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我也沒說什麽啊。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父皇那日憑白無故的,怎麽就突然負氣而走了呢。”李泰無辜的說道。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長孫無忌道:“泰兒,也許是你無心的一句話,聽在你父皇耳中,卻觸動了他的某些心思。你且將那日的經過從頭到尾梳理一番,舅舅幫你找找陛下生氣的原因。”
長孫無忌心想:憑借老夫與陛下數十年的交情,定能明白陛下的心底所想。隻希望這小子不要觸了陛下的逆鱗才是。
李泰頗不以為然,暗想到,還不都是因為舅舅你偏寵晉王,才令本王失了分寸,一時語無倫次,讓父皇以為本王不堪大任。
心裏揣著小心思,李泰嘴上說道:“那天父皇一來,正看到徽兒在園子裏玩,就抱起徽兒問我,喜不喜歡這個幼子。我當然說喜歡。然後父皇又說他也喜歡自己的幼子。還說舅舅你的意思是想立晉王治為太子。但是他在我與晉王之間難以取舍。我因一時慌亂,就說願意在百年之後,將皇位傳於九弟。父皇抱著徽兒,遊移不定。我以為父皇意有所指,覺得我喜歡自己的兒子,將來一定會失言,不把皇位傳給九弟。因此就說自己將來就算殺了徽兒,也一定會將皇位傳給九弟。父皇於是不喜,放下徽兒,起身就離開了。”
李泰說完,長孫無忌一臉愕然。想不到堂堂魏王,文才風流,居然會說出如此不堪的話來。
年輕人還是見識短淺,隻一兩句話,便讓陛下試出了他的心思。
李泰見舅舅一臉痛苦的表情,就知道自己這次失去的聖心,有多麽重的份量了。
“舅舅,父皇是不是不相信我說的話?舅舅如果真想幫我這個忙,就請您在父皇麵前替外甥美言幾句,他日若能如願,外甥一定不忘舅舅相助大恩。”李泰躬身一揖,抬頭瞅著一臉嚴肅的舅舅。
就聽長孫無忌說道:“你且起來,我此來正為此事,如何會不幫著你?隻是這件事要是三言兩語,就能在你父皇麵前替你挽回聖心,那倒容易了。舅舅想知道,你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你是出於一時慌亂,才脫口而出,還是真的準備將來把皇位傳給你幾個兄弟,大家輪流來坐?”
長孫無忌凝視著這個令他感到不適的外甥,他浮誇的性格,正是陛下所不喜。如果再加上狠毒的個性,那就不難理解,陛下為什麽會負氣而走的原因了。
天下人都以為,弑兄殺弟,逼父退位的秦王李世民是個狠毒的人君。
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心中永遠的痛。
當年若非建成和元吉以死相逼,還是秦王的李世民,斷然不會不顧念父子兄弟之情,而對手足痛下殺手。
身為皇帝的愛子,魏王李泰顯然不明白這一點。他一定以為,自己的父皇是個雄才大略,殺伐果斷之人,在父皇麵前,流露出哪怕一丁點的兒女情長,婦人之仁,都會讓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讓父皇對他的心誌產生懷疑。
因此才慌不擇言,說出了殺子讓位之語。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魏王當上了太子,恐怕寧願殺掉自己的兄弟,也不可能把皇位讓給他們,更何況還要殺掉自己的兒子。
果然,就聽李泰說道:“舅舅你替我想想,我如此喜愛自己的兒子,又如何忍心真的殺了他?隻是那日父皇拿我與晉王相較,我一時心急,才說出那番話來。父皇定是因為我欺騙了他而心生不快。”
愚蠢,愚不可及。你到現在也沒明白你父皇的用意,竟然生生的把自己逼到了兩難的境地。長孫無忌長歎一聲,隻感覺頭腦一陣旋暈。
“你父皇那是怪你欺騙了他嗎?他是懼你心腸歹毒,居然連自己的兒子也下得去手啊!虎毒尚且不食子,你可真行。”
長孫無忌不明白,以長孫家的聰明才智,以李家的英明神武,怎麽會生出這麽個玩意,全無仁慈可言。
“什麽?那父皇他幹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比我說出的那些話狠毒百倍?舅舅你是不是曲解了父皇的意思?”李泰大吃一驚,心裏頓時一片冰涼。
“曲解的是你,你以為你父皇憑生殺伐果決,就是個心腸歹毒之人?廟裏的金剛也斬妖除魔,但他們卻都懷著一顆菩薩心腸。你父皇對事對人,向來都是雷霆手段,菩薩心腸。你何曾見他枉殺過一人?就連你兄長承乾犯下謀逆大罪,你父皇也沒準備痛下殺手,你居然以為他是個心腸狠毒之人。如今你在你父皇心中,已經留下了一個極端惡劣的印象,這輩子不僅與東宮之位再也無緣,恐怕連眼下的榮華富貴,也很快將成過眼雲煙了。”
長孫無忌無比遺憾的瞅了一眼自己的外甥,轉身朝魏王府大門走去。
李泰怔了半晌,直到見舅舅就要踏出府門,他才驚醒過來,後背不由自主的驚出了一身冷汗。
之前,他一直以為,就算失了陛下的聖心,最多也就是不能當太子,將來還不失為一個逍遙快活的王爺。
但聽了舅舅長孫無忌的一番言辭之後,他才驚覺,這次恐怕就連做個逍遙王爺的想法,都可能成為泡影。
李泰追上長孫無忌,撲通一聲,跪倒在舅舅身前,嚇得麵如土色,語無倫次。
“舅舅,救我,救我呀。泰兒知道,以舅舅在父皇心目中的份量,在朝中的威望,定能在父皇麵前保全泰兒的榮華富貴。求您看在母後的麵子上,救救泰兒……”
看著涕不成聲,伏在自己腳下的魏王,長孫無忌心裏總算找到了平衡。
這個外甥太過自負,這是文人的通病,很容易就讓人忘記了自己的準確位置。
本來以魏王在陛下麵前的表現,太子被廢之後,最有可能承繼太子之位的,就是他了。
過去,長孫無忌一直視他為晉王李治最大的威脅。可如今,最大的威脅,已經變成了蜀王李恪。
晉王李治私通嬪妃,大逆不道,徹底倒台,根本就沒有回旋的餘地。
魏王又失了聖心,在陛下麵前留下了極端惡劣的印象。
如今,沒有犯任何過錯的蜀王李恪,反倒成了最佳人選。
雖然這位王爺也沒幹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偉業。
但相比於其它諸皇子,卻顯示出非同一般的高貴品質來,那就是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