星約翰·韋恩 (John Wayne)扮演的男主人公靈果以非凡的勇氣和力量抵抗印第安人潮水般的進攻,守護驛車和車內的白人們。《關山飛渡》標誌著西部片類型樣式的成熟,奠定了西部片在美國電影中的重要地位。
西部片在其發展過程中,總是根據當時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不斷地調整影片的價值觀念。與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批表現白人與印第安人對立的經典西部片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部片有了重大變化,昔日的英雄主義色彩逐漸消退。
3.心理西部片時期:20世紀50年代
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西部片中對西部英雄和以民眾為代表的社會的描寫發生了深刻的變化。50年代正值“冷戰”愈演愈烈的時期,而“冷戰”中在外交上所奉行的孤立主義也深深地影響了普通美國人的生活,包括西部地區的社會形態。另外,工業化社會和高科技產生的諸多複雜的社會問題讓人們對簡單的以身抗暴、鏟除社會渣滓的經典西部片中的牛仔英雄和黑白分明的善惡勢力產生了懷疑,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流行於50年代的“心理西部片”(The Psychological Western)。
弗雷德·齊納曼導演的《正午》開創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既有較強的文學價值,又有較深的象征意義。整部影片將複雜的敘事成分全部精簡省略,隻運用必要的要素構成整個故事。影片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影片的長度和故事情節發生的實際時間長度幾乎一模一樣,觀眾可以對著表看。此類西部片主要表現英雄處理社會問題時的無能為力以及與社會民眾的對立,也對經典西部片中的價值觀進行了反思。這些影片也大多屬於巴讚所謂的“超西部片”:“可以說‘超西部片’是恥於墨守成規,力求增添一種新旨趣以證實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的西部片。這種新旨趣涉及各個方麵,如審美的、社會的、倫理的、心理的、政治的、色情的……簡言之,就是增加非西部片固有的、意在充實這種樣式的一些特色。”[1]
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影片還有《原野奇俠》(Shane,1953)、《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等。《原野奇俠》(Shane,1953)敘述牛仔肖恩途經西部地區裏的一個農場,引起了農場主斯塔雷特一家的警惕。原來有一夥以雷克為首的惡徒為了侵占農民的土地而不停地騷擾當地居民。斯塔雷特知道了肖恩的身份後,歡迎他到自己家裏做客並力邀他留下來幫忙。不久,肖恩在鎮上的小酒館裏遭遇了雷克一夥的挑釁和汙辱,而不甘願放棄土地的農民們雖然集合起來共同商量對付雷克團夥的方法,但是當肖恩單槍匹馬與雷克一夥對打時,他們隻能旁觀而無能為力。肖恩在農場裏辛勤地勞作著,他與斯塔雷特一家相處得頗為融洽,他甚至與斯塔雷特太太互相萌生了愛意,而斯塔雷特的兒子喬伊則因為肖恩常常教給他一些打鬥的方法而視他為心目中的英雄。同時,雷克一夥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挑起事端,忍無可忍的肖恩終於挺身反抗,憑借一己之力鏟除了雷克團夥。農民們的威脅解除了,但是為了避免與斯塔雷特為了爭奪女人而發生衝突,肖恩最終選擇了牛仔們經典的結局:獨自離去。他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茫茫原野上。約翰·福特導演的《搜索者》反映了福特在晚期創作中,對自己以往所塑造的那些“邊疆神話”的反思。《搜索者》反而從印第安人的觀點去表現白人的殘忍醜行。影片表現一個美國軍人為尋找被印第安人擄走的侄女,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搜索。當他終於找到了已經習慣了在印第安人中間生活的侄女時,他殘酷地殺光了那群印第安人。但是這種殘忍行為引起了侄女的反抗和憎恨。上校的親友們也對此不能諒解,把他拒於門外。在影片的結尾,這個屠殺印第安人的凶手站在陽光灼照的荒涼平原上,孤獨無依,神情迷惘。這是對曆來西部片無端仇恨印第安人的殖民主義心理的嚴肅批判。
