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如果本書內容激起了你的好奇心,請試試下麵的內容:
Languagesgulper.com:一個兼容並包的網站,詳細介紹了幾十種語言。
Bernard Comrie (ed.), The World’s Major Languages (1990)。這篇文章介紹了36種語言,本書涉及的20種語言,有18種被收錄其中。
Asya Pereltsvaig,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12).
第二十名:越南語
為學習這門語言,我使用了許多資源,也找了不少可敬的老師:Ph?m B?o Thanh Huy?n(我在H?i Phòng的Huyen IELTS通過網站italki.com找到的)和??ng Thanh Loan(也可以稱之為Saphire Dang,是通過河內的越南語教學小組找到的)。
對我最有用的書籍包括:D? Th? D?ng和Lê Thanh Th?y的Assimil’s Vietnamesisch ohne Mühe(德語版,2015;還有一個法語版;遺憾的是沒有英語版),以及Dana Healy的Teach Yourself Vietnamese (2003)。Gabriel Wyner的Fluent Forever (2014)和Alex Rawlings的How to Speak Any Language Fluently (2017) 。對有誌於學習任何語言的讀者,都是很好的預備讀物。購買字典之前,請務必瀏覽。我喜歡T? ?i?n hi?n ??i(由Nhà Xu?t B?n Th?i ??i出版),但它也是德語版,沒有英語版。
Anki這款App,是學習詞匯的好工具。我從越南回來之後沒多久就發現了它,而且自此以後對它很著迷。除了iOS平台,它在所有平台都可免費使用。
不管你學什麽語言,Forvo.com都很有用,在這個網站你可以聽到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用數百種語言朗讀單詞和短語,包括越南語。
第十九名:韓語
我參考了許多資料,包括Young-mee yu Cho (1977)所著的Sound Symbolism in Korean和Ho-min Sohn(編著)的Korean 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中的一章(2006)。
Mark Dingemanse在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2012, pp. 654-672)中撰寫的Advances in the cross-linguistic study of ideophones一文中,對擬態詞做了很好的概述。
第十八名:泰米爾語
主要參考資源是Sumathi Ramaswamy的Passions of the Tongue (1997)。
第十七名:土耳其語
這一章的下半部分,借鑒了Geoffrey Lewis所著的The Turkish Language Reform (1999),這本書讀起來饒有興味,強烈推薦。
第十六名 爪哇語
Benedict Anderson的Language and Power (1990),論述了印度尼西亞的政治文化,為本章提供了許多素材。Soepomo Poedjosoedarmo所著的文章名為Javanese Speech Levels (bit.ly/Soepomolevels)。
第十五名:波斯語
Nicholas Ostler的The Last Lingua Franca (2010)有一章對波斯的曆史做了有益的介紹。John McWhorter在What Language Is (2011)一書中用幾頁篇幅,頗有天分地討論了波斯曆史中的一些關鍵元素。
第十四名:旁遮普語
Andrea Bowden以及Jasmeen Kanwal和Amanda Ritchart兩人所作的幾篇學術文章,為這一章提供了信息。本書中提到的語調手冊來自Moira Yip,書名很簡單,就叫Tone(2002)。
第十三名:日語
Momoko Nakamura所著的Gender, Language And Ideology篇幅很長,而且充斥著行話,但它對這一主題做了詳盡的批判性討論。我喜歡Yoko Hasegawa的Japanese: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它對日語做了很好的概述,其中第27章探討了女性用語。
第十二名:斯瓦希裏語
美國語言學家Leslie C. Moore在Multilingualism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northern Mandara Mountains一文(pdf版可見http://bit.ly/JonasfromJilve)中寫了喬納斯進入外部世界的故事,該文刊載在George Echu和Samuel Gyasi Obeng(編著)的Africa Meets Europe: Language Contact in West Africa(2014)一書中。我參考了不少有用的書籍,最值得推薦的是Herman Batibo所著的Language Decline and Death in Africa(2005)和Efurosibina Adegbija的Language Attitudes in Sub-Saharan Africa(1994)。
第十一名:德語
