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曆山飛雖然人多,但畢竟是些窮餓了要找飯吃的烏合之眾,戰鬥力很差,李淵兵到,立刻作鳥獸散盡。李淵收回西河郡,對西河郡太守蕭瑀,不僅沒有半句責備,反倒是好言勸慰,要他放心留守西河郡,並對蕭瑀說:“太守今後若有急事,隻需派人相告,李淵立馬就到。”
蕭瑀聽了,感慨萬分,說:“以前隻聞留守深明大義,忠義待人,如今遇難得救,方知此言是對的。老夫對留守感激不盡,今後如有用得著老夫的地方,隻要留守開口,老夫一定盡力而為。”
李淵聽了,心中高興,緊握蕭瑀的雙手,連聲說:“太守言重了,李淵在此先行感激,今後有事,一定來請你。”
原來,這蕭瑀本是隋煬帝的內弟,隋煬帝的皇後蕭氏是他的親姐姐。蕭瑀從小受過很好的教育,以孝行天下聞名,又善學能書,深精佛理。因蕭皇後的緣故,蕭瑀二十多歲便做了銀青光綠大夫,參決朝政要務。由於蕭瑀生性骨鯁正直,對煬帝的諸多做法屢屢上諫,常使煬帝對他非常不滿。在雁門關解圍之後,蕭瑀又一再堅持要隋煬帝履行諾言,獎勵將士,隋煬帝已拿不出這麽多錢財來兌現諾言,一怒之下,將蕭瑀貶放西河郡。蕭瑀一介文官,對朝廷的許多事情可以有自己的見解,也能處理好許多事情,但為一郡的長官,特別是要抵抗敵寇入侵,卻沒有這方麵的能力。正因為如此,才被曆山飛毫無戰鬥力的烏合之眾,也差點丟了城池。這次得李淵救援,倆人彼此都有好感,建立了較深厚的感情。
李淵與蕭瑀寒喧了一番之後,回兵太原。李世民在府中設宴,慶祝父親凱旋歸來。
席間,李世民向父親介紹了劉弘基,還特別講了劉弘基見他們要出手相救這才一露身手的事情。李淵本是個倜儻豁達、任性真率的人,很喜歡交一些俠義的朋友,而今見劉弘基一表人材,豪放俠義,又是原來河中刺史之子,因此非常高興,心中暗自誇獎兒子有眼力。席散之後,李淵喝退左右,將李世民喚到堂前,問道:
“晉陽令在獄中,還好嗎?”
這是他發兵西河郡之前,交待世民去辦的一件事情。這麽幾天,他雖然想了其他許多事情,但從沒忘了劉文靜。從接到聖旨要他羈押劉文靜那一刻起,他就不由自主地將劉文靜的今天,看成是他李淵的明白,將劉文靜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聯係在一起。他在心裏暗自發誓:一定要振救劉文靜,要振救李氏家族。李世民本來也準備在席散之後再告訴父親關於劉文靜的事情,特別是對劉文靜關於湯王、武帝的話,他想了很久,也有了些想法,他很想告訴父親。現在聽了父親的問話,便認真地回答說:
“好,我轉達了父親要盡力保他的意思,他說感激不盡。對曆山飛作亂,他說父親一定馬到成功,還真有些眼力。”
“如果連這也料不到,他還是劉文靜。”李淵撚撚胡須說。
“還有……”李世民望著父親,欲言又止。
李淵並不催他,隻緩緩地問道:“難道還有什麽話,不能對父親說?”
