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這是個狂風怒吼的冬日,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東都城外,李密的瓦崗軍與王世充的隋軍擺開戰場,進行第二輪大戰。這一次,王世充在李密手下大將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等猛烈地追殺下,終於全線崩潰,大敗西逃。

遺憾的是,打了勝仗的李密卻險些遭翟讓的哥哥翟寬誅殺。原來,當初翟讓在徐世績等人的勸說下,主動把盟主之位讓給李密時,另外還有許多人勸他不要這樣,他的兄長翟寬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然而,忠厚的翟讓最後還是聽了徐世績等人的勸告,堅持把權力交給李密。他的兄長翟寬,一直都咽不下這口氣。這一回,李密大敗王世充,大勝而歸,更加洋洋得意,頗有些目中無人的樣子。翟寬見了,非常氣憤,對部下說:“我弟真愚蠢,放著天子不做,拱手讓給別人。他真不肯做,隻有我來做了。”說完之後,命令部下作好準備,試圖在慶功宴上殺了李密。這時的李密,已經大權在握,到處都有他的耳目。翟讓主動讓位給他,本來還心存感激,如今聞報此事,便決定先下手為強。他一聲令下,將翟氏兄弟倆及他們的親信,一一斬殺,將他們部眾,分與其他部將。事態雖然得到平息,卻使李密大傷元氣。也就是在這一天,李淵下令三軍:

進攻隋朝大都長安!

隨著李淵的一聲令下,李建成從東、南兩麵,李世民從西、北兩麵,共20餘萬之眾向守軍不到五萬、且完全喪失了鬥誌的長安守軍,發動猛烈地攻擊。

這一天,李世民衣著單薄,躍馬軍中,指揮攻城。颼颼冷風迎麵刮來,身旁的侯君集也禁不住一個寒顫,房玄齡見了,對李世民說:

“天氣過於寒冷,宜令士兵盡早攻城。”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李世民微笑著點點頭,舉劍一指東麵城門,喝道:“誰先登牆入城,賞千金。”

侯君集聽了,也不答話,第一個衝上前去,柴紹、殷開山、段誌玄等見了,各領本部官兵,齊唰唰地向東城衝去.

長安城的守軍,似乎沒有什麽抵抗,就四處逃竄。侯君集第一個登上城牆,連砍數人,趁亂放下過橋。柴紹、殷開山等將軍引領他們的士兵,攻進城去。李世民迎了李淵,緩緩進入長安。城內百姓,夾道歡迎。長安城不堪一擊,是李世民意料中的事;百姓這麽熱情地歡迎李家軍隊,卻使李世民聯想許多,甚至浮想連翩。

得民心者得天下,父親說過的話一點不假。這大隋天下,看來就要姓李了!李世民跟在李淵身後,心裏這麽想著:他抬頭看看父親,想著父親從起兵以來的一係列戰略決策,心裏充滿敬佩。許多事情,尤其是辦大事情,真的還是要有耐心,要有相當的耐心。要有眼光,要瞅得準時機,然後抓住他。看來,還有許多事情,我要跟父親好好學學。這麽想著,李世民隨父親一道進入代王楊侑住的東宮。

大哥李建成這回又先一步進城,早在那兒迎著。代王楊侑連同他的王妃、太監,都可憐巴巴地一排站著,等候發落。李世民好奇地望著他們,心裏突然嘣出一個有趣的想法:這沒了權力的皇帝,真比狗還不如!這麽想著,他差點笑出聲來。

李淵此時神情肅然,還是如昔日晉見皇上一般,恭恭敬敬地移步上前,與代王施禮。

李世民忍不住在後麵問到:“如何處置他們?”

李淵回頭,瞪了李世民一眼,轉過頭來,依然恭恭敬敬地說:“請代王暫時移駕大興殿。”

昔日威風凜凜地代王,看一眼李淵,垂下頭來,往大興殿走去。一大群王妃、太監一個個垂頭喪氣地跟在他身後。

四天過去,在裴寂的操勞下,一切準備就緒。李淵下令舉行新皇登基儀式。他向天下宣布:

立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

一切都在李淵的安排下進行,作為大隋皇帝的楊侑,要想保住眼前的性命,就隻能象個奴仆一樣,對李淵惟命是從。李淵的屬下許多不明白這一點,紛紛上書請求李淵自己來做皇帝。李淵看了這些折子,心中暗自好笑。

如今,就隋朝的勢力而言,南麵還有揚州的隋煬帝,北麵還有洛陽的王世充。就各路的義軍而言:李密如果被王世充擊潰,也還有薛舉、劉武周、竇建德等,他們哪一路,現在都可以與李淵抗衡的,如果此時就做了皇帝,此不是自己找事站到靶心,去讓眾人射擊?李淵想到這裏,搖搖頭,把折子扔在一邊,還是按照原來自己想好了的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他首先宣布,廢除以前的一切苛法暴令,然後重新與民約法十二條。這一舉動,深得關中地主紳士的支持和擁護。李淵的聲譽,立刻在關中排到了第一位。在盛譽之下,李淵由長樂宮入主大興殿,使楊侑任他為大丞相,晉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同時封他李家的後代李建成為唐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為齊公。最後讓楊侑下詔:

