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增加彈性,讓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相靠攏,最終目標是要逐步建立起匯率能上能下的靈活機製,以充分反映國內生產要素價格,避免賠錢賺吆喝。
首先看,人民幣匯率彈性化對我國是有好處的。
怎樣來理解這種好處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舉例說,2009年我國出口退稅數量高達7000億元人民幣,為什麽要出口退稅呢,原來,就是為了保證就業。具體數據是,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當年我國有2000萬農民工失業,至多不超過2500萬人,可是如果反過來想一想,在一個被低估了的人民幣匯率下通過出口退稅來提振出口增長,保增長和保就業,這個圈子就繞得實在太大了。
換句話說就是,這些退稅實際上是補貼給了外國人。如果把這7000億元人民幣直接補貼給這2500萬農民工該多好?
他又舉例說,我國壓低了生產要素成本、壓低了人民幣匯率,這種情況下的出口增長快當然是好事,因為可以換取許多外匯收入。可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把這些外匯收入以外匯儲備的方式去購買美國國債,然後又以很低的價格借給美國人,將來美元大幅度貶值,導致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財富嚴重縮水,這又有什麽好處呢?
張明的意思是說,如果人民幣匯率具有足夠的彈性,能夠真實反映人民幣價格,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注釋1]。
其次,從全球各國的貨幣匯率製度改革看。
雖然各國選擇的匯率製度大不一樣,結果也完全不同,但大多數國家選擇的是更加靈活的匯率製度[注釋2]。
例如,在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變傳統的匯率製度分類方法以前,實行釘住型、沒有彈性型匯率製度的國家有64個,有限靈活型、有彈性型匯率製度的國家有17個,更加靈活型、較高彈性型的國家有101個。
在1999年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匯率製度的分類分別是:釘住匯率製(主要是釘住美元)、聯合浮動製度(主要發生在歐盟內部成員國之間)、管理浮動匯率製度(政府對外匯市場進行幹預)、單獨浮動製度(匯率根據外匯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動)。
而在1999年重新進行分類後,各國匯率製度分為以下幾類:無獨立法定貨幣的匯率安排、貨幣局安排、其他傳統的固定釘住安排、水平波幅內的釘住匯率、爬行釘住、爬行波幅內的匯率、不事先公布匯率軌跡的管理浮動、獨立浮動。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無論按照舊的分類還是新的分類法,不同國家和地區中選擇更加靈活的匯率製度的占大多數,這也表明了一個國家未來的匯率選擇方向和取向。
最後看人民幣匯率的彈性。
關於這一點,從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製度改革中能夠得到較好體現。因為它明確表明了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
為了更好地表達這層含義,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從當天開始升值2%。當然,這是根據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水平測算得到的結果,但它至少可以透露出以下重要信息[注釋3]:
一是人民幣匯率從原來實際釘住單一美元變成參考一籃子貨幣來進行調節,這很好地體現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因為一籃子貨幣會在與我國國際經貿關係中比較密切的國家和地區中進行選擇,更多地考慮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投資活動中比重較大的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相應賦予其不同權重。
二是雖然人民幣匯率向上微調了2%,但更應當看到的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所發生的改變,而不僅僅是數量增減。關於這一點,同樣是今後人民幣匯率製度改革的重頭戲。
三是這次人民幣匯率製度改革並不是在外界壓力下被迫舉行的,而是我國政府主動改革的結果,因而它能在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維護我國經貿環境穩定、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穩健發展方麵起到積極作用。
不用說,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彈性要求過去是這樣,今後也是如此。換句話說,人民幣匯率製度的選擇和改革並不僵化,它今後仍然會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整體狀況、市場開放和發展程度等,來進行具體確定和轉換,並且其總的發展趨勢會更加靈活,既可以向上浮動,也可以向下浮動,最終逐漸過渡到一種靈活的匯率製度上來。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在全球經濟逐步複蘇、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上,我國國民經濟運行趨於平穩,所以有必要“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即:繼續按照過去已經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但人民幣匯率不作一次性重估調整[注釋4]。
從中容易看出,這很好地體現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5年6月26日在第六屆亞歐財政部長會議開幕式上闡述的人民幣匯率改革三原則: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
主動性,就是要根據我國自身改革和發展需要,來決定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方式、內容、時機;
可控性,就是這種匯率變化在宏觀管理上要能夠控製得住,要避免出現金融市場動**和經濟大波動;
漸進性,就是要有步驟地推進改革,不僅要考慮當前需要,更要考慮長遠發展[注釋5]。
[注釋1]張明:《人民幣匯率彈性化有好處》,2010年3月3日中國經濟網。
[注釋2]朱孟楠:《人民幣匯率破冰,我國匯率機製選擇更加靈活》,2005年8月19日國際金融報。
[注釋3]朱孟楠:《人民幣匯率破冰,我國匯率機製選擇更加靈活》,2005年8月19日國際金融報。
[注釋4]張旭東、王宇等:《央行:推進人民幣匯率機製改革,增強匯率彈性》,2010年6月19日新華網。
[注釋5]趙建華:《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闡述人民幣匯率改革三原則》,2005年6月27日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