Tyler Schnoebelen的文章可以通過bit.ly/weirdtongues閱讀。Michael Cysouw的文章可以在http://bit.ly/CysouwRARA找到;它也曾以書籍形式發表過,見Horst Simon和Heike Wiese的Expecting the Unexpected (2011)。
第十名:法語
Henriette Walther曾撰寫過幾本可讀性極強的作品,包括Le fran?ais dans tous les sens(1988,此後多次再版)。Georg Kremnitz、Fa?ch(!) Broudic和Carmen Alen Garabato合著的Histoire sociale des langues de France (2013),不太好理解但涵蓋內容極廣。有關法語的英語作品可參考Jean-Beno?t nadeau 和Julie Barlow的The Story of French (2006)。
第九名:馬來語
我非常感謝James Sneddon所著的The Indonesian Language(2003),以及Simpson編撰的Langu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Asia(2007)一書中由Andrew Simpson執筆的描寫印度尼西亞的章節。
第八名:俄語
Bernard Comrie的The Indo-European Linguistic Family: genetic and Typological Perspectives有著極高價值,它收錄在Anna Giacalone Ramat和Paolo Ramat合著的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s(1997)一書中。
第七名:葡萄牙語
Malyn Newitt所著的A History of Portuguese Overseas Expansion, 1400—1668(2005)和Milton Azevedo的Portuguese: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2005)是很有益的資源。
第六名:孟加拉語
有關孟加拉語文字的權威之作,仍然是Peter T.Daniels和William Bright編撰的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1996)。這是一本厚重而昂貴的大部頭,它沒有講述的內容,就是不值得大家了解的(至少在當時是不值得發表的)。Henry Rogers的Writing Systems: A Linguistic Approach(2005)雖不如前一本書完整,但更好讀,書價也沒那麽高。
第五名:阿拉伯語
第5章的誕生,主要歸功於我書架上的詞源學詞典和若幹網站:英語的etymonline.com、德語的Duden、西班牙語的Coromines、荷蘭語的etymologiebank.nl、法語的Larousse,以及作為整體參考的維基百科。我還很感謝Clive Holes所著的Modern Arabic(2004)和Kees Versteegh的The Arabic Language(2001)。
第四名:印地-烏爾都語
如正文所述,我的主要參考資料是Alok Rai的Hindi Nationalism
(2007)和Tariq Rahman的From Hindi to Urdu(2011)。
第三名:西班牙語
如果沒有一書架的語法書,尤其是Olivia and Hill Press出版的
“英語語法”係列,我不可能寫出這一章,這套叢書以英語語法為基礎,解釋了9種外語。我還參考了E.O. Ashton的Swahili Grammar和Natalia Lusin的Russian Grammar。
第二名:漢語(普通話)
在諸多參考資料當中,我尤其喜歡1992年的一篇文章Why Chinese is so damn hard,作者是David Moser(bit.ly/MoserMandarin)和他所著的書A Billion Voices: China’s Search for a Common Language
(2016)。正文中提到的漢學家William Hannas的作品是Asia’s Orthographic Dilemma(1997), J. Marshall Unger的作品是Ideogram: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Myth of Disembodied Meaning(2004)。
第2b章:日語
這裏最重要的資料是Steven Hagers的Schrift in Japan(2005)。這是一本用荷蘭語寫就的簡明日語書寫係統史,針對的是對日語感興趣的人。我在英語中並未發現類似資料。它值得翻譯到非荷蘭語世界。Yoko Hasegawa所著Japanese,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2014)的第四章對同一主題做了更簡短的探討。
第一名:英語
Nicholas Ostler的The Last Lingua Franca(2010)全麵討論了通用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關於英語語言的優秀書籍不勝枚舉——事實上,光是David Crystal一人,寫書速度就比老天爺的閱讀速度還要快(出自詩人Adriaan Roland Hol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