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花卉園周總理視察熱作所紀念碑
概況
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周總理紀念碑群位於雲南西雙版納熱作所,碑群始建於1982年年底,1985年3月竣工。
1961年4月14日,周總理來熱作所視察,並與緬甸總理會晤,後建西雙版納花卉園周總理視察熱作所紀念碑。2009年5月,西雙版納花卉園周總理視察熱作所紀念碑被中宣部公布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紀念碑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周恩來總理來所視察”紀念碑,碑高4.3米,由4塊象征正在茁壯成長的橡膠樹苗水泥牆體構成。第二部分為“中緬兩國總理會晤碑”,碑體由4塊水泥構成“井”字形交錯相連,支撐在一泓清澈的水池中。這獨特的構思,是根據陳毅《送緬甸友人》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親無間,共飲一江水”的意境設計的,體現了中緬兩國傳統的胞波(兄弟)情誼。第三部分為“說明碑”,鐫刻碑文,位於碑群的右側。
每年,西雙版納州各大中小學生都會聚集在紀念碑旁緬懷敬愛的周總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國家、省級許多高等院校也將這裏作為他們的教學實習基地,紛紛安排學生來園參觀實習。
快樂的潑水節
1961年4月,周恩來總理親臨西雙版納,與緬甸總理在此會晤,並與全州各族人民歡度潑水節。
4月13日,周恩來總理和緬甸總理吳努乘專機抵達思茅,然後坐車前往西雙版納。下午6時,兩國總理來到瀾滄江北岸。當時,瀾滄江大橋正在建造中,他們隻能乘渡船擺渡過江到南岸的“黎明之城”允景洪。當船快要靠岸時,等候在南岸的群眾敲鑼打鼓,高呼口號,周總理和吳努總理
等貴賓也不停地向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前來歡迎的近萬名各族幹部群眾,站滿了從江邊經城內十字大街至賓館的道路兩旁。在熱烈的歡呼聲和燃放的爆竹聲中,傣族青年跳起了歡樂的象腳鼓舞,傣族少女走上前去向貴賓們潑灑吉祥水。
當天晚上,周總理陪同吳努總理等出席了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為貴賓們舉行的歌舞晚會,共同欣賞了自治州歌舞團演出的精彩節目。
第二天上午,周總理在有關領導的陪同下視察了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並在四號膠林裏與吳努總理進行了友好的會談,順利解決了兩國邊界的遺留問題,還對加強兩國間的經濟合作等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
下午,兩國總理及國內外貴賓身著傣族服裝,來到觀禮台。這時,鞭炮鼓樂齊鳴,萬民歡呼雀躍。兩國總理首先觀看了有19條窄底龍船參加的龍舟競渡,並給獲勝的水手們頒發了獎品——銀碗,接著大家觀看放高升和歌舞表演。興致濃時,周總理陪同吳努總理走下觀禮台,到江邊和各族人民一起聯歡,笑語歡歌,一片歡騰。
6點多,周總理在州政府辦公樓東大廳設宴招待緬甸貴賓。宴會結束後,周總理還陪同吳努總理等貴賓觀看煙花燃放,欣賞了民族歌舞。
晚上,周總理又在他的住處專門接見了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周總理指出:印度的恒河和埃及的尼羅河是古代人類文明的發源地,當初土地肥沃、農業昌盛,但是由於不合理的開發破壞了森林,後來都成了沙漠。我們敦煌一帶,恐怕也是這樣一種結果……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處在北回歸線沙漠地帶上,這裏現在是富饒美麗之鄉,但如果破壞了森林,將來也會變成沙漠,那樣我們就成了曆史的罪人,後代就會責罵我們……要合理開墾,保護好自然資源,
要做人民的功臣,可不要做曆史的罪人。
4月15日上午9點左右,周總理穿著傣族服裝陪同吳努總理到曼聽佛寺舉行潑水前的宗教儀式。吳努總理在寺內拜佛時,周總理在門外向前來參加潑水的群眾招手,說:“鄉親們好,祝你們節日快樂!”接著興致勃勃地同群眾一起跳起傣族舞,隨後又端起臉盆與大家一道用樹枝蘸著水互相點灑。吳努總理從佛寺裏出來時,手裏端著一盆水向周總理走過來。沒等吳努開始,周總理微笑著先將手中的水潑向吳努總理,對方也將水潑向周總理。群眾歡笑著,也跟著潑灑起來,潑水節的**就這樣掀起來了。
周總理在曼聽參加了潑水節活動後,轉到景洪大街潑水活動集中的地方參加潑水,他還接過群眾手中的铓鑼,敲打著同大家一起歡呼起舞,整個潑水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下午3點,周總理陪同吳努總理和其他貴賓離開允景洪經思茅返回昆明,州、縣有關領導及各族各界人民揮舞著彩旗和鮮花,依依不舍地前來歡送。
為了紀念這次重要的活動,1985年3月建成了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周總理紀念碑群。1991年4月,當地政府在當年周總理與各族群眾一起潑水的曼聽公園又豎立起了一尊紀念銅像。銅像前麵栽滿鮮花綠草,基座為漢白玉貼麵,有銅質西雙版納民族浮雕。基座上的周總理塑像,身著西雙版納傣族服裝,左手端著一隻盛有清水的小盆,右手持一枝橄欖枝,麵帶微笑,欲將幸福之水潑給西雙版納人民。銅像兩側是西雙版納傣族群眾載歌載舞浮雕的影壁。左側拱門形的影壁上刻有“周總理一九六一年參加潑水節”的漢字;右側影壁上刻有內容與左側漢字相同的傣文。紀念碑與銅像都表達出邊疆各族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懷念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