4.反英雄化的西部片:20世紀60年代—70年代
從20世紀60年代起,西部片經曆了非英雄化的過程。代替西部英雄的,是一些反英雄——在心理和形體上都很弱的人。約翰·施萊辛格(John Schlesinger)導演的《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和彼得·博格丹諾維奇(Peter Bogdanovich)導演的《最後一場電影》(The Last Picture Show,1971)中,關於“蠻荒的西部地區”的神話已經破滅,隻是變成了對昔日英雄氣概的回憶和懷念。阿瑟·佩恩(Arthur Penn)的《小巨人》(Little Big Man,1970)對西部片樣式做了深刻的改造。影片敘述了美洲印第安人慘遭白人殖民者滅絕的悲劇,同時也以諷刺的眼光去看美國曆史,把當年率領美國討伐隊的“民族英雄”卡斯特爾將軍描繪為瘋狂的劊子手。由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扮演的主人公,本來是白人,十歲時被印第安人收為義子,長大就成了印第安人,後來他終生處於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霍夫曼完全不像傳統西部片中的那些主角扮演者。他扮演的主人公顯然缺乏自信、力量和機智。他的嬸嬸想把他培養成剽悍的射手、真正的“牛仔”,但是他始終不能朝人開槍。在這裏,主人公變成一個弱者、反英雄,可是他所謂的弱點其實是人性的表現。羅伯特·奧特曼(Robert Altman)的《馬凱勃先生與米勒夫人》(McCabe and Mrs.Miller,1971)也改變了西部片的傳統概念,這部影片仿佛是西部片所有規律的對立物。影片敘述馬凱勃先生的故事,他來到西部地區,給那裏的淘金者帶來了值得懷疑的文明之果:威士忌、紙牌和妓院。影片裏並沒有那種主持公道的傳統英雄人物。馬凱勃先生無論性格還是職業,都遠非英雄人物類型。周圍環境與西部片對西部地區的傳統描寫也毫無共同之處。在這些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部片中,經典時期的西部片的價值觀和社會風貌已經發生解體,而且這些影片中大多對純粹的暴力進行了反思。
這一時期優秀的西部片還有《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1968)、《大地驚雷》(True Grit,1969)、《虎豹小霸王》(1969)、《流寇誌》(又名《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1969)等。山姆·佩金伯導演的《流寇誌》徹底顛覆了西部片傳統模式,片中的主角們不再是正義的牛仔,而是一群土匪。他們所對付的不過是比他們更壞的壞人。影片極度渲染死亡場麵,用慢鏡頭拍攝人體中彈的特寫,這種手法後來在吳宇森手中被“發揚光大”。至此,西部神話被徹底終結。
在此時期,還要特別提到的是“意大利西部片”,又稱“意大利麵西部片”“通心粉西部片”。這是一種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新西部片。歐洲人一向熱愛西部片,也曾不斷拍攝西部片。早在電影發展初期,歐洲的導演就已做了類似的嚐試。不過相對來講,直到 1960年歐洲西部片製作數量還是很少,盡管有其曆史淵源,但是卻並未形成潮流,也並不廣為人知。歐洲大陸的觀眾也更愛從美國西部片中尋找樂趣。到1960年,受市場壓力所迫,美國西部片的產量日益減少,而由於發行問題這些影片在歐洲也難得見到。這樣,歐洲的製片商開始嚐試製作本土西部片,但其多為西班牙佐羅打鬥劇和美國B級西部片的劣質仿效品。唯一的例外是Michael Carreras導演受西班牙投資拍攝的《野蠻之槍》(Savage Guns,1961)。這部電影證明,雖非全然原創,製作精良的西部片也依然可以於異國他鄉成功。