“軍國機務,事無大小,文武設官,位無貴賤,憲章罰賞,鹹歸相府。”並詔“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加前後羽葆鼓吹。”

至此,長安隋朝的軍政大權,全數歸了李淵,皇帝就隻剩了“郊祀天地”,與鬼神打交道的份了。

李世民在一旁看著,心裏暗暗佩服父親手段高明。

53、

世民心中敬服父親,常往大興殿與李淵深談,討教有關軍事政務。此時,李淵雖說還沒有做皇帝,早儼然以皇帝的身份來考慮天下的事情。他雄心勃勃,對於政事,有許多想法。身邊雖有裴寂、唐劍等一班親信,但許多想法,與兒子談起來,更可以盡興。這日談起用人的事,李淵感慨頗多,對李世民說:

“隋末無道,上下互相蒙蔽,皇上驕橫,臣下諂媚奸佞之徒不斷。皇上不知道改正自己的錯誤,臣子不為國盡忠,最終使國家危難,自己也隻能在死亡線上掙紮。我現在要撥亂反正,誌在安邦定國。如今平定亂世,非有武將不可;今後守成治國,就要靠文臣。隻有使文臣各盡其才,國家才能穩定發展。”

李世民聽了,連連點頭,說:“父皇所思,勝於古代聖君,待我們平定天下之後,定可開創一代偉業。”

李淵聽了,非常高興,進一步深談自己治國的想法,說:“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不僅要選好人才,用好人才,還要為君者自己處處帶頭,嚴於律己,節儉奉公。上行下效,才可以使人才不致腐化。隋末就因為奢侈浪費,喜好奇珍異寶,致使臣下紛紛進獻,結果鬧得民怨沸騰,國破家亡。從現在開始,我現在要禁止進獻珍奇之物,以免玩物喪誌。”

李世民端坐於李淵右側,眼都不眨一下,聆聽父皇的治國之道。李淵見兒子聽得認真,逾發談興大起,講完用人,又講愛民。

“為君之道,要能長久,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人民的擁戴。”李淵說:“隋帝之所以國家已毀,人也將亡,並不是我李淵推翻他的,完全是他自己推翻自己。他把人民作為畜牲一樣驅使,搞得天下人怒恨,這才紛紛起來造反。我今後做了皇帝,一定要尊民、愛民,要讓人人有田種,人人有飯吃。如今,裴寂正按我的意思,擬定‘均田製’和‘租傭調製’。我要給丁男和十八歲以上中男每人授田一頃,給六十歲以上老男、篤疾、廢疾的人授口分田四十畝,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畝。對於貴族田地,要有限製。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數從一百頃降到五頃。在職的官員,從一品到八九品,授田數從三十頃到二頃。此外,各級的官員還有職分田,用地租補充,作為俸祿的一部分……”

李淵興致勃勃地談著,李世民認認真真地聽著,不時表現出由衷地讚賞。父子倆一談便去了幾個鍾頭,竟都沒有半點倦意。就在這時候,侍從來報:

“抓到了李靖。”

早在太原時,李靖斷定李淵要謀反後,連夜出了太原,想去揚州麵見聖上。結果,真如李世民所料,兵荒馬亂中,李靖到了長安就再也不能向前。長安被李淵團團圍住,後來又破了城,李靖料定李淵捉住他不會放過,東躲西藏幾月,硬著頭皮想混出城去,不料給衛兵逮了個正著。原來,李淵一直“掛念”李靖,早就讓人畫了他的頭像,令守城衛兵嚴加尋查。

李靖被五花大綁,推到李淵腳下。李淵正與兒子討論治國之道,心裏高興,也不想羞辱李靖,微笑著看了他一眼,然後揮揮手說:

“拖出去,斬了。”

李靖出生於官宦之家,不僅人長得儀表魁偉,更具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一直懷才不遇,終為隋朝一小史。如今正值壯年之時,一腔熱血,壯誌未酬,卻要被斬,他怎麽也不甘心。在武士拖他出殿外時,李靖突然大聲疾呼:“唐公起兵,本來就是為天下清除暴亂,想成就一番大事,怎麽可以因為私怨而斬殺賢士呢?!”

對於李靖,李淵父子都早有耳聞,知他是個能人。隻因李靖要去告秘,要置他們於死地,這才有了斬殺之心。如今聽李靖一番呼喚,李世民敬重他的才識和膽氣,忍不住對父親說:

“此人留下為我所用,定能建功立業。”

“隻是他的所為,實在可恨。”李淵歎一口氣說。

“當初是各為其主,也足見他是個忠臣,父王……”

“好吧,就饒了他一命,留在你秦公府聽用吧。”

李世民一聽,忙高聲喊道:

“刀下留人!”

此時的李淵,已收攬了朝廷中的許多元老,如蕭瑀、陳叔達等,對於李靖,由於原來的那點反感,他不願留在身邊。於是,李淵將李靖交給世民,讓他召入幕府,充做三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