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早在618年5月,洛陽知道隋煬帝被殺的消息,守將們便擁立隋煬帝長子楊昭之子,越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第二年4月,王世充政變,奪取了政權,改國號為鄭。王世充打敗李密後,又擁有了關東地區,勢力更加強大。王世充正躊躇滿誌、洋洋得意時,聞報李淵派他的二公子、秦王李世民率兵來攻洛陽,數萬唐軍已達離洛陽70裏的新安。“這小子,先後擊敗了薛舉和劉武周,看來可不是個等閑之輩。”王世充在心裏對自己說:“我王世充,可不是薛舉和劉武周。”
盡管對自己充滿自信,王世充還是緊張地行動起來:他一麵派出大量偵察,嚴密監視李世民的每一步行動,一麵動員將士,精心安排部署洛陽的防衛,一麵親率三萬精銳步騎,西往新安迎戰李世民。
新安為洛陽畿地和西麵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此地山高、嶺多、河穀碎,地勢又自西北向東南、自西向東逐漸降低。李世民屯兵於此,對付東來的王世充軍隊,退可以守,進可以攻。兵駐新安,郡府便成了李世民臨時的指揮部。
此番東征,比之上一次征剿劉武周來,對方雖然要強大的多,但作為統帥的李世民,確實也成熟了許多。對這次戰爭,他也考慮的非常透徹。尤其是人員安排,各按其能,各行其職。房玄齡與長孫無忌,負責後勤保障;杜如晦與殷開山、尉遲敬德等一幹謀士將軍,負責參謀軍事……他的身邊,左右不離的有侯君集、屈突通等人。軍事的最後決策和最高指揮權,歸他秦王自己。有了疑慮,他隨時要召開軍事會議。聽說王世充已親率三萬人馬,向西朝新安撲來。李世民立即招來杜如晦、殷開山、尉遲敬德等一幹參謀將軍,商議如何應對。
“洛陽守衛,王世充是如何安排的?”象往常一樣,在沒有了解清楚各方麵的情況之前,杜如晦總是要先問清楚,再拿出自己的意見來,這一次,也不例外。
聽杜如晦問到王世充洛陽的守衛,負責主持偵探工作的屈突通笑了,說:
“王世充這回什麽人都不信了,洛陽的要害五城,他都分別派遣自己的兄弟子侄,每人防守一城:齊王世惲守南城,楚王世偉守寶城,太子王玄應守東城,漢王王玄恕守含嘉城,魯王道徇守曜儀城。”
聽了屈突通有條不紊地回答,杜如晦點了點頭,看著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這個王世充,除了自己的兄弟子侄,真是再也信不過其他的人。單是這一點,就已輸給秦王了。”
李世民聽了,沒有半點反映。這一段時間,隻要有一點時間,他都在苦讀兵法,加上自己這麽些年的作戰經驗。這知識和經驗一旦多了起來,遇上事情,往往都能想得很深很透而且很如迷。李世民此刻就是這樣,正在非常沉入地思考著,突然,腦海裏一閃,冒出個想法。再一考慮,李世民心中有了些底,回過神來,問杜如晦:“王世充率兵來新安,我們就在此與他決戰?”
“新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此與他決戰,我們不會吃虧。不過,或許還可以想一個更好的方法。”
“更好的辦法,你也是這麽想的?”李世民望著杜如晦,說:“把你的想法說出來看看。”
“我現在還隻是有一點眉目,不過……”杜如晦微笑地望著李世民,說:“我相信,更好的方法,秦王已經想清楚了。”
李世民點點頭,說:“我想,我們可以趁王世充還在途中,立即率軍,進攻慈澗。”
“進攻慈澗!這怎麽可以。如今王世充大軍前來,我軍應該加強防守才是,怎可分兵去攻慈澗?”屈突通有些著急地說。
李世民看看杜如晦說:“還請參軍給屈將軍言明理由。”
“慈澗是洛陽的門戶,慈澗若失,等於門戶被毀。我軍此時去襲擊慈澗,王世充必然回兵去救。慈澗無險可憑,我軍既可使王世充疲於奔命,又能在慈澗大敗王世充,逼他退回洛陽,完成我軍對洛陽的包圍。進攻慈澗,實在是上上之策。”
眾將聽了杜如晦的一番話,個個眉頭舒展,爭相請戰,要去攻慈澗。李世民見了,微微一笑,說:“殷開山聽令,本王令你為先鋒,率軍四萬,去攻慈澗。其餘將士,由杜如晦、尉遲敬德帶領,隨後接應。”
殷開山、杜如晦、一步上前,領令而去。侯君集急了,正要說話,李世民瞪他一眼說:“侯君集聽令,本王令你統領所餘人馬,堅守新安。”
安排完畢,李世民親率一支輕騎,趕赴慈澗前線,觀察戰況。三千勇士,緊跟李世民的烏黑駒,一路急馳,飛奔慈澗。途中,轉過一道山峰,竟遇上滾滾而來的王世充三萬大軍。原來,王世充兵近新安時,聞報李世民率軍去攻慈澗,頓時驚得額頭冒汗,在心裏說:“這個少年統帥,真是個軍事天才,若由他攻占了慈澗,我占了新安,又有何用?”於是傳令三軍,後衛改作前鋒,立即向慈澗開拔,沒想到遇上李世民。
聽說李世民不過兩三千人馬,王世充怎麽也不敢相信,便策馬來到山前,一看李世民身邊,果然最多隻有三千,心頭不覺大喜。“畢竟是年少無經驗,竟敢隻帶三千人馬,來攻我慈澗。”王世充這麽想著,對左右說:
“各位將將,都給我聽好了。叛賊李世民就在前麵,誰先去捉住了,官升三級,賞黃金千兩。”眾將聽了,又見李世民兵少將孤,不由得激動萬分,爭相上前。
李世民來路艱險,退卻困難,左右兩側,皆是高山。三千人馬,麵對蜂湧而來的三萬鄭軍,實在是危急萬般。此刻的李世民,欲如淺灘飛龍,命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