然而,大多數的同類電影仍然乏善可陳,粗製濫造,直到1964年才開始有起色。當年,意大利裔導演塞爾喬·萊昂內(Sergio Leone)導演了第一部西部片《荒野大鏢客》(1964),接下來兩年他又拍了《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1965)、《黃金三鏢客》(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1966),被稱為“鏢客”係列。這些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立即在歐洲各國和美國傳開。1969年,萊昂內拍了頗有特色的西部片《西部往事》。“萊昂內影片的主人公已經不是什麽英雄,他們或是為了錢可以受雇於任何人的職業槍手,或是匪徒、流浪漢、通緝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道德完善的人。萊昂內極力避免好萊塢西部片中好人、壞人兩方鬥爭的格局,代之以三方甚至是四方的衝突。影片的衝突也不是正義與非正義的鬥爭,而是個人利益的衝突,或者是生存競爭。”[2]除了《西部往事》在美國西部實地拍攝外,其餘萊昂內的西部片都以西班牙南部沙漠地帶為外景地。影片攝影考究,畫麵美麗壯觀,粗獷中帶有淒涼,野蠻中含著怪異。與大部分好萊塢西部片相比,萊昂內的影片更著重展現人物和人對事物的反應。他偏愛大特寫,片時很長,節奏慢,音樂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營造氛圍的作用。
意大利西部片的著名導演還有塞吉奧·考布西(Sergio Corbucci)等。塞吉奧·考布西的代表作有《薑戈》(Django,1966)、《偉大的寂靜》(Il grande Silenzio,1968)等。作為整體來說,意大利西部片沒有美國片所具有的浪漫主義和烏托邦色彩,而是更粗野、更辛辣,變焦鏡頭和強烈的音樂往往從外部大大加強各個場景的野蠻,在許多方麵發展或強化了美國西部片的形式感,證明了西部片模式的力量。如今“意大利西部片”的名頭已經被用來標示任何由歐洲大陸電影工作者投資拍攝的西部片。
5.西部片衰落與再興:20世紀80年代—90年代
事實上,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西部片已經漸顯頹勢了,這一時期鮮有高質量的西部片出現。20世紀到80年代,西部片作為一種類型近乎消失了,但是西部片這一類型樣式對於美國曆史而言是如此獨特,其視覺形象又是如此富於電影化,因此僅對美國觀眾來說,他們是不會輕易向西部片告別的。
20世紀90年代伊始,影壇上呈現了《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不可饒恕》(Unforgiven,1992)、《離魂異客》(Dead Man,1995)等一批西部片。特別是前兩部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使久違的西部片再次呈現強勁的勢頭,並且以“重新闡釋美國西部曆史”的旗號宣布了西部片時代的降臨。不過,這與傳統意義上的西部片已經有了較大距離,這體現在:這些影片總體上看,在形式感方麵有所增強,但在內容方麵卻有所弱化。
《與狼共舞》描述美國在南北戰爭結束時,一位美國士兵與印第安蘇族的故事,是一部反映西部曆史的史詩片。通過士兵的視角,觀眾可以逐步深入陌生的印第安社會、文化、習俗、日常生活以至其代表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可以看到西部廣袤無垠的大草原風光。鄧巴身上表現出的憂鬱、驕傲氣質和離群索居的生活方式暗合了道家文化中清靜無為、個性至上的價值觀,不經意間拉近了不同民族間的距離。片中獵牛場麵氣勢恢宏,蔚為壯觀。《與狼共舞》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內涵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該片在第63屆奧斯卡評獎活動中一鳴驚人,榮獲12項獎項提名,並最終奪取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樂七項大獎,令世界為之矚目。
