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要調整結構、不再高度依賴出口,要實現產業升級換代、勞動密集型企業從沿海地區向內地轉移,這些戰略策略都需要人民幣匯率具有更大的彈性來加以促進和推動。

人民幣匯率改革必然需要符合我國的戰略策略,所以政府對此問題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就是在所難免的。更何況,我國是一個經濟大國卻不是經濟強國,在經濟體製方麵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形勢多變的情況下,更要把人民幣匯率政策從單一調控手段放在各種錯綜複雜的因素下來統盤考慮。

2010年4月1日,美國高盛投資銀行原大中華區主席、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在出席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論壇第10次會議上認為,人民幣匯率改革問題最關鍵的是要考慮三點:一是要根據國內外宏觀經濟需要保持一定的彈性;二是要在麵對貿易保護主義尤其是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時,我國的應對政策需要一定彈性;三是不要孤立地、片麵地從外貿角度看待人民幣匯率,而要把它與整個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等戰略問題結合起來考慮。所以從這些方麵來看,人民幣升值並不是人民幣匯率政策的根本命題。

他說,現在整個國際市場和貿易夥伴對人民幣匯率問題關注得有些過分,目光都集中在人民幣匯率應該升值多少、以及升值的時間節點上,但其實最根本的問題並不在這裏。

他在這裏所說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在現有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下我國應該采取怎樣的貨幣政策,例如究竟是保持固定匯率還是采取有一定彈性和浮動的匯率政策[注釋1]。

換句話說,在這股西方國家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勢頭中,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已經有所抬頭,而這種勢力一旦形成氣候,要比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打擊更嚴重。所以,我國應當對這種貿易保護主義尤其是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十分警惕,無論是人民幣匯率還是國內應對政策上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彈性。

之所以說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比人民幣升值更可怕,是因為人民幣升值雖然會不利於外貿出口,可是這種不利影響隻會對那些競爭力不夠或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企業構成衝擊。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而不是某種產業政策,人民幣升值不應當因為要考慮這些因素就去保護那些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否則在整體上對我國經濟的危害更大。

除此以外,從國家戰略策略上看,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我國政府提出要調整經濟結構、不再高度依賴出口,如果人民幣匯率缺乏彈性,這樣的目標就實現不了;其次,我國產業需要升級換代,也就是說要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科技創新型產業轉化,重點發展低汙染、低排放、低耗能產業,同樣需要通過人民幣匯率調整來加以推動;最後,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要克服這個矛盾就必須拉動中西部地區來帶動全國經濟發展,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會促使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所以,如果從國家戰略策略的高度來看,人民幣匯率是一定要有彈性的,要做得這一點,今後的主基調就是人民幣緩慢升值。放開來說,不僅僅人民幣匯率要有彈性,整個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都要高度重視並利用利率等市場化手段,來逐步糾正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保證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

換個角度從國際資本市場的形勢看,也完全可以這樣說,人民幣匯率彈性問題已經不再是單獨的匯率政策和管理問題,而是關涉到國家安全和我國百姓生活改善等問題。

因為雖然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全球第一,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和外貿出口也超過了經濟強國英國、法國、德國,可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仍然排名在全球150名之後。有人認為,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適度定價為1:5.99才合適[注釋2]。

也正因如此,所以有識之士認為,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重點應當放在“機製”上而不是“升值”上,片麵理解人民幣匯率具有彈性就是升值是舍本逐末。

回過頭來從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匯率改革看,公告中已經說得非常明白,那就是要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而不再單單釘住單一美元。隻有這樣,才能形成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製,而不是簡單地讓人民幣升值。

如果真的是要想讓人民幣簡單地升值,其結果就隻會把人民幣匯率固定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而不是現在這樣的改革結果。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人民幣匯率改革不能提高市場化程度,這樣的改革就沒有彈性、沒有意義。

總而言之,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讓人民幣匯率具有更靈活的彈性機製,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因為隻有這樣,我國才會更容易地應對國際經濟、貿易、投資、政治環境變化,做到遊刃有餘。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曹紅輝認為,人民幣匯率的高低不該成為我國重點關注的對象,重點應當放在如何讓它以適當的方式來及時反映實際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基本麵上來。針對我國國情,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是必然選擇[注釋3]。

那麽,人民幣匯率的彈性究竟多大才好呢?曹紅輝認為,一方麵從我國的現實國情看,我國的金融改革尚未完成,所以至少目前還不能實行完全浮動的匯率製度;另一方麵,我國也不能實行固定匯率製度,否則會導致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並且使得貨幣政策缺乏獨立性。

從中容易看出,實行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製度是一種現實選擇。這種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不再單一釘住美元、而是要參考一籃子貨幣,這樣才會顯得更科學、更客觀,與實際經濟的聯係也會更緊密、更能及時反映市場供求關係,並且更能避免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度波動,減少國際熱錢對人民幣的衝擊。

[注釋1]韓婷婷:《人民幣升值非匯率政策根本命題》,2010年4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

[注釋2]宋新強:《人民幣匯率適度定價5.99》,2010年4月9日中華網社區。

[注釋3]顧錢江、徐興堂:《中國匯率改革重在“機製”而非“升值”》,2005年7月22日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