“晉陽令說,如今天下大亂,如有個象湯王、武帝那樣的人來,天下必然可以平定。還說父親就是這樣的人,隻是蒙皇上厚愛,不願站出來罷了。”
李淵聽了,良久不語。因生於政治世家,李淵豪放之餘,又非常的敏感謹慎。北周柱國高貴血液在他體內流淌,這使他敢於去做任何膽大妄為的事情。他胸有大誌,一直就很想有一番大的作為。對於表哥隋煬帝,李淵沒受絲毫忠君意識的顧及,因為他親眼看到隋煬帝的父親是怎樣的以大丞相逼皇帝讓位,又親眼看到隋煬帝是怎樣殺父弑兄而爭到皇位。他現在顧及的,是自己的力量,是自己如果站出來起事,能不能贏。李淵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贏,隻要有一絲兒反意被人察覺,等待自己的,不是五馬分屍就完事,而是誅滅九族的慘烈結果。這,就不僅是他自己死無完屍,而是整個李氏家族從此聲銷匿跡。因此,他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要等待到一個十分適宜的機會,就象當初隋文帝那樣,已經強大到可以毫不費力地就將皇帝拋開時,再來做成這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可是,他身邊有些人,譬如劉文靜,還有他的二公子,似乎已經蠢蠢欲動了,這在李淵看來,是件好事,也是件十分危險的事情。於是,他嚴肅地對李世民說:
“劉文靜講得話,有些是對的。你父親蒙皇上厚愛,不可有半點反心,這一點,你一定要記住,也一定要象父親一樣。”
“可是當今皇上……”
“我知道你要說什麽,皇上好大喜功,弄得天怒人怨,可是,他對我們李家並不薄。”
“可他還是不信你,還是派了親信監督你。”
“這是人之常情。對手握重兵的大臣,曆朝曆代的君王,都是這樣。”說到這兒,李淵看著李世民,見他又要開口爭辯,便用手勢不準他開口,自己接著說:
“君王如此,我們做大臣的,也要謀求自保。從今往後,我要做一個昏官,每天喝酒貪小利,使皇上覺得我胸無大誌,或許能少了他對我的許多疑慮。當然,僅是這樣,還遠遠不夠,還要……你記得你在晉陽宮說過的話嗎?”李淵突然轉了話頭來問李世民。
“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要蓄積勢力。”李世民脫口而出。
“好,你沒有忘記,說明這話你是通過一番思考的。現在,我要你把這話深深地印在心裏,而且還要付之於行動,你替父親去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麽事?”李世民衝口問道。
“大事,一件有關我們李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李淵說到這兒,目光罩住李世民,欣慰地說:“你雖然還剛過16歲,已經可以托囑大事給你了。”
22、
李世民聽到父親有大事相托,不由得精神倍增,雙目希望地看著父親,等著他告訴自己究竟是什麽大事,不料父親卻是話鋒一轉說:
“我雖然出生顯赫,但由於你祖父早亡,隋取周而代之之後,我在朝中地位雖說優越,卻一直未能執撐兵權。這麽些年來,我一直在三品、四品間徘徊。直到前年,雖然由文官轉為武官,我還是不能獨擋一方,擁有自己的地盤。沒想到,皇上被圍雁門,我的機會反而來了,做了太原留守,擁有了自己的地盤。”說到這兒,李淵雙目熠熠生光,停了停,才接著說:
“這,可是天賜我李家翻身的好機會。我擊潰了曆山飛回來,不斷有關東世族子弟前來投靠,河東地方官吏中,也有一些人不斷向我進言起兵反隋的事。你去探望劉文靜,他也有這意思。你認為,我現在能反隋麽?”
“孩兒認為,隋煬帝即位後大興土木,頻頻出兵征戰,已是天怒人怨。目前各地反隋大軍已有100多支,隋朝將亡,已是必然的事情。父親現在獨統要塞,手握隋朝重兵,應該順應天意。孩兒相信,隻要父親揭竿而起。隋朝失去北麵屏障,又多出一支要滅他的勁旅,滅亡,應該是絕對的。”
李淵靜靜地聽世民說完,心中有幾分高興,也有幾分擔心。高興的是,世民小小年紀,對於國家大事,竟然能有這般見解;擔心的是,孩兒雖有些見解,卻不能深入的考慮。對於這樣的事情,李淵知道,除非不想,一旦想了,不能深謀遠慮,必然會死無葬身之地。於是滿懷希望,啟發地問世民:
“隋煬帝倒了之後呢?”
“自然是父親取而代之。”
“憑父親現在的力量,能萬無一失地取而代之嗎?”李淵追問道:“你真正清楚目前的反隋力量嗎?”
對於父親問到的事情,李世民不是十分清楚,因此不敢冒然回答,眼望著李淵說:
“還請父親指教。”
“你連目前反隋的力量都不清楚,怎麽可以說煬帝倒了之後就是父親取而代之呢?”李淵逼視著兒子繼續追問。
李世民無以回答,垂下頭來,低聲說:“孩兒隻是以為,大隋即將滅亡,父親應該舉事。”
“即將?你說的即將還有多長時間,是今天,還是明天,還是下個月?”
李世民不知為何,父親會這麽一問再問,偏偏對於父親這些詰問,他確實又答不上來,因此隻好再次說:
“還請父親指教。”
“父親願意告訴你這些,但是,父親更想告訴你。當你在下一個結論之前,一定要有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作為依據,千萬不要想當然,否則就會後果不堪。如果你沒有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你就不要忙著下結論,而是要去請教別人,調查學習有個知識和經驗。你認為父親說的對不對?”
“對!”李世民恭恭敬敬地回答。李淵見了,知道他一時對此事還不能有很深的體會,於是說道:
“這事,你要認認真真體會一輩子,在對某件事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之下,一定不要忙著去下結論。”
“是!”李世民提高聲音回答。這回李淵從聲音中聽出了世民已真心接受他的教誨,便說:
“你剛才提到父親取而代之,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試想,如果父親起事,幫著推翻了隋煬帝,結果是為他人作嫁衣,父親有必要這麽做嗎?”