由主演過多部西部片的著名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所導演的《不可饒恕》(Unforgiven,1992),講述堪薩斯州的農民威廉年輕時曾經是一個殺人不眨眼、令人聞風喪膽的劫匪和暴徒。自從他與漂亮的克勞迪婭結婚,生下兩個孩子後,威廉決定棄惡從善,過正常人的生活。生活本來可以這樣平靜地過下去。但兩年後,懷俄明州大威士忌鎮發生了一名喝醉酒的牛仔毆打妓女並把一名妓女毀容的惡性事件。妓女們十分憤怒,她們紛紛捐出錢財,以1 000美元懸賞捉拿罪犯和他的同夥。起初威廉不願卷入這罪惡的勾當,因為他想起自己曾承諾過妻子,不再牽涉江湖殺戮,可是,為了那為數不少的賞金,為了能讓年幼的子女過上富裕的生活,告別槍手生涯11年的威廉決定重操舊業,參與這場追殺行動。最終他鏟除了禍害妓女的惡棍及其手下。在了結這宗血腥的殺戮並領取了賞金後,威廉帶著兩個孩子離開堪薩斯州,前往舊金山市經商。《不可饒恕》重新闡釋、甚至顛覆了經典的西部牛仔的英雄形象,在該片中,威廉鏟除惡勢力不再是出於伸張正義的目的,而是衝著那筆可以讓自己的家庭過上更好生活的賞金。而且,威廉在捉拿罪犯的過程中大開殺戒,也殺害了一些罪不至死的人,這也讓曾經的牛仔“除暴安良”的形象產生了複雜的含義。
6.新世紀以來的西部片:2000—
剛邁入21世紀門檻,一部低成本的西部片《美國流氓》(American Outlaws,2001)就曾一度登上美國票房排行榜榜首,這使得沉寂數年的西部片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之中。此後仍然有不少電影創作者選擇在銀幕上書寫西部牛仔神話,體現了西部片長盛不衰的魅力。其中,近年來活躍於美國獨立電影領域,且拍攝出一批頗受觀眾歡迎的科恩兄弟——喬爾·科恩(Joel Coen)和伊桑·科恩(Ethan Coen)——在2010年將約翰·福特1969年的老片《大地驚雷》(True Grit,2010)重新搬上銀幕。故事講述14歲的少女瑪蒂·羅斯的父親被一個窮凶極惡的雇工湯姆·切尼殺害於一個西部小鎮上,當地政府卻不願意花費氣力去追捕逃之夭夭的凶手,勇敢而早慧的瑪蒂遂孤身一人踏上了為父報仇的漫漫長路。她決定拿出她全部的財產雇用一個警察幫她找到罪犯切尼,把他帶回家鄉,接受法律製裁。一開始,沒有人理會這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小女孩,但是當她表現出堅不可摧的決心後,脾氣暴躁、經常酗酒的老警長羅斯特·考格波恩終於答應了她的請求。另外,一名來自得克薩斯州的騎警拉博夫因為切尼在得州犯下其他罪行也在追捕切尼,於是三個人一起結伴上路。一路上,他們經曆了種種險境,卻仍未找到切尼。羅斯特和拉博夫鬧翻了,後者策馬離去。瑪蒂卻在小溪邊與切尼不期而遇,被切尼劫持到劫匪團夥中。就在瑪蒂險些被殺時,拉博夫出現並擊斃了其他匪徒,而瑪蒂則殺死了正向拉博夫發起攻擊的切尼。但是,瑪蒂不慎跌進一個蛇洞裏,並被毒蛇咬傷。羅斯特·考格波恩日夜兼程地帶著已陷入昏迷狀態的瑪蒂前往鎮上療傷。瑪蒂最終獲救,她成功替父親報了仇,但也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失去一條手臂。若幹年後,堅韌的瑪蒂來到羅斯特的墳墓前,深深地追悼這位故人。這部有著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的曆險情節的電影改編自查爾斯·波蒂斯創作於1968年的同名小說,科恩兄弟的新版本與福特的老版本之間的不同在於,前者更為忠實於小說原著,從小女孩瑪蒂的視點去講述故事,同時也比原版有著更多精彩的暴力對決的場麵。
此外,21世紀以來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西部片還包括《荒野尋蹤》(The Missing,2003)、《沙漠騎兵》(Hidalgo,2004)、《邊城英烈傳》(The Alamo,2004)、《神槍手之死》(美、加拿大,2007)、《送鄉人》(The Homesman,法、美,2014)等。西部片在21世紀仍然散發它獨特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