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直在鼓勵拉動國內消費、降低儲蓄率,而這又必然會推動人民幣升值,並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轉型。雖然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這個方向不會輕易發生改變。

總體來看,我國的國內消費還嚴重不足,而這種局麵恰好表明拉動消費還大有潛力可挖,這也會在某種意義上帶動人民幣升值。

從經濟發展方麵看,我國要想追趕世界發達國家,不外乎有以下三條途徑:一是技術追趕,技術追趕令我國在這方麵具有“後發優勢”。二是勞動生產率追趕,這是技術追趕後的必然結果。勞動生產率追趕表明,這時候我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會高於美國,而這就必然會引起人民幣名義匯率的變動,即麵臨人民幣升值壓力。不過,這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三是工資水平追趕,這又是繼技術追趕、勞動生產率追趕後的必然結果。

這裏簡述一下勞動生產率追趕和工資水平追趕。

簡單地說,經濟增長歸根到底要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實現。一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必然會使得它的貨幣處於升值狀態,這才是良性增長。這時候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的感受就是購買力提高了。

例如20世紀60年代後期,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大幅度下滑,直接導致美元與黃金雙掛鉤體係本身缺陷的爆發,引發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崩潰;而到了1995年至2000年間,又由於勞動生產率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提高到2%,創造了30年來的最高水平,所以美元重新出現了強勢,這些都是用美國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無法解釋的[注釋1]。

勞動生產率和工資水平不可能同步增長。如果工資水平的增長速度低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表明這時候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在下降、企業盈利空間在擴大,這時候企業通過降低出口產品價格參與國際競爭就成為可能。而這樣一來,就會隨著經常收支項目順差的擴大引發人民幣名義匯率被強迫升值,並且還會出現明顯的升值趨勢。

這就是我們今天麵臨的現實,並且這種局麵還將長期繼續下去。究其原因在於,我國的勞動力供給是“無限量”的,這種“無限量”供給必然會緊緊拽住工資水平上漲的尾巴。

明白了這一點就容易理解,為什麽2010年3月世界銀行(WB)行長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接受采訪談論人民幣匯率問題時就根本沒有提到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而是反複強調我國通過消費拉動本國經濟、為人民幣升值創造條件了[注釋2]。

羅伯特·佐利克說,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程度,更多地取決於消費支出。現在的中國越來越認識到它的工業結構是不正常的,其儲蓄率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有企業積累的高額利潤造成的。形成這些高額利潤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中國的國有銀行以非常低的利率向國有企業放貸;同時,付給儲戶的利息又非常低。

而世界銀行(WB)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則認為,中國國有企業利潤超高的原因在於它們實際支付給員工的工資水平遠遠低於其工資支付能力。換句話說,這些企業完全有條件大幅度提高員工工資。

這兩個人的說法可謂異曲同工,都強調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應當提高勞動者工資,以此來拉動國內消費。

但顯而易見,鼓勵國民增加消費額度有可能會帶動人民幣升值。這是因為,一方麵,鼓勵消費而不是單純為了出口而生產,會提醒企業更多地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關注投資和產能;另一方麵,人民幣走強又會反過來提高百姓購買力。

雖然一般認為,人民幣快速升值不會引發產業結構的自動轉型,但應當看到,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會意味著各行各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都要做點什麽。

歸納起來說,我國拉動國內消費必然會降低儲蓄,從而間接提高人民幣匯率。那麽,人民幣是不是也具備了這種升值可能呢?世界銀行(WB)的報告認為,完全是這樣。

從具體數據看,2010年3月世界銀行(WB)所作的評估報告認為,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會達到9.5%,超過2009年的8.7%。而一般來說,年經濟增長速度隻要達到7%就被認為是高速增長、超過10%就被認為是超高速增長了。所以,我國完全有可能並且有必要通過人民幣升值來降低通貨膨脹壓力、避免令人頭疼的房地產市場泡沫。

由於羅伯特·佐利克的這番講話是在人民幣匯率調整進退兩難的背景下提出的,所以一般認為這是世界銀行(WB)在希望人民幣升值,但同時又提醒我國政府要采取比較緩和的、能夠為中國人接受的方式進行。

順便一提的是,中美兩國在國內消費方麵的做法完全不同。我國政府鼓勵老百姓消費,可是消費仍然拉動不了,因為他們以後在就醫、養老、住房、子女上學方麵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很多,不得不攢錢;而美國的百姓消費不需要政府拉動,卻是自覺自願的借錢消費、過度消費。這是造成美國財政赤字、國內就業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的財政赤字達到了曆史最高峰、國內失業率上升到10%左右,卻並沒有影響美國國體的強盛,這又是為什麽呢?

實際上,這是美元獨特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決定的。因為美元具備這一功能,所以美國需要向全世界供應美元才能保持美元在全球的流動性,而這種過度供應必然會引發巨額財政赤字,同時又維護了美國的強盛地位。關於這一點,全世界除了美國,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

那麽,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是不是因為人民幣匯率過低造成的呢?當然不是。

除了上麵所述的以外,主要原因還在於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美國虛擬經濟遭到全麵崩潰,從而引發美國的就業支柱(服務業)產生了連鎖性衰退,根本不是所謂的貿易競爭引起的,更與人民幣匯率是不是過低無關——道理很簡單,人民幣匯率哪怕再低,都不可能影響美國獨家發行美元貨幣這樣的壟斷地位!

[注釋1]翰嘯:《中國的GDP泡沫》,2010年5月4日光明網。

[注釋2]Bob Davis:《佐立克:人民幣升值正當其時》,2010年3月30日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