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泡沫化正在導致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和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泡沫化。我國雖然沒有開放資本市場,但隻要擁有巨額美元外匯,就一定會受此牽連。

人民幣長期升值有可能會讓政府產生一種幻覺,那就是以為人民幣的超正常供給不會出什麽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無論增發多少人民幣,市場都可能會把它自動消化掉。

這種幻覺的產生,是直接造成近幾年來廣義貨幣(M2)非理性增長的主要原因,等到沒有這種幻覺了,人民幣也就可能會停止升值了。

毫無疑問,這種幻覺是和人民幣超正常供給緊密相連的。如果要更加細細地探究人民幣超正常供給是怎麽造成泡沫化的,可以從以下兩方麵來加以考察。

首先看人民幣供給與發行和美元之間的關係。

在我國實行人民幣釘住美元政策的前提下,政府對外匯實行的是“強製結匯製”。也就是說,企業持有的外匯資金必須全部賣給中央銀行;反過來說,如果在國內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過多,中央銀行為了維持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相對穩定,就必須進行“全額收購”來加以確保。

這樣一來,中央銀行為了收購外匯所投放的資金(稱之為“外匯占款”),就構成了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渠道之一。

換句話說,我國政府的外匯收購增加了,就會導致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投放量也必須相應增加。這種外匯收購如果超出正常範圍,就會相應導致我國的基礎貨幣投放量也得到超常增長[注釋1]。

從具體數據看,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外匯儲備與外匯占款比例是1:8.1,也就是說中央銀行收購1美元外匯,平均要投放8.1元人民幣。相應地,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從1990年的110億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2864億美元,這實際上就意味著外匯占款也相應地從599億元人民幣增加到了2.3223萬億元人民幣[注釋2]

讀者容易想見,這些數據在目前又翻了好幾倍。現在我國的外匯儲備總額高達2.4萬億美元,實際上這就意味著外匯占款差不多要高達16萬億~19萬億元人民幣,這又是一個多麽龐大的數字。

再來看外匯占款在貨幣供給中的乘數效應。

要知道,在廣義貨幣的增加中,外匯占款的增加雖然不是大頭,但卻是基礎貨幣。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數據是,我國的貨幣乘數大約為2.5,也就是說,中央銀行每投放1元基礎貨幣將會導致廣義貨幣增加2.5元。這樣的乘數效應使得上麵這個龐大的數字又要差不多相應增加2.5倍,從而成為貨幣增長的主體因素。

從國際橫向關係看,廣義貨幣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在發達國家中最高的是日本,為130%,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在110%以下,而我國2003年則已經超過200%。

這說明什麽呢?實際上這就表明在美元不斷貶值的背景下,緊緊釘住美元的人民幣泡沫也在不斷增加。換句話說,原來外匯儲備是這麽多的美元,現在雖然數額沒有變化,卻已經不可能再買回等值的東西了,這種美元的貶值直接導致了我國通貨膨脹。

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實際上美元已經處於泡沫化狀態,而現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依然在迅速膨脹,實際上這就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人民幣也在泡沫化。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就是雖然看到自己的收入在不斷增加(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必然會通過各種途徑轉換為居民收入、最終到達老百姓手裏),但你會發現,用同樣的貨幣已經買不到過去同樣多的東西了。

這可以用通貨膨脹進行解釋,但也可以用貨幣泡沫化加以形容。既然這裏麵存在著泡沫,那麽擠幹泡沫後,當然也就沒有原來的量了。

更可怕的是,由於人民幣升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會導致國外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進行套利,而中央銀行要收購這些美元,就必須投入更多的基礎貨幣,這樣就會使得貨幣增長的主體被動地跟隨美元流入的增長而增長,泡沫化程度越來越高,從而對我國經濟構成威脅。

毫無疑問,這種現象並不是人民幣升值所獨有的,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例如過去的日本和我國的台灣就同樣出現過這種情形。

那麽人民幣升值有沒有可能化解這種危機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如此,並且我國還是目前世界上這方麵化解美元泡沫最成功的國家。

例如以2002年的資料為例,我國的統計數據表明,當年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包括從香港轉口的部分在內是700億美元[注釋3],而當年我國通過貿易順差形成的外匯儲備是300億美元。這表明,其中的差額部分400億美元雖然來自美國卻沒有形成外匯儲備,實際上是從其他國家進口轉化成了我國的實物資產,從而充實和發展了我國經濟。

當然,更理想的情形是,在美元依然擁有貨幣霸權的背景下,我國應當好好利用人民幣升值預期大量收購美元,但不是拿來形成外匯儲備,而是改為大量進口實物產品,並且從現有外匯儲備中也拿出一部分來這樣做。

如果沒有美元泡沫和美國虛擬經濟的發展,就沒有力量來誇大美國的進口需求,這樣,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順差也就不可能會有這麽大,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就會更穩[注釋4]。

[注釋1]王建:《貨幣增長過快、泡沫化美元與人民幣匯率的關係問題》,2003年第11期中國稅務。

[注釋2]王建:《貨幣增長過快、泡沫化美元與人民幣匯率的關係問題》,2003年第11期中國稅務。

[注釋3]當年美國的統計數據是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超過1000億美元,這裏以中國的統計數據為準。

[注釋4]王建:《貨幣增長過快、泡沫化美元與人民幣匯率的關係問題》,2003年第11期中國稅務。