“沒有,沒有必要!”
“這就是父親舉事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如今隋煬帝的皇朝,隻需輕輕一推,就會倒塌。”李淵肅然地說:“隻是,義軍已經形成三支強大的力量:瓦崗軍,江淮軍,河北軍。他們之中誰都有能力取隋煬帝而代之。更何況,北方的突厥,對隋皇朝的天下也虎視眈眈,他們隨時都可能衝進中原大地,把隋王朝撕碎。現如今,我們的力量與他們相比,根本不算最強。不說沒有把握與這一切力量抗衡,就是與他們其中的任何一支單獨對抗,也不一定就能贏。很明顯,如果我們這時候起兵,隻不過是幫他們把隋皇朝推翻,讓各路義軍失去一個最強大的對手,減少他們的許多傷亡,使他們更加強大。這樣做,對我們有意義嗎?”
李淵的最後一句,在問李世民,也似乎在問自己,轉身走到窗前,麵對窗外沉思。李世民見了,跟在父親身後,緩緩地說:
“父親的意思是:我們不隻是要推翻隋朝,而是要接過隋煬帝的皇位;因此我們不僅要有力量戰勝隋朝,也要有力量戰勝各路起義的軍隊和突厥兵。”李淵聽了,喜不自禁,點了點頭說:
“我兒對為父的意思理解的很好,汝子可教也。”
“謝父親誇獎。”
“現在,你既然理解了父親的意思,不妨再想想著: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該不該立即起兵?”
“我與父親看法一樣,現在還不到舉兵起事的最佳時機。”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麵對起兵之事?”
“小心謹慎,與任何人也不去提及,切不可讓皇上知道我們可能有這樣的野心。”
“說的好!既然現在起兵反隋的火候還沒到。伴君如伴虎,這種時刻,父親身為隋朝手握重兵的人,受猜忌在所難免,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煬帝就算沒有肯定我們有野心,也一定會懷疑我們有野心。所以,我必須小心又小心,盡可能減少皇上的猜忌,多一點時間做好準備。”
“對!父親,你快說說,我們要做哪些方麵的準備?我應該怎麽做?”
“你剛才也說,我們不隻是要推翻隋朝,而是要接過隋煬帝的皇位。這是我們舉事的目的。我們不比那些已經起義、反叛的軍隊,我們的處境遊刃有餘。剛才我也說了,如果現在馬上舉事,我們麵對的,不僅是隋朝的軍隊,更有那一路路如虎似狼的起義及反叛的軍隊,還有北方對隋皇朝虎視眈眈的突厥兵。可是,如今這些如虎似狼的軍隊都在與隋朝的軍隊撕殺,每日都在損兵折將。到時候,他們都會損傷慘重,非常疲憊,而我們卻已經有了足夠的力量對付這一切時,就是我們起兵反隋的最佳時機。”
“可是,征戰之事,有時勝了的一方,常常會力量倍增,變得異常強大。”李世民熟讀兵書,知道不少這樣的戰例,因此提出來問父親。
“正因為如此,我們舉事的最佳時期,是必然在還沒有一方真正贏之前。更主要的是,我們不是在消極等待,而是從現在起,抓緊時間盡快蓄積力量,自己來創造最佳的舉事時機。我們首先要物色許多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將軍和謀臣,然後招驀組建自己強大的軍隊。這一些事情,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是不好出麵來做的,你現在已經理解了父親的心意,再按照父親的話去做,到時候,這天下必然是我們李家的。”
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李世民隻覺得心中豁然開朗。他敬服地望著父親,很有把握地說:“孩兒已經理解父親的心意了,父親是要孩兒潛結英傑,為我李家所用。”
自從當了太原留守之後,李淵心中異常高興。麵對眼前的混亂局麵,雄心勃勃的李淵認為正好趁勢積蓄自己勢力。為這事,他已想了許久。可是,自己身邊有皇上親信監督,不便明謀張膽地出麵招賢納士,若從長安召回大兒子李建成,同樣惹人眼目。沒想到,老天爺給他送來個原來認為年齡尚小、幫不上忙的李世民。看著他帶來長孫無忌,不久又收留侯君集、劉弘基,李淵心裏暗自高興。他一生閱人無數,憑他的眼光來看,李世民身邊的這幾個人,都是些將相的棟梁之才。於是心中一動,這才決定與世民好好談談,如果可能的話,將這天大的事兒,交由李世民來承辦。這會聽了世民的話,不由在心裏喊道:
“真是蒼天有眼,給我這麽個懂事的好兒子!”完了他壓住自己的高興對世民說:“從今往後,你要記住四個字,並且全力去將它辦好。”
“哪四個字?”
“潛結英傑。”
“潛結英傑!”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重複著,說:“請父親放心,孩兒一定做好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